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西安楼市年鉴-起底碧桂园陕西:两次“寡头”时代

乐居网西安 2020-12-17 10:38:28

乐居买房讯自千禧年之后,西安楼市进入第一波高速发展,标志性事件为2003年中海作为首批外埠房企落子西安,随后的10年间,绿地、金辉、金地、龙湖、万科、保利等竞相进入,直至2015年,碧桂园与本地房企荣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进入西安。

姗姗来迟的“收割者”

姗姗来迟的碧桂园,另辟蹊径,入驻西安之前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2015年4月30日,碧桂园摘取陕西渭南市、韩城市小南区地块,首次进入陕西。半年后,韩城首府作为碧桂园进驻陕西的第一个作品开盘,两小时内房源去化近九成。

对于碧桂园品牌落地的套路,当年在业内确实引起不小的争议。选择核心城市外围的三四线市场做产品首发,对于很多知名房企来说是不甘心的,毕竟这样的举动存在较大风险,一旦市场接受度受挫,想二次翻身的难度就会成倍放大,在这点上碧桂园“敢赌”的基因第一次给了人们深刻的记忆。

其实对于三四线市场的开发,对于碧桂园来说是驾轻就熟的,这也是碧桂园全国迅速铺开过程中的拿手好戏,凭借对品牌的充分自信,加上低价拿地、产品复制、高调开盘、快速去化等等手段,不少购房者在面对这些“耳目一新”的楼盘的时候,完全没有抵抗力, “随大流”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对于碧桂园来说,占领三四线城市是维持用户基数的重要举措,同时保证资金的快速回笼,至于市场深度开发和“同城市共呼吸”此类愿景,完全可以不顾,毕竟在面对成千的购房者,碧桂园最想做的无非就是“收割”。

三四线市场的饕餮盛宴之后,在核心市场外围打转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很多一线品牌房企进行区域拓展时都曾有过的共同感受。西安楼市的全面打开有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2015年融创借壳天朗进入西安”这一事件,融天模式叫醒了很多懵懂状态的开发商,碧桂园就是其中之一,随后多起外埠房企与本土房企联姻的事件,和荣华的合作助力碧桂园正式进驻西安楼市。

第一波“寡头”时代的铸就

虽然碧桂园借势“荣华”落子西安,但并未和“融天模式”一样迅速铺开,初期相当尴尬。在西安楼市中,“拿地”这种头等大事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品牌落地2、3年无地开发的房企屡见不鲜,虽说在渭南、韩城有所斩获,但没有在省会城市的大体量项目入市,那碧桂园这三个字将始终悬停在半空中。

碧桂园的真正发迹靠的是“锦绣天下”这个当年的城北一大“尬盘”。土地市场无望,只能寄希望于项目收购,而碧桂园似乎从中看出了商机,2016年改头换面后的“碧桂园凤凰城”横空出世,当时没人会预料到这个项目将会把碧桂园带到怎样的高度!

锦绣天下

经过产品重组,原本的“锦绣天下”被切割成若干组团,随着2017年开年,西安楼市进入发展快车道,城北改善型产品的稀缺让碧桂园凤凰城一跃成为市场新宠,一时间售楼部人头攒动,碧桂园全员发动,“新、快、猛、准、猛”切客杀客,碧桂园凤凰城的声名响彻西安楼市!

碧桂园凤凰城(图摄于2018年2月)

2018年,碧桂园凤凰城顺利成为年度单盘销售冠军,彻底封神!近75亿的销售金额、60多万方的销售面积,4700余套的总量,三项指标全面碾压。面对如此业绩,有谁还会说碧桂园只会收割?面对“凤凰传奇”,碧桂园并没有展颜欢笑,因为仅靠单盘无非支撑碧桂园这棵大树,“寡头时代”的忧虑将很快成为现实!

对于碧桂园凤凰城的成功,很多业内人士做过分析,单纯归功于市场风向的转变是对碧桂园的不尊重,毕竟在产品重组和市场切入点的选择上,碧桂园展示了自身实力,但新品拓展不够,过分依托单品效应,也让碧桂园的发展走上险境,一旦产品断档,品牌进入沉寂,对于一个落地本来就不够稳妥的碧桂园来说无异于致命打击,而这些问题都摆在碧桂园的面前,亟待解决!

意气风发 遍地开花

通过凤凰城项目全面打开市场的碧桂园,收获了第一份好运气,2018年7月,碧桂园15.9亿摘得浐灞两宗地块,8月,又以“最高限价10.43亿元+住宅现房销售面积27.48万平方米+廉租房异地配建费8.35亿元”的条件,竞得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土地。

可以说,碧桂园是拿地时被要求现房销售的第一批房企,而今,这几宗地都已经入市销售,就是现在的碧桂园·阅江府、碧桂园·香湖湾1号、碧桂园国湖项目,账面数据看来碧桂园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实际确实如此?

在西安站稳脚跟,碧桂园开启了双擎模式,一手在西安市场抓品质,把碧桂园产品向“高大上”的方向包装,另一只手干起了收割者的老本行,咸阳、宝鸡、铜川、安康、延安等多地呈现遍地开发的布局,短短时间省内开发项目超过40盘。

快速拓展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规模扩张得益于产品复制,但有利就有弊,规模化产品缺少创新和因地制宜,甚至照搬照抄的情况比比皆是。一位从外地回到西安置业的女士去看了碧桂园在浐灞的一个现房项目,听着置业顾问的介绍,看着装修色调,难以掩饰的失望,“这和我十年前在海南看到是一样的产品,十年后,没有任何改变。”

高速快跑的碧桂园,看似成就斐然,但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可能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快”,快速开盘、快速销售、快速扩展,而房地产开发仅仅靠快吗?相对于中海、龙湖、万科、金地等一众大佬,我们能记住中海的大气、龙湖的细腻、万科的全面、金地的曲江。。。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想碧桂园自己也不愿给西安楼市留下的印象仅仅就是个“快”吧!

郭荣旺的一场“豪赌”

也许是意识到碧桂园在产品力、创新力方面的不足,摆在碧桂园面前的问题越来越严峻,这一切亟待解决。

靠什么续写传奇?单一的产品复制之路已然出现障碍,“凤凰城”的成功经验还在眼前,没有创新力的产品将逐渐失去市场,但碧桂园这样的规模房企,在产品创新层面的阻力不能简单用一个“大”字去形容,多位此前在碧桂园供职的地产人都会提到,想在碧桂园的产品力加入新元素,真的是太难了,这也是一个规模化房企的无奈与尴尬!

2020年初,疫情之下的西安楼市混沌不堪,房企大佬猛搓额头、冷汗连连,唯有一人嘴角有笑意,他就是碧桂园陕西区域掌门人郭荣旺,因为他刚刚为自己赢得了一场“豪赌”!

碧桂园云顶选房现场

时间还要向前推半年左右,碧桂园在西安楼市的发展历程一直都在周边,城北、浐灞的项目覆盖率虽然很高,但想要在西安楼市树立品质大旗,必须要加入“曲江俱乐部”!碧桂园云顶就这样诞生了,这是一个对于碧桂园陕西至关重要的项目,做得好碧桂园将真正跻身一线品牌,做不好将流俗于“收割者”行列!改善型需求购房者何等挑剔,前面碧桂园香湖湾等项目遇到的尴尬不能在云顶重演,避免这一尴尬局面的唯一手段就是产品创新,但难度有多大,可能只有郭荣旺本人最清楚。网传郭总是带着极大的决心提出产品改善要求的,这一判断基于对市场的把握和风险的判断,对于个人来说,这不亚于一场“豪赌”,赌赢了皆大欢喜,而赌输了……

市场的反馈让掌声再次响起,郭总的一番苦心得到了积极响应,云顶大获成功,市场接受度居高不下,碧桂园难得的产品创新得到了检验,郭总的一番“豪赌”会不会在碧桂园内部敲响警钟?市场是检验的唯一标准,一切在未来将找到答案!

进入第二次“寡头”时代

在克而瑞陕西统计的1-10月房企销售排行榜里,碧桂园仅次于万科排名第二。而对碧桂园业绩贡献最大的盘当属“碧桂园云顶”, 也是碧桂园遍地开花的楼盘中,唯一站上西安项目销售排行榜前10的楼盘。

如同曾经的碧桂园凤凰城撑起一片天一样,如今,碧桂园云顶扛起来碧桂园在陕西的大旗,碧桂园进入第二次“寡头”时代,靠着单盘碧桂园云顶的影响力站稳市场,冲击房企销售前十。

不过,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位列前十的房企,都还有变动的可能,待推售的新盘可能会扭转2020全年房企成绩单。

目前,碧桂园并没有停下在陕西的拿地节奏。9月28日,碧桂园摘得高新区2宗地,楼面地价分别为10042元/平米和15125元/平米,碧桂园此举刷新了西安楼面地价新高,至于未来将开发出什么样的产品又是值得关注的焦点了。另外,10月26日,碧桂园还摘得了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109亩居住用地,容积率1.2—2.6,建筑密度≤20%,绿地率≥35%,楼面地价1516元/平米。

不论是现在产业的核心区高新区,还是楼面地价的低洼地阎良,都能看出碧桂园在陕西的布局仍然在加码。换言之,房企对西安的看好,也侧面说明了西安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随着11.30新政的推出,主城区内大面积改善型产品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二套房首付提升至60%,乃至70%,部分人首付能力受限,即便是高净值人群资金实力足够,但是,也会掂量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概率,预计新政背景下,大户型改善型产品的销量将会大打折扣。尤其是主要以大户型产品布局的房企后期或会出现隐忧,诸如碧桂园等房企未来或面临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否要调整产品定位、布局等或许也将被房企提上议事日程!

0 阅读:687
评论列表
  • 2020-12-31 15:28

    西安的房价不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