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化到AI的逆袭者—小镇教师之子如何用万张显卡重构世界秩序

浩渺烟波科技 2025-02-18 03:58:43
一、吴川一中操场上的数学幽灵

1998年深秋,湛江吴川一中的梧桐叶铺满跑道。13岁的梁文锋蹲在操场角落,用树枝在沙地上推演拉格朗日方程。这个小学教师之子,此时已学完高中数学课程,教导主任发现他在图书馆偷啃《泛函分析》时惊呼:“这是要成精啊!”

2002年高考放榜日,梁文锋以数学满分的成绩摘下吴川市状元桂冠。当校长捧着浙大录取通知书冲进教师宿舍楼时,梁家饭桌上的咸鱼豆腐还在冒着热气。父亲梁老师颤抖着摘下老花镜:“阿锋,咱家祖坟怕是冒了青烟。”

十七年后,这个曾躲在操场算微积分的少年,正站在北京国贸大厦80层的落地窗前。他脚下是价值1500亿美元的DeepSeek帝国,手中握着改写全球AI规则的密钥——只需557.6万美元就能训练出匹敌GPT-4o的模型,这个数字仅是OpenAI成本的1/20。

二、量化赌场里的“代码赌徒”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华尔街时,浙大玉泉校区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光灯彻夜长明。梁文锋带着三个师弟,用Python代码搭建中国首个全自动量化交易系统。他们不知道,这套深夜写就的算法,将在十年后管理超千亿资金。

“当时A股还在靠股评家喊单,我们就用马尔可夫链预测资金流向。”2015年幻方量化成立时,梁文锋在庆功宴上醉眼朦胧地比划。那年他刚满30岁,却已手握秘密武器——搭载1100块GPU的“萤火一号”,每秒可进行1.2 * 10^15次浮点运算。

2016年10月21日成为中国量化投资史的分水岭。当同行还在人工调整参数时,幻方首个AI模型自动生成的交易策略,让年化收益率飙升至47.8%。北京金融街的私募大佬们集体失眠,他们看不懂这个广东仔的“魔法”:为何机器能在跌停板上精准抄底?

三、万张显卡堆出的“AI圣殿”

2021年寒冬,杭州某数据中心突然响起刺耳警报。值班工程师冲进机房,看见梁文锋正徒手拆卸A100显卡散热器。“显存温度差3℃就影响训练效率”,他抹了把脸上的硅脂,身后1万张英伟达显卡组成的“萤火二号”,正吞吐着每秒4.8 *10^19次的计算洪流。

正是这座价值10亿元的“钢铁神庙”,孕育出震惊世界的DeepSeek-V3。2024年平安夜,当OpenAI工程师在硅谷开香槟时,梁文锋团队用2048块H800显卡,在53天内完成了GPT-4o 97%性能的模型训练。557.6万美元的成本公示如同核爆,英伟达股价应声暴跌17%。

“我们重新发明了MoE架构。”在2025年达沃斯论坛上,梁文锋举起DeepSeek-R1开发板。这块巴掌大的电路板,承载着全球首个全开源万卡集群调度算法。MIT协议开源48小时后,中美应用商店下载量双双登顶,斯坦福教授惊呼:“这是AI领域的延安精神!”

四、总理座谈会上的“技术传教士”

2025年1月20日,中南海紫光阁的暖气吹散窗上冰花。梁文锋握着DeepSeek-R1样机,在总理主持的座谈会上嗓音沙哑:“每个大模型API调用成本可以压到0.3分钱,我们要让山区孩子用上比家教更聪明的AI老师。”

此刻距吴川一中操场那个画方程的午后,已过去27年。当年那个被教导主任追着跑的数学幽灵,如今正用1/50 GPT的成本公式,解构西方构筑的技术巴别塔。座谈会结束前,总理特意起身与他握手:“你们这是新时代的两弹一星。”

五、AI洪流中的“开源殉道者”

2025年情人节,旧金山Moscone中心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梁文锋站在全球AI峰会聚光灯下,身后大屏滚动着DeepSeek-R1的53页技术白皮书。“所有核心代码将在GitHub开源”,这句话让谷歌AI负责人手中的咖啡杯猛然震颤。

当晚的酒会上,OpenAI首席科学家悄悄拦住他:“梁,你这是在摧毁整个行业。”梁文锋晃着香槟杯轻笑:“不,我在重建巴别塔的基石。”他转身望向窗外金门大桥的轮廓,想起二十年前浙大实验室里那台彻夜轰鸣的服务器——当年那台机器每秒只能处理10^6次运算,而如今DeepSeek的算力已是它的10^15倍。

后记从吴川教师宿舍到中南海紫光阁,梁文锋用二十七年完成了对技术神坛的弑神仪式。当同行还在为GPU禁运焦虑时,他的团队已用自主算法将H800利用率提升至92%。正如他在金牛奖演讲中所说:“真正的创新不是追赶,而是把对手的规则扔进粉碎机。”

此刻的湛江海岸线上,DeepSeek新建的智算中心正拔地而起。十万张国产算力芯片组成的“萤火三号”,将在明年吞吐$10^{21}$量级的计算洪流。那个曾用树枝演算方程的男孩或许不会想到,他正在编写的,是人类文明新的底层代码。

0 阅读:0

浩渺烟波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