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贯彻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个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
问题:在执行规定精神过程中,对新出现的隐形变异问题缺乏敏锐洞察力,不能及时发现和抵制。例如:一些违规行为从公开转向隐蔽,如通过电子礼品卡、快递邮寄等方式进行利益输送;以培训、调研为名变相公款旅游。
整改措施:关注规定精神落实的最新动态和案例分析,每月至少学习x个典型案例,对案例中的违规行为特点、手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规律。参加廉政风险防控培训,学习识别隐形变异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警惕,对异常情况多问几个为什么,一旦发现疑似隐形变异的违规问题,及时向组织报告。
问题: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对违反制度的行为缺乏严肃的处理。一些干部对制度缺乏敬畏之心,认为制度是软约束,违反制度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制度宣传和培训。通过组织学习、印发制度手册等方式,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党员干部熟悉制度内容,掌握制度要求,增强遵守制度的自觉性。二是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建立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确保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问题:廉洁风险防控重视不够。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对一些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廉洁风险排查不全面、不深入,缺乏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整改措施:完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排查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廉洁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出现的廉洁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对违反精神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对典型案例要及时进行通报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形成有力震慑。
问题:在与群众沟通交流时,存在用语不规范、态度不亲和的现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接待群众来访时,使用专业术语或生硬的语言,导致群众难以理解;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耐烦,语气冷淡,甚至出现顶撞群众的情况。这些行为伤害了群众感情,使群众对党员干部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整改措施:参加沟通技巧培训,学习规范用语、文明用语和沟通礼仪,课程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亲和态度,面对群众提问,耐心倾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问题。设置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在与群众沟通结束后,邀请群众对服务态度和沟通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对因用语不规范、态度不亲和引发群众投诉的,向群众道歉并接受组织批评教育,反思自身问题,承诺今后改进。(受限删改全篇3500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