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为何告诫戴笠:谁敢伤害毛泽东,格杀勿论!

有家高定吖 2025-04-12 09:48:10

延安的秋天,天还蒙蒙亮,周恩来火急火燎的拿着一叠厚厚的电报朝着毛主席走来。

看见周恩来如此的着急,毛主席自然的问他:“什么事这样紧急”。周恩来将手中的电报全部交给毛主席,看到电报落款的人名,毛主席笑了笑,他大概知道周恩来和电报所急是何事了。

毛主席快速的念了几封电报,和他所想的一样,全部都是在劝说他不要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这里面一定有阴谋。

还有人说,主席千万不要去,可以让蒋介石来延安……

总之,所有电报的主题只有一个:劝说毛主席千万别去重庆和蒋介石谈判。

周恩来又补充的说道:“这些电报还不是全部,延安的人民都在议论着你,听到你要去见蒋介石,心沉的跟石头一样,都让我过来劝你,可千万别去”。

还有人跟毛主席说,蒋介石想让你去重庆谈判,这就表明了蒋介石和美帝国承认了我们的强大,但是,要谈判,主席绝对不能去,把蒋介石邀请到延安来,我们可以保证不伤他一根汗毛,让他怎么来的,再怎么回去,实在不行,就在战场上分个高下。

主席一听,这果然是战场上骁勇的战士,什么事儿都用刀枪来解决。

劝说主席不要去重庆的声音实在是太多了,毛主席看着一封封的电报,又看着找过来的百姓、战士,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分析一下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内形势以及重庆谈判的意义,虽然蒋介石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重庆他也有必须要去的理由。

【或可一箭双雕?】

山城重庆,蒋介石一个人在屋里静静的沉思着,重庆城中充斥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举国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却开心不起来。

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战争虽然胜利了,但是,在蒋介石眼里,也意味着有其他的政权要来和他争夺天下。

但此时此刻,抗日战争刚刚胜利,自己再动用军事或是做出不利于两党和谐的举动,势必会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

这时,有人为蒋介石出了个主意,那便是让蒋介石致电毛泽东,邀请毛泽东来重庆共商建国之大计。

蒋介石不解,问道:请毛泽东来重庆是为什么?

此人向蒋介石说了这一举动的原因,蒋介石主动请毛泽东来延安,以此来告诉中国的民众,蒋介石是希望国共和谐相处,天下太平的,那人心便在蒋介石这里。

如果毛泽东不敢来,那民众都知道,是毛泽东不想要和平。

“那如果他来了,我就要和他商议建国大计吗”蒋介石接着问。

那人接着说,毛泽东要是敢来,到时候我们见机行动,谈上个十天半个月的,看他的部队着不着急,趁机再让他交出军队。

蒋介石觉得这个计策实在是绝妙,和谈是不可能的,找对方纰漏挑起内战才是目的。

【“敢伤害毛泽东者,格杀勿论!”】

延安,毛主席分析着如今中国的形势,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如果不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谈判,必然会让人怀疑,而且国民党就有理由来发动内战,然后将责任推给共产党。

重庆他是一定得去的,但是也不能在明知这是个计谋的情况下就这么过去了,要将被动转换为主动。

这篇文章的矛头直指蒋介石,蒋介石无奈之下找来军统局局长戴笠,十分严厉的告诉戴笠:“有谁敢伤害毛泽东者,格杀勿论!”

蒋介石三次致电后,毛主席同意了赴重庆市商谈。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共产党从延安飞向重庆。

重庆的候机场中,国民党的大小官员等待着,他们笑的很灿烂,表现出来极大的热情。

同样,这一重大的事件也有众多的记者在此等候。

终于,候机室的大门打开了,几十个记者冲在最前面,想要找到一个最佳的拍照位置。第一个出现的便是毛泽东,飞机场上聚集了成百上千的民众,他们欢呼着,向着民众亲切的问好和招手。

主席也举起他深色的帽子,向着民众招手。他听着民众的欢呼,也明白此刻人们的心情——和平,这也是他要守护的东西。随后便和国民党一众人见面了,寒暄一番,毛泽东就去到了自己在重庆的住处——上清寺桂园。

还没休息多久,记者便都过来了,“我能向毛先生请教几个问题吗?”这位最积极的便是新民报的记者。

一系列的问题之后,毛主席向这位新民报的记者反问:“记者先生,依照你的高见,如何才能不导致内战呢?”

新民报的记者稍加思索:“关键是看国共两党和谈的诚意,那请问毛先生您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去和蒋先生合作呢?”

毛主席对着记者笑了笑:“我如果没有诚意,怎么会大老远的从延安来到重庆,你可以去问问蒋先生吗,有没有合作的诚意”。

【重庆谈判正式开始!】

终于,双方谈判的时间到了,毛主席如约来到谈判的会议室,长长的会议桌上坐着国民党中的张群和邵力子等人,却唯独不见蒋介石的身影。

这些人向毛主席解释了蒋介石有其他的安排,一会儿才能过来,毛主席有什么事情可以先跟他们谈。

毛主席已经料到了蒋介石不会让谈判这么顺利,便跟张群和邵力子等人说道:这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共双方第一次进行谈判,对于他而言,这次的谈判有着沉重的责任感,中共希望这次的谈判能够顺利成功。

显然,国民党并不希望这一谈判能够顺利进行,双方在场之人争执起来。

国民党王世杰开口,来指责中共并未摒弃党派之私见,未做到以公诚而感召。

中共王若飞驳斥,轻王世杰列举中共究竟有哪些“党派之私见”,能列出来,他们就能摒弃。

王世杰又开口,指责中共在《对于目前局势的宣言》提及“内战”这样的话,这不符合当下民众渴望和平的心情。

(《宣言》第一条:承认中国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撤退包围与进攻解放区的军队,以便立即实现和平,避免内战。)

一番争执的吵闹之后,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是爱好和平的,如果有人要逆人民的愿望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将针锋相对,以此来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第一次会谈没有任何的结果,陷入了僵局。

1945年9月4日,新的一轮会谈开始。

蒋介石先是称赞了毛主席的能力,随后又表示希望他来国民政府中任职,毛主席委婉的谢绝。蒋介石有些不悦,询问他有什么具体的要求。

毛主席将之前已经对王世杰等人说过的原则又再次向蒋介石重申了一遍:

首先是如果双方的谈判有了结果,需要召集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来参加会议;国民大会的问题上,国民党如果依旧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就不能和国民党成立协议;现行的法令要予以废止或是修改,给予人民自由等权利;释放政治犯;承认解放区以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中共军队编为48个师;最后,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

听完毛主席的《对于目前局势的宣言》,蒋介石提出了国民党内部所商谈的《对中共谈判要点》。

中共军队改编,最多12个师,国民党也不会承认解放区,同时中央政府的人事变动暂时不拟定,中共有人员想参加,可以酌情考虑。

之后,又是一番唇枪舌战,还是没有什么结果,双方的谈判最主要的还是卡在了军队上。

值得一提的是,国共双方在谈判桌上的不如意并没有影响到毛主席在重庆的社交活动,在重庆的一个多月时间,他积极参加国际活动,接受各方记者的采访,还造访了民盟中央主席张澜,毛主席在重庆的种种行动中无不展现一个伟大的政党领袖的睿智与风度。

1945年10月,双方的商谈还是没有任何的结果,周恩来便向国民党提出要毛主席先行返回延安,在毛主席会延安之前,国共双方将历次谈判的记录整理成书面的文件,称之为“双十协定”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虽然双方在军队的主要问题上还是存在着分歧与矛盾,但是从“双十协定”中,双方还是可以继续商谈,至少表面上是积极友好的。

协定之中,中共在军队方面有所妥协,甚至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中共从最初要求的48个师,已经降到了24个,甚至于,最低20个师。

历经了43天,双方在唇枪舌战中艰辛的谈判,最终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议纪要》,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提出来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也协定,要坚持长期的合作,避免内战。

【谈判的插曲——《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在诗词上的代表作,这首诗词却在重庆谈判的过程中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毛泽东有一好友,名为柳亚子,两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相识,因为同样爱好诗词,因为相同的喜好成为了好友。

得知往日的诗词好友毛泽东要来重庆,柳亚子便去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探访,柳亚子的诗意大发,见了毛主席之后赠送了其一首诗。

诗文也主要是称赞毛泽东这次来重庆,促进国共两党的合作,争取和平,为民众谋福祉的格局与胸怀。

蒋介石通过报纸也读到了这一首诗,书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被蒋介石用做攻击毛泽东的工具,蒋介石以此大作文章,书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指责毛主席有称王称帝之心。

蒋介石也开展了那时的“舆论战”,便让文人拿笔写文章来批判毛主席。批判他的野心勃勃,批判他的口气之大,也批判他想称王称帝的封建性。

【总结】

重庆谈判是一场艰苦又复杂的斗争,国民党方面没有觉得谈判会成功,或许,他们以为毛主席根本就不会来,所以国民党方面事先也没有准备完整的谈判方案。

观双方的谈判活动和内容,国民党提出的对策都是基于中共提出的《宣言》来做出调整的,足以言明,此次谈判国民党的心并不诚。

再看最终能够签订“双十协定”的原因,也是在每次的谈判之中,中共都做出了些许让步,为了实现和平与民主,共产党在军队和解放区的政权上都做出了最大的让步。

“双十协定”的签署对于中共而言意义也十分的重大,它表明,国民党承认了中共的地位,同时,“双十协定”的签署还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推到了历史的高峰。

重庆谈判是一件大事,毛泽东应邀而来到重庆,也向国外展示了中国内部的团结,在重庆谈判再到双十协定的签署,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民英雄毛泽东不顾自身安危,尽最大努力为民众争取和平的坚定信念,在此事件中,我们可以一睹伟人的魄力和胸怀。

2 阅读: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