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蒋介石并不是这样想的,没过多久,他就撕毁了《双十协定》,执意发动内战,和平的局面被打破。
到了1949年,蒋介石带着国民党残部败退台湾地区,仍叫嚣着反攻大陆。
晚年的蒋介石回忆往昔,忍不住感慨三件最后悔的事:爱错一人,杀错一人,放错一人。那么,指的是什么呢?
【杀错一人,千古骂名】
1949年,著名的爱国将领杨虎城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没有亲眼看到新中国成立,死在了解放的前夕。
我们都知道杨虎城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武力扣蒋逼蒋抗日,蒋介石这才被迫停止内战,开始联合抗日。
那么,杨虎城将军明明是功臣,可是蒋介石还是杀害了他,这从另一角度说明他没有民族大义,被人们知道后,不断地声讨他。
所以,蒋介石很是后悔错杀了杨虎城。纵观杨虎城的一生,无不奔走在爱国的前线。
1911年,杨虎城年仅17岁,就踏上革命的征程,反抗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杨虎城从小豪爽坚强,他的父亲含冤而死,家里面穷根本没有钱埋葬父亲,但是中国人最讲究落叶归根,他咬着牙拉着父亲回到家乡,呼吁穷人们应该互相帮助,这才让父亲入土为安。
杨虎城因为打死了为害乡里的秀才,他只好带着兄弟们上山落草为寇,后来机缘巧合下,他的名声越来越响。
1928年,杨虎城选择追随蒋介石,蒋介石虽然接受了他,但是内心很是提防他。
蒋介石疑心病重,在他的眼里,似乎只有浙江老乡、黄埔军校出身和嫡系部队的才值得信任。
蒋介石觉得杨虎城出身草莽,是白手起家,势力不断壮大,难保有一天他生了叛心。
不过,杨虎城确实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他虽然在蒋介石手底下办事,但是蒋介石的吩咐他也不是全部照做,对民族对国家有利的他就遵从,反之他就自己处理。
蒋介石让杨虎城成为陕西省主席,手里掌握十七路军,表面上是委以重任,实际上暗自吩咐自己的嫡系部队打压。
蒋介石命令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剿灭共产党,见杨虎城取得进展太慢,便趁机把张学良安排去。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蒋介石这样做,并不是他多么信任张学良,而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蒋介石也忌惮张学良的东北军,派他前去,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都会有所削弱,真的是一举三得。
刚开始,张学良和杨虎城没有意识到蒋介石的阴谋还在互相争斗,后来知道,便平心静气地商议起国家大事。
张学良围剿红军失利,损失了将近三个师的兵力,想要抚恤金,可是蒋介石拒绝,还要重整他的部队。
张学良十分恼火,后面多次请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抗日,蒋介石永远只会说攘外必先安内。
在杨虎城的建议下,他们决定一鼓作气,趁着蒋介石来西安时,发动兵谏,逼他抗日。
蒋介石本以为打了一副如意算盘,没想到张学良和杨虎城会联起手来对付他,真的是狠狠栽了一个跟头。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震惊了中外。蒋介石被迫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既然达到了目的,张学良不顾杨虎城的反对,放虎归山,果然蒋介石一到南京,就命人软禁了一路护送的张学良。
蒋介石指挥军队,朝西安方向进攻。幸好杨虎城握有张学良临走时留下的手令,他带着东北军继续抗争。
但是,杨虎城知道持续下去也不是办法,所以他只好主动求和,寻求和蒋介石谈判的机会。
蒋介石答应见面后,假装不计较以前的往事,他拍拍杨虎城的肩膀说:“我是为了你的前途考虑,你还是出国考察吧。”
就这样,杨虎城被迫带着家人一起去欧洲考察,听闻卢沟桥事变爆发,他主动请缨,想要回国上前线对抗日本人。
可是,这话在蒋介石的心里,就不是那个意思了,他猜疑杨虎城怕是惦记着军权,想要东山再起。
蒋介石思来想去后,便假装答应杨虎城的请求,实际上是在设下陷阱。
果然,杨虎城一家一回国就受到软禁,特务头子戴笠把他们秘密关押起来,他们没有任何的活动权利。
杨虎城囚禁期间,曾讲过:“我是一名军人,我发动兵谏为的是保家卫国,可是如今我想要杀敌报国,却上不了前线。”
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因为忍受不了长期的囚禁生活,精神失常身子骨越来越差,在1947年就死在了狱中。
杨虎城的儿子也是年纪轻轻就白了头。杨虎城知道蒋介石不会放过自己,怕是这辈子都失去自由了,甚至可能迎来死亡。
到了1949年,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上台了。
可是,实际上蒋介石还是握有实权。李宗仁命令释放一批爱国人士,张学良和杨虎城就在上面。
蒋介石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当年让自己颜面尽失的两人,他一边指挥破坏西南,一边命令毛人凤秘密处置杨虎城。
那天,杨虎城一家本来以来要被释放了,结果被骗到一处地方,特务 残忍地杀害了他们一家。
特务们见钱眼开,根本不管杨虎城是爱国将领,为了不让杨虎城被杀的消息透露出去,还毁坏了杨虎城的遗体。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务们分赃不均,加上蒋介石给他们加官进爵的承诺没有兑现,这件事就散播出去了。
蒋介石之所以要秘密处置杨虎城,就是害怕老百姓知道,败露后他只能背负上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
【爱错一人,埋下隐患】
蒋介石后悔的第二件事就是爱错一个人,他爱上了一个日本女人,导致心慈手软,为儿子蒋经国掌握大权埋下隐患。
1887年,蒋介石出生在浙江奉化县,他的父亲蒋肇聪是盐商,家境本该不错,可惜父亲去世的早。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蒋肇聪第三任妻子,自身性格比较软弱,这丈夫一去世,自然没了依靠,如何能够夺得家产。
大哥蒋介卿那时候早已成年,王采玉又不是生母,所以他把很多的家产都过继到自己名下,留给王采玉和蒋介石的只有一些破房和土地。
王采玉并没有大哭大闹,而是经营那点土地,供养儿子读书上学,她希望儿子通过接受教育长大能有出息。
蒋介石从原本的富家子弟,变得快要一贫如洗,他心里十分不平衡,行为也十分叛逆。
王采玉看着儿子贪玩胡闹,没有动辄打骂,而是苦口婆心地劝说要知道学习,不然一辈子就是这个样子了。
听到母亲的话,蒋介石突然醒悟,他不甘心他想要出人头地,做人上人。
1905年,蒋介石告诉母亲自己想要去日本留学,母亲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对儿子的决定感到欣慰。
如果不是公派留学生,是需要自己支付高昂的留学费用。王采玉变卖了家里的土地,还是没有凑齐儿子上学的费用。
蒋介石只好需求大哥蒋介卿的资助,蒋介卿丝毫不念旧情,反而嘲笑道:“你去日本留学回来又能怎样,还不如留在我手底下当个伙计,干得好将来分你一家店铺。”
这可把蒋介石气坏了,日后再也不想和蒋介卿有任何的来往了。好在蒋介石的两个舅舅愿意资助,他们变卖了家里二十亩良田,蒋介石十分感动。
日本求学期间,蒋介石认识了很多有志青年,他和戴季陶结拜为兄弟,却不料爱上了同一个女人。
那时候,孙中山革命失败被迫逃到日本,正是黑龙社的人负责保护。蒋介石和戴季陶经常出入该场所,一来二去都喜欢上了津渊美智子。
津渊美智子貌美如花,她接触在日本的中国青年也是有目的。当时,蒋介石和戴季陶都对她展开热烈的追求,不过她选择了戴季陶。
蒋介石知道后十分伤心,但也只能祝福兄弟和心爱的女人幸福。
没过多久,戴季陶就跟着孙中山回去了,独留津渊美智子在日本,也许他压根就没想过带着她一起回国。
美智子生下孩子后,好不容易来到中国。美智子牵着孩子在楼下,蒋介石看见了,上去帮忙叫戴季陶下来。
戴季陶犹豫了,他没料到这对母子还会找到这,他的发妻脾气火爆,外人都知道他十分惧内。
所以,戴季陶哀求蒋介石,把美智子和那孩子赶走吧。蒋介石只好出面,谁料美智子直接丢下孩子,自己跑走了。
戴季陶看着小男孩,再次拜托蒋介石帮忙照顾。蒋介石出于对美智子的喜爱,对兄弟的同情,便留下了这个孩子,就是蒋纬国。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蒋纬国手里握着杀伤力极大的装甲兵,这是他自保的一张王牌。
蒋介石的亲生儿子蒋经国都无法靠近装甲兵营区,他的内心自然忌惮和不满蒋纬国,在父亲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情况下,一步步打压蒋纬国的势力。
所以,蒋介石后悔就在这,如果不是对美智子念有旧情,那么也不会收留她的孩子,威胁到亲生儿子蒋经国的地位。
【放错一人,为时已晚】
蒋介石最后悔的第三件事就是放过了蒋介卿。他想要去日本留学时,蒋介卿不仅拒绝资助,还嘲笑了他一番。
蒋介石本来都不想和蒋介卿有任何的联系,但是他又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加上在日本看到家族势力发展,他也想有个信得过的人。
蒋介卿是蒋肇聪和原配所生,从小在家族的地位就比蒋介石高。父亲一去世,他霸占巨额财产,还造谣是王采玉克死了父亲。
蒋介石对这个哥哥的印象也没好到哪去,但是他看看自己家族也就是蒋介卿是至亲。
当蒋介石握有大权时,蒋介卿厚着赖皮来找弟弟,想要讨一门好差事,最终蒋介石给了他一个县长的位置。
别看只是一个县长,确实一个美差。蒋介卿不仅贪污了大量的公款,还剥削老百姓,百姓们哀声哉道。
要是蒋介卿做县长无所作为,也可以干很久。可是,他偏偏不知足,想要更多的财富。
蒋介石知道蒋介卿的胡作非为后,觉得自己面上无光,立马把蒋介卿撤掉。
蒋介卿尝过甜头后,怎么甘心再成为普通老百姓,所以他不死心地寻找门路。
蒋介卿思来想去,想到了之前帮助过宋美龄,解决蒋介石和毛福梅的婚姻。
当蒋介卿找上门来,宋美龄也不好推辞。蒋介卿一顿哭诉,宋美龄只好安慰他,让他回去等消息。
宋美龄安排蒋介卿担任浙江海关监督,蒋介石知道后虽然不乐意,但是顾及妻子的面子,只好先不管。
本以为蒋介卿会吸取上次的教训,没想到在这个位置上更加变本加厉。来往商人想要行个方便,给他送厚礼,他都照单全收。
蒋介卿压根不在意商人要运送什么货物,他只在意礼物够不够厚重。他收受商人的贿赂也就算了,还把手伸向了公款。
一开始,周围人知道蒋介卿和蒋介石关系不一般,都选择忍让。但最后实在受不了,就联名要求蒋介石处理此事。
蒋介石看到后十分生气,把蒋介卿臭骂了一顿,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惩罚。
这种包庇的行为让底下的官员们很是寒心,觉得蒋介石对自己人犯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贪污受贿又算得了什么。
蒋介卿没了差事,就回到自己的老家继续经商,到了西安事变发生时,他觉得蒋介石怕是活不了,到时候牵连到自己可怎么办,就被活活吓死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把天下都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不断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
等蒋介石回过头,想要整治国民党内部的腐败问题,发现师出无名,也为时已晚。
蒋介石失败的一生,完全是咎由自取,不值得任何同情,他的功过是非永远记录在历史的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