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6元纠纷能掀翻整个行业?真相让所有高情商人士脸红
最近浙江那件事挺有意思的。 一个代驾师傅为了2.6元代驾费跟宝马车主争执,最后竟然举报了KTV的有偿陪侍,结果引发了一连串行业整顿。 这事儿乍看挺戏剧性的,但仔细想想,里面反映的那些人情世故,反而更值得琢磨。
记得我有个朋友在酒店做前台,经常跟我抱怨说最难对付的不是那些难缠的客人,而是某些客人对服务员的态度。 他们对着经理笑脸相迎,转头对保洁阿姨就换了一副面孔。 这种反差特别明显,就像是在演两出不同的戏。 我想那个代驾师傅遇到的,大概也是这么个情况。
说起来挺讽刺的。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把情商挂在嘴边,但他们的情商似乎是分段位的。 对上位者那是八面玲珑,对服务人员却连基本的尊重都给不全。
我见过有人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转身就对送外卖的小哥大呼小叫。 这种双重标准,说到底不是情商高,而是势利眼。
去年冬天,我在小区门口看到个场景。 有个业主因为快递员送件晚了五分钟,站在寒风里把人家训了十来分钟。 我站在旁边等车,看着快递员不停地道歉,冻得直搓手。 后来才知道,那个业主在单位是个出了名的好脾气,对领导从来都是随叫随到。 这事儿我一直记着,比什么职场厚黑学都深刻。
现在想想,我们评判一个人的品格,真不该看他对强者的态度,而要看他对弱者的方式。 那些能在服务员、保洁员、快递员面前保持修养的人,才是真有涵养。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师说的:看人要看细节,特别是看他怎么对待那些对他'没用'的人。
其实底层劳动者就像社会的温度计。 我们怎么对待他们,往往反映了真实的文明程度。 有次在医院,我看到个老太太对着护工发脾气,嫌她换床单不够快。 旁边病床的大爷看不下去了,说了句:姑娘,慢慢来,我们不急。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病房里的气氛立刻不一样了。 这种细微之处的尊重,比喊多少口号都实在。
那个代驾师傅的故事还有个后续。 据说后来有记者去采访,发现他平时就是个较真的人,对谁都一个态度。
不卑不亢这个词,用在他身上挺合适。 可能正是这种性格,让他敢为2.6元较真,也敢去举报那些不当行为。 这种耿直,在现在这个看人下菜碟的社会里,反而显得珍贵。
我们常说社会在进步,但文明的进步不该只看高楼大厦,更要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 下次当你对服务员说谢谢的时候,当下你接过外卖说声辛苦的时候,这些细微的举动,其实都是在为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分。
说到底,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不在于他能把奉承话说得多漂亮,而在于他能把尊重给得多平常。 就像那位代驾师傅,较真的不只是2.6元钱,更是一个理字——这个理,就是人跟人之间最起码的平等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