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在率部转移的时候,不幸中弹牺牲。黄公略牺牲后,他的女儿黄岁新由彭德怀抚养。起初黄母还准备让黄岁新给彭德怀当女儿,但却被他拒绝了:
“公略就这么一个孩子,我哪里舍得夺他所爱呢?岁新就当我半个女儿吧。”
身为黄公略的唯一血脉,彭德怀是如何抚养她的?她后来又有着怎样的生活呢?

1931年5月,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气急败坏之下调集30万大军,亲自担任“围剿”总司令指挥第三次“围剿”。8月上旬,国民党军集合在兴国周围,将我军包围起来,情况万分危急。
在这一情况下,毛主席和朱老总沉着冷静,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策略,黄公略则率领红3军的战士们向东北突围,然后迂回到敌军后方,和兄弟部队在莲塘、良村作战,成功击败敌47、54师。

紧接着,黄公略又率部前往龙冈,假装要进攻该地的敌军,实则趁敌军不注意向黄陂猛攻,歼灭敌军第8师。五天内,我军三战三捷,稳定了局势,也令蒋介石将黄公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9月7日,红三军在黄公略的带领下来到老营盘预伏阵地。当他拿起望远镜看向远方的时候,发现两侧群山连绵,是个埋伏的好地方,于是便对一旁的陈奇涵说:“只要咱们将黄土坳堵住,就算敌人有翅膀也别想逃!”
陈奇涵哈哈大笑道:“我们不仅要让敌人插翅难逃,还要让蒋介石留下买路钱!”

战斗打响后,黄公略根据战况做出相应改变,他对27团团长说:“预备队不要了,立即上前线打敌人,越来越好,一定要猛攻。”红3军的战士们仅用一个小时,就歼灭敌军一个旅的兵力。
9月15日,部队来到东固附近的六渡坳时,突然有三架敌机从不远处飞来,黄公略当即下令:“都躲进树林里隐蔽。”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参谋向黄公略汇报:“军长,7师还在路上,周围没有可以隐蔽的地方。”
黄公略没有一丝犹豫,说:“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将敌机引过来,以此保障他们的安全。”下一秒,他从树林里跳出来喊道:“所有机枪手向敌机射击。”黄公略也夺过一名战士的步枪,向敌机射击。

红7师听到不远处传来密集的枪声,瞬间意识到是我军在和敌机交战,当即离开开阔地带,向前方的树立跑去。红7师的战士们脱险了,但黄公略却身中3枪,血流不止。战士们第一时间将他送去后方医院救治,可惜的是因流血过多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33岁。
黄公略去世后,彭德怀愣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他一边用手捶着胸口,一边流泪道:“汉魂,你走得太早了!”众所周知,彭老总很少笑,几乎没哭过,但当他听到好友牺牲的消息,再坚强的人也忍不住流泪,忍不住回忆起他和黄公略的过往。

彭德怀和黄公略相识于湖南陆军六团举办的临时训练队,当时黄公略是训练队的国文教员,彭德怀则是一名普通的学员。期间,彭德怀有两篇文章引起黄公略的关注和共鸣,便向营长和团长推荐。
团长袁植有一颗爱国心,再加上彭德怀能吃苦耐劳,且作战能力比较强,因此十分看重他。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彭德怀的职务越来越高,每次都在黄公略之上,但黄公略并没有心里不舒服,两人甚至成为至交好友。

1921年8月,部队在南县驻扎,彭德怀偶然听说附近有一位名叫欧盛钦的恶霸经常欺负百姓,无恶不作。他当即派了三名救贫会成员杀了欧盛钦,没想到却被人告发,无奈彭德怀只能四处逃难。
12月下旬,黄公路和李灿冒险去看望彭德怀,三人促膝长谈,聊了很多。黄公略还安慰彭德怀:“得华,你不要着急,也不要灰心,我相信咱们还能一起工作,一起救国救民!”

1922年春,黄公略准备报考湖南陆军讲武堂,并给彭德怀写信,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报考。但此时的彭德怀已经回家种田,他十分犹豫要不要去。直到黄公略和李灿委派张荣生去劝说,他才答应。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彭德华正式改名为“彭德怀”。
1926年年底,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彭德怀前来送行。两人依依惜别,黄公略甚至将自己最爱的驳壳枪送给了彭德怀。两人惜别后分别加入了共产党,但双方对此却毫不知情,因此还发生了彭德怀险些误杀黄公略的事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1928年2月,黄公略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回到湖南南县,担任随营学校的副校长。彭德怀知道这件事后专门设宴款待他,顺便试探一下他对蒋介石的态度。
彭德怀高兴地对黄公略说:“如今你当上随营学校的副校长,这可是我们召集骨干的好机会,到时候要在教材里加上‘打倒新军阀’的内容……”还没等彭德怀说完,黄公略就问:“你说的新军阀指的是谁啊?”
彭德怀说:“还能有谁,当然是蒋介石了。”黄公略听后沉默了片刻,故意说:“蒋介石可是我们的校长,北伐后立下不少战功,在学校影响很大。”见黄公略一直说蒋介石的好话,彭德怀等人对视一眼,还以为黄公略背叛了革命,当即要桥归桥路归路。

张荣生见状,拿起白毛巾往黄公略脖子上一缚,越绞越紧。眼看黄公略的脸色发白,他这才用手指指了指自己的脚后跟,邓萍发现不对劲,连忙说:“等等。”然后从黄公略的鞋后跟里拿出一张介绍信,大家这才知道他也是自己人。
松开黄公略后,彭德怀埋怨道:“公略,你怎么不早说啊,如果邓萍没有发现不对劲,这不是……”黄公略一边咳嗽一边说:“革命面前容不得一丝差错,如果不这样做,谁知道你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

彭德怀回想起自己和黄公略一起参加革命,一起共事,但他没想到的是黄公略会走的那么突然,走的那么快……
黄公略唯一骨血,黄岁新怎样了?黄公略牺牲后,彭德怀一直在找他的妻子刘玉英和女儿黄岁新的下落。但可惜的是两人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辗转多地,怎么找也找不到。直到1949年才找到刘玉英母女俩的下落,并护送她们来北京。

到北京没多久,彭德怀就抽空见了刘玉英母女俩,他欣慰的摸了摸黄岁新的头,说:“小同志,到了北京不要拘束,就像是到自己家一样,有什么缺的尽管和伯伯说。”黄岁新点点头,笑着说:“谢谢彭伯伯。”从这以后,“小同志”变成彭德怀对黄岁新的爱称。
1954年,黄岁新考入平原农学院,但她不想离开北京,便找彭德怀帮忙。刚好那天朱德也在,两人听了黄岁新的话沉默许久,后来朱德说:“不管是你们还是其他人,都是要服从安排的,可不能因为一点不愿意就闹情绪。”

彭德怀也说:“岁新啊,河南离北京也不是很远,如果想伯伯了,可以寒暑假回来,伯伯永远欢迎你,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在两位伯伯的劝导下,黄岁新逐渐想通了。离开前,彭德怀还取出40元给她,并叮嘱道:
“国家现在还很困难,以后有需要用钱的地方就告诉伯伯,伯伯给你钱,就不要麻烦国家了。”

自从见到黄岁新,彭德怀便将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对待,自觉承担起抚养烈士遗孤的责任,也算是对好友的一种怀念。
1957年,黄岁新跟随王震去东北牡丹江农垦局实习。1961年,黄岁新结婚生子,彭德怀十分高兴,经常照顾坐月子的黄岁新。然而幸福的生活没有维持多久,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因病去世,享年76岁。四年后,黄岁新参加了彭德怀的追悼会。

1992年,黄岁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正式退休。2019年1月,黄岁新去世,终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