国民党发动内战之后,东北地区就成了他们抢来抢去的关键地方。
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新成立了一支队伍,叫做东北民主联军。后来大名鼎鼎的四野,就是由这支队伍发展变化而来的。
在国民党军队的对抗中,东北民主联军里头有个作战科长,名叫王继芳,他居然因为看上了房东家的漂亮闺女,就背叛了队伍,投靠了敌人。这事儿让东北民主联军的领导们火冒三丈,非常生气。
解放后,王继芳在重庆落网了。林彪他们那些四野的头头脑脑,特意安排了一架飞机,把他直接送到武汉去。到了那儿,开了场公审大会,最后就给枪毙了。
【国民党在东北挑起战争】
抗战结束后,老百姓们都眼巴巴地盼着能过上安稳日子。共产党挺懂大家的心思,就想着跟国民党好好相处,尽量别让老百姓再受战火折腾了。
可那个腐败透顶的国民党政府,压根不听老百姓的意见,硬是把和平协议给撕了。他们的反动军队在全国各地,没事就找革命根据地的麻烦,挑起武装冲突。国民党反动派一开枪,战争就在咱们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打响了。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咱们英勇的革命战士有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就像是一阵猛烈的秋风,把那些自以为了不起的国民党反动派给吹得七零八落。他们消灭了好几百万反动军,最终把全中国都给解放了。
在那一场场激烈的革命斗争里,咱们的队伍从东北那白雪皑皑的山林和黑土地,一直打到中国西南的最远地方。这一路上,东北这块地方,可就是咱们的人民子弟兵和那些反动势力最早斗得最凶的地方。
那时候,东北地区可是全中国工业底子最厚实的地方,还是个粮食大户,地位特别重要。中国共产党带着东北抗日联军,在这片土地上跟敌人斗了整整十四年,因此深得东北老百姓的心。抗战一结束,我们党立马在东北组建了新队伍,叫东北民主联军,林彪当的总司令。
这时候,国民党有了美国政府的撑腰,也开始忙活着准备打内战,想把共产党给灭了。他们特别看重东北这块地方,觉得绝对不能丢。
有了美国舰队的协助,国民党把大批军队送到了东北地区,在那里集结成了强大的军团。他们二话不说,就直接对东北民主联军动手了,心里打着算盘要独占整个东北。
从1946年新年开始,国共两党在东北地区又打响了大规模战斗,这次,东北的城市四平成了大家的重点。
四平在东北那旮旯位置老重要了,它就坐在沈阳和长春这两个大城市中间。多年来,火车道、大马路都在这儿交汇,是个顶呱呱的交通要地。再说,四平还窝在东北松辽平原那中心地带,是粮食啥的聚集地,可重要了。就因为这些,四平成了大家伙儿都想争一争的地方。
从1946年4月起,国民党那边的军队,由杜聿明带着头,慢慢把国民党第五十二军里的第一九五师、新组建的第六军,还有第七十一军的第八十八师等十个师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对着我们手里守着的四平城,发起了很猛烈的攻打。
蒋介石对四平是势在必得,为了提振手下人的战斗意志,他给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下了道硬命令:“要是拿不下四平,校官以上的都得豁出去!”蒋介石常爱用“不成则亡”这话来鞭策手下,这儿的“亡”就是说,要是攻不下四平,那就得在战场上拼命到底。
在这种强硬命令下,国民党攻打四平的部队比过去拼得狠多了。有了美国给的帮忙,这些反动军队武器先进,身后还有大堆飞机、坦克撑腰。
国民党军队来势汹汹,我军拼死抵抗,多次把敌人给顶了回去。但没办法,敌人装备太先进,我们牺牲了不少战士。东北民主联军的头头脑脑们一看,这样下去不行,得留住革命的火种。所以在1946年5月18日那天,他们决定还是先撤出四平,日后再战。
离开四平后,我军能获得更大的活动范围。有了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我们可以在农村广泛动员群众,建起一块块革命根据地。这样一来,东北地区的革命力量就能像野火燎原一样,迅速壮大起来。
在跟东北民主联军讨论后续怎么发展的电报里,毛泽东强调,得按照中央对东北的安排来行动,主要打运动战和游击战,还得做好长期打算,努力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站稳脚跟,建立咱们的根据地。
【叛变投敌的作战科长王继芳】
游击战、运动战一直是我军的拿手好戏。撤出四平后,我们按照中央的命令,迅速进行了战略大调整。但这次,我们察觉到敌人的追击跟以前大不一样。
红军那时候,咱们部队特别会打游击,把敌人耍得团团转。咱们靠两条腿跑路,愣是让那些开着汽车的反动派军队追不上。而且啊,他们还老是在追咱们的时候,被我们埋伏的部队打个措手不及,士兵和装备都损失惨重。
一直以来,国民党那些反动的军队在追赶我们时,总是表现得挺纠结,走起路来慢悠悠的。他们心里头怕得很,生怕被我们设下的圈套给逮住了。所以,那些追兵一个个没啥斗志,动不动就找个由头停下来歇歇脚。
这次我军从四平撤退后,国民党军的动作那叫一个利索。从1946年5月21号开始,东北民主联军刚往公主岭那边撤,国民党军就开着汽车、坦克,好几路人马并排前进,绕到撤退的我军后面包抄,跟以前那慢吞吞的样子完全两样。
国民党各部队在战术上采取了迂回包抄,表现得异常勇猛果敢。他们仅凭一个团或一个营的兵力,就敢于深入敌后,这种行为跟以往那种集结大军、稳扎稳打的风格大相径庭。
我军是打运动游击战的老行家,哪会轻易被敌人缠上。国民党虽然追得又快又猛,但我们还是巧妙周旋,没让他们占到便宜,我军损失很小。
撤退时边打边走,不少战士心里都挺疑惑,以前慢得像蜗牛的国民党军,这回咋追得这么快,感觉他们好像提前摸清了我们的退路安排似的。
东北民主联军在挪地方那会儿,大伙儿才搞清楚状况,原来国民党军队为啥突然这么嚣张,跟一个叛徒有关系,那个人就是原来在东北民主联军里当头儿的作战科长王继芳。
王继芳是重庆人,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投身革命了,在红军队伍里,他是个挺招人喜欢的小家伙,大家都叫他红小鬼。
王继芳跟着队伍走了长征路,那时候条件特别苦,队伍里的大哥们都挺照顾他。翻雪山、过草地,大家轮着背他,这才平安无事地把他带到了延安。
在延安那块革命热土上,王继芳表现特别出色,他还去延安抗大深造了一番,是我们党和军队着重栽培的年轻俊杰。
国民党开始打内战那会儿,王继芳就被上面安排去了东北,在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里当干部,肩上的担子可不轻,负责了不少大事儿。
现在的王继芳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了,他模样长得真好,身材跟模特儿似的,特别挺拔。脸也是白白净净的,五官端正,长得帅气,要是搁现在说,那就是个挺招人喜欢的小帅哥,或者叫偶像派男星。
到了东北,王继芳很受重用,在指挥所里当上了作战科的负责人。东北民主联军的所有军事安排和内部资料,都对他敞开大门,没有藏着掖着。可谁能想到,这个参加过长征,在革命队伍里摸爬滚打起来的年轻战士,最后竟然变成了个让人不齿的叛徒。
东北民主联军那时候把指挥部临时搬到了吉林梨树县的梨树镇,王继芳也跟着到了镇上,住进了一户地主的大院里。
王继芳年轻帅气,很受女孩子欢迎,不管到哪都能吸引女性的目光,在梨树镇那会儿也一样。他借住的地主家千金对他很有感觉,两人一来一回,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王继芳特别喜欢他们俩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月下漫步、花前谈情,让他沉醉不已。慢慢地,他的心被这种生活给牵走了,开始对那种艰难的革命任务有了抵触,心里头只想天天过着奢华享乐的日子。
后来又有一种传言,说那个地主家的闺女其实就是国民党三青团在当地的女领导,她本身就是属于那个没落反动阵营的一份子。
不管王继芳的情人是不是三青团的女队长,他丢了共产党人的那份坚定信念,这事儿明摆着。就在我军得赶紧离开四平那会儿,他竟然打起了小算盘。
想到得离开现在这个让他特别舒服的小窝,去东北的白山黑水里过那种打游击的艰难日子,王继芳心里就怕得不行。他舍不得和情人分开,不想再回到以前那种苦哈哈的日子。
王继芳这家伙,现在一门心思就想着享乐,心态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他没了信仰,对革命事业那是一点忠诚度都没有,信念也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他只看得到眼前这点困难,就觉得革命没啥指望了,前途一片黑暗。
最终,王继芳把革命的大道理和战友的情谊都抛到了脑后,他做出了一个让人不齿的选择。他打算背叛那些整天在一起、对他关怀备至的革命伙伴们。他利用自己作为东北民主联军作战科长的身份,悄悄获取情报,然后拿去跟国民党交换,只为了能够过上富贵显赫的生活。
1946年5月18号那晚,东北民主联军的总指挥部从梨树镇撤走。就在这时,王继芳偷偷摸摸地离开了队伍,还带走了一堆关键文件,直接跑去投靠国民党了。
王继芳逃跑后,把东北民主联军的好多秘密都告诉了国民党。他偷带出来的那些秘密文件,也让敌人知道了我们军队的撤退路线和安排。
杜聿明那会儿正带着东北的国民党大军呢,王继芳一叛逃,他可乐坏了,觉得这是个大好机会。于是,他立马就不像以前那么小心谨慎了,直接下令让国民党的新六军这些部队,用机械化部队打头阵,大胆地把兵力分开,一个劲儿地往前冲,死死咬住不放。
梁必业,那时候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的政治头头,他回想起来说,王继芳那家伙叛变后,偷溜时还顺走了我军要撤退的消息。这下可好,敌人不光摸清了我军的行动路线,连各部队的兵力多少、带头的长官是谁都一清二楚了。
国民党军队仗着先进的美式装备,疯狂地追赶我们,他们几个人挤在一辆吉普车上,只要装上一门炮,就胆敢在公路上朝我们撤退的部队开炮。
不过我军战士硬气得很,愣是没让敌人占到一点便宜。我们军队战术多变,看着情况不对头,就立马改道,没一会儿,又像往常一样,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
梁必业坚决表态说:“敌人虽然在后面猛追,也占了一些地方,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削弱我们的力量,连一个班的兵力都没能抓到。”
王继芳虽然没整出啥大动静,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士们对他叛变这事还是恨得牙痒痒,领导们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听当时在总司令林彪旁边的人说,林彪一听王继芳叛变的消息,脸立马就拉下来了,当场就拍板决定,得赶紧换电报密码。
王继芳的背叛,就像东北民主联军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压得大家喘不过气。后来,东北民主联军变成了在东北大地上驰骋的四野,但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还是让人心里不踏实。
【可耻叛徒的下场】
王继芳叛逃后,国民党军队一开始对他特别看重,杜聿明还下令要用接待贵宾的方式去迎接王继芳。
王继芳把知道的东北民主联军机密全说了出来后,就回到了梨树镇,成功娶上了那个地主家的闺女。国民党为了奖励他,在长春给他们办了场很热闹的婚礼。听说,就连杜聿明都亲自到场祝贺,还提拔他做了少将参议。
面对这样的优待,王继芳感动得不行,他好几次都说要改过自新。在国民党的档案里头,还存着他那时候写的投诚心里话呢。
在这份离谱的投降坦白书里,王继芳说:“我彻底认清了以前共军干的那些坏事,比如毁坏交通、妨碍接收,这些事儿对国家民族伤害太大了,军事上也已经一败涂地。再这么下去,我们得被国军赶到黑龙江的兴安岭深山老林里,冻死饿死。所以,我下定决心,主动来投降,想给那些还在糊涂中的人带个头。”
这份坦白材料就是王继芳背叛的实锤,里面还暴露了他那不要脸的真面目。
杜聿明确实对王继芳挺看重的样子,但他就是不想让他在自个儿军队里干活。毕竟,对于这种曾经背叛过的小人,他心里头还是不踏实,没法完全相信他。
他引荐了王继芳给沈醉、毛人凤这些人,叫他去国民党那个名声很差的特务组织里,继续给国民党卖命。
在国民党军统这个特务组织里,王继芳压根儿就不是干特工那块料,军统的人对他也是一百个不放心。他在那儿混了好几年,啥成绩也没拿出来,整天就是稀里糊涂地混日子。
最近几年,咱们国家的革命局势那可是大变样了。国民党那帮人,在中国大陆上是一个劲儿地往后退,眼瞅着他们统治中国的日子就要到头了。
那时候,王继芳所在的东北民主联军,后来变成了四野,他们在东北那是势如破竹,一口气拿下了辽沈和平津两场大战的胜利。接着,他们往南打,过了长江,直指广东,最后连海南岛都给攻下来了。
1949年,国民党快要垮台那会儿,他们里面的重要人物都明白,要是还留在大陆,那肯定没活路。于是,这些人就开始四处想办法,一门心思想要跑到台湾去躲起来,不过呢,
王继芳在军统里没啥权力和地位,结果就像被丢弃的旧衣服一样,被国民党给甩了,他压根就没捞着去台湾的那份福气。
现在的王继芳,活得就像躲在暗处见不得光的老鼠,他整天忧心忡忡,生怕自己以前的那些事儿被人翻出来。中国革命的辉煌胜利,对他来说更是心如刀割,煎熬得要命。
王继芳原本是个地道的革命小将,走过了长征那段艰难岁月,后来还在东北民主联军里当上了作战科的领头人。按理说,他该有个大好前程,可惜啊,他一时被享乐迷了心窍,跟党和人民走了背道而驰的路,这下子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不管王继芳如何遮掩自己的真实身份,他终究没能逃过公正的裁决。没多久,他的伪装就被揭穿,随后在重庆被囚禁起来。关于捕获叛徒王继芳的消息,也迅速传递到了四野总部。
林彪和四野总部的头头脑脑们一听到这事儿,心里都挺痛快。他们赶紧让手下的人再去查了一遍王继芳的底细,确认无误后,立马安排了一架飞机,直接把王继芳从重庆给“请”到了武汉。
在武汉,王继芳受到了公开审判,最后被执行了枪决,他那令人不齿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
《王继芳:石榴裙下沦陷的“革命小将”》在《国家人文往事》里,2015年2月刊有一篇讲述王继芳的故事。他曾经是个被人寄予厚望的“红小鬼”,但最终却没能抵挡住美色的诱惑,走上了不归路。王继芳,年轻轻轻就投身革命,本应是前途无量。可谁能想到,他会因为一个女人而迷失自我。这个女人,用她的石榴裙,轻易地就把这位曾经的“革命小将”给绊倒了。王继芳本有机会成为英雄,但他却选择沉沦。在石榴裙的温柔乡里,他忘记了初心,忘记了革命的理想。最终,他不仅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成为了革命的叛徒,让人扼腕叹息。这就是王继芳的故事,一个倒在石榴裙下的“革命小将”,一个因美色而沦陷的悲剧人物。他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守信念,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林彪与白崇禧的三场对决》在《党史回顾》里头,有篇文章提到了2013年11月的一个话题——林彪和白崇禧之间的三次交锋。说起来,林彪和白崇禧,那可都是历史上的大人物。他们之间的较量,就像高手过招,招招见血。头一回,是在某个关键时刻,林彪带着部队,跟白崇禧的军队杠上了。两人斗智斗勇,谁也不让谁,最后林彪略胜一筹,算是赢下了第一局。第二回,战场形势又变了。林彪和白崇禧再次狭路相逢,这回两人打得难解难分,但最终还是林彪凭借着出色的指挥,再次战胜了白崇禧。到了第三回,那可真叫一个激烈。林彪和白崇禧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誓要一决高下。结果嘛,还是林彪更胜一筹,三次较量,三次都赢了白崇禧。这三次对决,不仅展现了林彪和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当时复杂多变的政治军事形势。看了这些历史,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