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那时当兵, 留在部队的几率非常小,为何大家参军的热情还是非常高?
我们当兵的部队是陆军的步兵团,全团只有团后汽车连和坦克营的修理连才有极少数的义务兵能转为志愿兵,步兵营一个转志愿兵的名额都没有,可当时大家参加的热情都非常高,这是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很多人到部队的目的除了当兵尽义务,保家卫国之外,大家还是抱着到部队能有好的发展,最好是留在部队。
当时我们步兵营留在部队只有两个渠道。一是考学上军校。如果你入伍前是高中文化,到部队后可以报考军校。部队对考学的战士也非常关心,一般师一级都会成立苗子队,组织参加全军统一考试的士兵复习文化知识,但上苗子队必须通过营连推荐和团里考核,能上苗子队的名额比较少,最后考上军校的更是凤毛麟角。另一个留在部队的渠道就是直接由士兵提干,需要的条件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超期服役一年以上的班长骨干,所以说这个硬杠杠也是许多人达不到的,即使符合条件了,全团提干的名额也就是一两个,最多的是三四个,所以走这条路留在部队也是难上加难。

既然留在部队的几率很小,可大家为啥还会有如此高的参军热情呢?
一是军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高。在当时军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非常高,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上最尊崇的职业,打不最好理解的比方,很多不好找对象的男青年,当了兵就会受到姑娘的青睐,找对象不成问题。
二是社会是个锻炼人的地方。部队是所大学校,部队是个大熔炉,真的是名不虚传,经过部队三年的磨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很大提升,到社会上大多都能混出一番事业,所以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到部队接受锻炼。
三是当时的学生接受爱国教育比较多,特别是男孩子对军人很崇拜,长大后参军成了很多人的梦想,很多战友都是为圆梦而参军入伍的。

当过兵的战友,你当时参军入伍的动机是什么呢?当兵几年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不妨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