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做,糖尿病微创手术?手术有哪些副作用?

雨真说品质生活 2025-04-25 09:53:1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糖尿病,听起来像个“老年病”,但它比你想象得更“年轻”。年轻人熬夜、外卖、奶茶,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推向了“甜蜜陷阱”。

而当你以为打针吃药太麻烦,听说有“微创手术”能一刀解决问题时,别急,这事儿真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近年来,所谓的“糖尿病微创手术”在网上被炒得火热,仿佛一台手术下来,从此血糖正常、药物停用、甚至宣称“治愈”。真的有这等好事?

说句实在话,我是一名长期坐诊的内分泌科医生,面对过无数个焦虑的糖尿病患者。有人带着希望来,做完手术后却悔得肠子都青了。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糖尿病微创手术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微创手术治糖尿病?说得好听,背后藏着啥?

所谓“糖尿病微创手术”,目前主流的是代谢手术,也叫“胃转流术”或“袖状胃切除术”,原本是为肥胖症患者减重设计的。

后来发现,做完手术血糖确实能改善,甚至一些人能短期内停用药物。于是,这项手术就被“包装”成了“治疗糖尿病的神器”。

事实是,这些手术并不是为每一个糖尿病患者准备的。它适用于BMI超过35的极度肥胖且伴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有超过70%的人并不肥胖,而这些人贸然手术,风险大多了去了。

一项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研究指出:术后3年内,约有30%的患者血糖出现反弹,重新依赖口服药或胰岛素[1]。这就是现实,不是宣传页里那些“术后无需吃药”的神话。

我见过的悲剧:一个不胖的糖尿病人,做了手术后……

我接诊过一个不到40岁的男性患者,小企业老板,常年应酬、大鱼大肉,查出2型糖尿病。听信“手术能治好”的宣传,飞去外地做了“袖状胃切除术”。

术后前三个月,血糖真的降下来了,他激动得像中了彩票,朋友圈天天晒“无药一身轻”。

但好景不长,半年后他出现严重贫血、蛋白质摄入不足、胃部不适、情绪波动大,甚至还出现了骨质疏松的早期表现。

再查血糖,又飙上去了。原来,他并不属于适合手术的肥胖型糖尿病,术后营养吸收差,反而加速了身体的衰败。

他说:“我本来只是吃药,现在成了每天吃补剂,还得担心肾功能、骨头、心理问题,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那天他坐在诊室里,喃喃地说:“我宁愿当初多运动、多吃药,也不去动那一刀。”

手术不是“捷径”,副作用你真承受得起吗?

很多人以为微创手术是“轻轻一刀”,其实背后是长期的生理结构重构和营养代谢改变。这些改变,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你的一生。

术后副作用有哪些?

营养吸收障碍:胃肠道被改造,蛋白质、铁、维生素B12等吸收变差,常见贫血、脱发、免疫力下降。

低血糖风险增加:尤其是“迟发性低血糖”,可能在饭后1-3小时突然发作,严重者甚至昏迷。

胆囊疾病、高胰岛素血症、胆汁反流:手术改变了胃肠道结构,胆囊功能受影响,反而容易诱发新的疾病。

心理问题:术后体重快速下降、饮食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这些副作用,在术前往往被轻描淡写,甚至有些机构不会告诉你。可一旦发生,就是一辈子的事。

为什么有的医生会鼓励做手术?

这点我得实话实说:有些医生确实是出于善意,看到患者血糖控制差、依从性差、并发症早期出现,认为手术是“破釜沉舟”的办法。

但更多时候,是因为医疗市场化的趋势——手术项目收费高、利润大,广告铺天盖地,患者又急于“快刀斩乱麻”,自然容易被忽悠。

你想想,一个动辄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手术,配上“治愈糖尿病”的噱头,谁能不动心?但你要知道,糖尿病是慢性病,需要“管起来”,而不是“切掉”。

真正的糖尿病管理,是管住嘴,迈开腿

糖尿病的治疗核心,从来不是“一刀切”,而是“管得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规律用药、监测血糖、管理情绪,这些才是长期控制血糖的关键。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超过80%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口服药物即可有效控制血糖[2]。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是求速成。

我有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患糖尿病十余年,从不轻信“偏方”“手术”,每天早起快走、三餐定时、定期复查,血糖控制稳定,甚至胰岛功能还比5年前改善了。这才是糖尿病管理的“正道”。

想做手术?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你真的肥胖到必须手术了吗?你的胰岛功能真的到了“崩溃边缘”吗?你能承受长期营养不良和心理挑战吗?你准备好三年后可能还要吃药的现实了吗?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没想清楚,那就别冲动。糖尿病不是“杀手锏”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养生经”要慢慢念的病。

别让“治好”两个字骗了你

我们中国人爱听“治好”,但糖尿病这病,说白了就是“终身朋友”,控制得好,它就不闹腾;控制得差,它就给你颜色看看。别幻想一刀下去就从此无忧,现实很骨感。

就像当年流行的“胃旁路手术”,一开始也被吹得神乎其神,后来却爆出一堆后遗症。医学从来不是魔法,是理性,是数据,是经验的积累。

医生的忠告:管住糖尿病,别靠“猛药”

我知道,糖尿病让人焦虑。吃药伤肝、打针怕痛、饮食清淡、生活限制,很多人受够了。但别让焦虑替你做决定。选择治疗方式,不是选最狠的,而是选最合适的。

医生不是劝你永远不做手术,而是提醒你:不是每一个糖尿病人都适合手术,别被“微创”两个字迷了眼。

参考文献:

[1]李强, 赵东, 高建军, 等. 代谢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复发情况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15(4):245-250.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3]刘志勇, 陈文忠. 胃旁路术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远期随访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 42(10): 1133-1138.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