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这个名字听起来挺耳熟的吧?曾经是苏联的一员猛将,如今却成了国际舞台上的一出悲剧。2014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吞并,东部顿巴斯地区冲突不断,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乌克兰的领土、经济、社会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这局面看着就让人觉得,分裂的趋势怕是回不去了。而回头看看60年前毛主席的决策,真得说一句:老一辈的眼光真是毒辣。乌克兰的现状,活脱脱验证了毛主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路子有多英明。

要说乌克兰这几年过得怎么样,两个字:惨淡。2014年是个转折点,克里米亚半岛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搞了个公投,直接并入了俄罗斯。这事儿对乌克兰来说,就像是从身上硬生生撕下一块肉。紧接着,东部顿巴斯地区的亲俄势力不干了,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跟乌克兰政府军干了起来。这仗一打就是好几年,停火协议签了一个又一个,但枪声从来没停过。
到了2022年,事情彻底炸了锅。俄罗斯直接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独立”,然后出兵乌克兰,冲突全面升级。这次打得可不只是东部了,乌克兰的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四个州的大片土地都被俄罗斯控制。战火烧了两年多,乌克兰的人口从战前的4300万掉到了3300万,1000多万人跑出去当了难民。经济更是崩得没法看,2022年GDP直接腰斩,通胀率蹿到20%以上,货币格里夫纳跟废纸差不多。

乌克兰的工业基础也被打得稀巴烂。想当年,它可是苏联的重工业支柱,造坦克、造飞机都不在话下。可独立后,乌克兰没守住这份家底。90年代初,激进的市场化改革把国有企业卖给了寡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1993年那会儿,通货膨胀率居然飙到10000%,工业产值暴跌60%。如今战火一烧,剩下的工厂也成了废墟。顿涅茨克的钢铁厂、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厂,全都停了产,机器锈得不成样子。农业也好不到哪儿去,号称“欧洲粮仓”的乌克兰,粮食产量从1990年的5100万吨跌到2023年的2000万吨,黑土地上长满了杂草。
这还不算完,乌克兰的社会也乱成了一锅粥。东部和西部的矛盾越来越深,语言、文化的冲突没停过。基辅那边喊着要加入欧盟、北约,东部却一心向俄。这种撕裂感,让乌克兰像个被拉成两半的破布,缝都缝不下了。
毛主席的决策:靠自己才是硬道理

再看看60年前的中国,毛主席是怎么带着咱们走过来的。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底子薄得可怜,周围还有大国虎视眈眈。可毛主席有个信念:靠别人没用,得靠自己。他搞工业化、建国防,就是要让中国站得直腰板。
1955年,毛主席拍板要搞核工业。为什么要弄这个?因为他知道,没点硬家伙,国家就没安全感。那年代物资少得可怜,科研人员在戈壁滩上啃窝头、睡帐篷,用算盘算数据。硬是凭着这股劲儿,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炸了,1966年第一枚核导弹也飞上了天。咱成了全球第五个有核武器的国家,这可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底气。从那以后,谁想欺负中国,都得掂量掂量。
工业方面,毛主席也下了大功夫。1953年,长春一汽破土动工,毛主席亲自去铲了第一锹土。后来鞍山钢铁厂、武汉钢铁厂一个个建起来,钢水流得满地红火。毛主席常说:“没有工业就没有力量。”这话多实在!有了这些工厂,中国才有了造车、造船、造飞机的本事,不用看别人脸色。

毛主席还特别强调自力更生。50年代那会儿,美国苏联关系紧张,中国夹在中间,谁都不好靠。可毛主席硬是带着咱们搞出了自己的体系,粮食自己种,钢自己炼,武器自己造。这份独立自主的底气,让中国在冷战那会儿站稳了脚跟,没被谁牵着鼻子走。
乌克兰的教训:丢了根基就没戏
乌克兰的今天,跟中国当年的路子一比,差别太大了。它为啥落到这步田地?说白了,就是没守住自己的根基。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时其实挺有家底的。1900枚核弹头,全球第三核大国;工业体系齐全,飞机坦克都能造;黑土地肥得流油,粮食产量顶尖。可惜啊,这些好牌全被它自己打烂了。

先说核武器。1994年,乌克兰签了《布达佩斯备忘录》,把核弹头全销毁了,换来美国、俄罗斯、英国的“安全承诺”。这想法多天真!结果呢?2014年克里米亚丢了,美国就发了点制裁声明,连个兵都没派。2022年俄乌冲突打起来,乌克兰只能靠西方送点武器,自己啥也干不了。特朗普说得直白:“美国一停援助,乌克兰两周就完蛋。”这不就是把命交给别人吗?
经济上,乌克兰也把自己作死了。90年代的私有化改革,把国有企业贱卖给了寡头。工厂关门,技术工人没饭吃,工业体系崩得一塌糊涂。哈尔科夫的拖拉机厂当年多牛,现在大门锁着,院子里杂草比人高。农业也被搞砸了,外资进来圈地,粮食出口赚的钱大头都流到了国外,乌克兰自己落不下几个子儿。从“欧洲粮仓”到欧洲最穷国,这落差谁看了不唏嘘。

更别提政治上的摇摆了。乌克兰一会儿向西靠拢,一会儿被东边拉回去,像个没主见的墙头草。结果呢?东西两边都不得罪彻底,也没捞到啥好处,反而把自己撕成了两半。没了独立自主的能力,乌克兰就成了大国博弈的棋盘,谁都能踩一脚。
毛主席的远见:自立才能不倒
乌克兰的惨状,跟中国的崛起一对比,毛主席的远见就更显出来了。他老人家早就看透了,靠别人是靠不住的。60年前那会儿,中国啥都没有,可毛主席硬是带着咱们趟出了一条路。

核工业就是个例子。1964年原子弹试爆成功,戈壁滩上蘑菇云一升起来,整个国家都沸腾了。1966年核导弹飞上天,尾焰划过沙漠,那一刻中国真有了自卫的底牌。这不是为了打谁,而是为了不让别人随便欺负咱们。有了这东西,冷战里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工业体系也是毛主席留下的宝贝。50年代,全国到处是工厂开工的动静,太原钢厂的炉子昼夜不熄,鞍山的钢锭堆成山。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可就是靠着它们,中国后来才能造高铁、造航母。毛主席那句“没有工业就没有力量”,放到今天看,真是字字珠玑。
再看看乌克兰,核武器没了,工业废了,粮食也保不住,哪还有啥力量可言?毛主席当年要是也信了别人的“承诺”,把工业、国防交给别人,中国能有今天吗?不可能。乌克兰的教训,就是个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乌克兰的未来:回不去了
乌克兰接下来会咋样?老实说,不好说,但分裂这事儿怕是定了。2023年,美国那边特朗普又开始折腾,喊着要停火谈判,还放话威胁:不谈就停援助,俄罗斯那边也得加关税。传出来的消息是,停火协议可能让俄罗斯继续占着乌东,甚至直接把乌克兰再切几块。泽连斯基能咋办?手里没牌,只能硬着头皮谈。
经济上,重建立马是没戏了。美国公司盯着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提的新协议全是给自己捞好处,乌克兰只能拿点分成。顿涅茨克的废工厂里,挖掘机倒是开动了,可挖出来的矿都装船运走了,乌克兰本地人啥也没落下。农业也是一塌糊涂,2023年粮食出口跌到2000万吨,港口堆着卖不出去的谷物,码头工人蹲那儿抽烟都没劲儿。

社会分裂更没法收拾。东部说俄语的跟西部说乌语的,互相看不顺眼,文化上都拧巴着。基辅还想着往欧盟靠,可东部已经被俄罗斯捏在手里,这国家还怎么捏成一个整体?分裂的口子越撕越大,缝都缝不下了。

乌克兰的四分五裂,真是让人感慨。曾经那么有底子的国家,怎么就走到这一步了呢?再看看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今天站得稳稳当当,毛主席60年前的决断,真是高瞻远瞩。他告诉咱们,靠自己、自力更生,才是正道。乌克兰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被大国当棋子耍得团团转。
乌克兰的未来不好说,但愿他们能从这堆烂摊子里找到点出路。至于中国,咱们得珍惜毛主席打下的这份家底,继续沿着独立自主的路走下去。乌克兰的教训摆在那儿,毛主席的远见也摆在那儿,历史已经给了答案,就看后人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