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开国上将严肃质问陈毅:你是不是对我有意见

云端逐梦星河 2025-04-22 11:47:01

1971年,中央政治局开了一次会,陈毅元帅虽然身体不舒服,但还是坚持到场。他找了个位置坐下,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

最近几年,他老觉得身体不对劲,今年去做体检,结果查出了癌症。这对一向热爱生活的陈毅元帅来说,真的是个很大的打击。

他最放不下的,就是对祖国还有好多美好的愿望没达成,自己的一身本事也还没完全使出来。可惜啊,老天就是爱跟有才华的人开玩笑。

这时,陈锡联上将迈着大步走到陈毅元帅身旁,一屁股坐下,脸上绷得紧紧的,开门见山地说:“咱俩之间,你是不是有啥不满啊?”

陈毅瞅了他一眼,心里就明白了大概,无奈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啥也没说。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开国大将的历练之路开国大将们,他们的成长之路可不简单。从普通一兵到军中领袖,这一路走来,他们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挑战。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投身革命,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出色的能力,一步步崭露头角。他们不畏艰难险阻,总是冲在最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在和平时期,他们也没有停下脚步。他们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为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深知,作为军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开国大将们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和付出。但他们从未抱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保卫国家、守护人民。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和决心,他们才能够成为一代传奇,被后人铭记。

陈毅大将军是在20世纪初,四川乐至的一个小村庄里呱呱坠地的。打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踏上了自己辉煌人生的征途。

陈毅大将军家里挺殷实的,在当地能算是个小康之家。后来要登记家庭情况时,陈毅大将军就填了个小地主的身份。

所以,陈毅元帅很小就得到了学习的机会。那时候,大清朝还在,科举考试是老百姓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因此,在他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决定让他去乡下的私塾开始读书认字。

没过几年,清朝就动手搞起了教育改革,照着西方的样子办起了小学、中学。陈毅9岁那年,踏进了小学校门。后来,他19岁从工业学校完成了学业,便自个儿跑到法国去,一边打工一边上学。

这个转折对陈毅的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引领了中国的崭新未来。当陈毅身处巴黎时,他有幸结识了包括周总理在内的,我们党早期的多位重要领导人。

周总理他们那会儿正年轻,特别欢迎那些想要救国救民的年轻人。陈毅这个人,心里一直装着国家大事,再加上他脑子转得快,没多久就成了小圈子的领头人,开始钻研起马克思主义来。

1922年的时候,陈毅因为跟驻法公使的秘书动了手,结果被强制送回了国内。回来以后,他直接去了重庆,干起了报刊主笔的活儿,用他的文采来推广我们党的思想。

1923年11月份,陈毅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且他还当上了中法大学党支部的头儿。那时候,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都一块儿对着干北洋政府。所以到了1925年,陈毅在管着北京市党团的事儿时,也顺手帮国民党北京那边干点活儿。

1926年夏天快过完的时候,李大钊让陈毅回到了四川,去搞武装斗争。就是在那时候,陈毅碰见了朱德,两位大将领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到了这一年的末尾,陈毅和朱德、刘伯承联手发动了泸顺起义。起义一完事儿,陈毅就去了武汉,在那里他干起了军事政治学校政治部文书的工作。

南昌起义后,陈毅成了73团的思想导师,跟着大军往广东冲。等他们走到三河坝,接到周总理的指示,说让他和朱德留下来守这儿。可结果他俩没能挡住国民党追兵,最后只能往湘赣那边撤退。

1928年刚开始那会儿,陈毅挑头搞了个湘南起义,他自己呢,就当上了第一师的党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咱们党在湘南那边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和队伍。到了四月,陈毅又跟毛主席带的队伍碰头了,两队人马合一块儿,成了第四军,陈毅还当上了十二师的师长。等井冈山这块根据地稳住了,陈毅又被提拔为第四军的军委书记,成了咱们党里的大头头。

1929年那年夏天,陈毅遵照中央的指示,跑到上海去参加一个军事方面的会议。他的任务是给大伙儿讲讲红四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还有他们在建设上的那些好做法。这么做是为了协助其他同志,让他们也能在自己的地盘上把武装力量给搞起来。

所以他就被选进了那个三人小组,里头还有周总理,他们的任务是传达中央给红四军的指令,并让毛主席来主导前委的会议。有了陈毅的帮忙,毛主席顺利地把古田会议给开起来了,会上明确了我军的发展方向。

抗战一打响,陈毅就一直在新四军里挑大梁,带着咱们队伍在南方跟鬼子干。

爬上东山,感觉鲁国都变小了。

抗战胜利以后,陈毅被派到我们党的华东局当副书记,在军队里,他仍旧带着新四军,而且还管着山东军区和野战军,当上了司令员。

那时候,国共两边都盯着日伪占领的地方,想拿接收权,关键就是得赶紧派兵去占那些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这里面,津浦铁路对国民党军队来说,是往北走的必经之路。

中央领导层深思熟虑后,作出了调动山东军区主力北上的决定,并让新四军来接管山东地区的防务。这样一来,陈毅就带着队伍来到了山东。

刚开始接手工作时,中央给陈毅的任务很明确:“要切断津浦铁路线,别让国民党军队往北边跑,尽量找机会干掉他们一部分。”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陈毅打算弄一支快速反应的部队,部署在徐州和济南的中间地带,好找个适合埋伏国民党兵的好地方。

最后,华东地区的战友们主要靠着山东的军队,拉起了一支津浦野战军的大旗,手下有四个师,由陈毅来当这个军队的领头人。

在江苏北边,主要是靠以前江南那块儿的部队,他们合起来成了华中野战军。粟裕来当这个部队的头儿,任务就是拖住敌人。

到了十月份,咱们军队首先攻下了铁路边上的邹县,接着就从那儿往南北两个方向出发了。那时候,济南那边负责的是国军将领李延年,他一看情况不对,立马就给蒋介石发了电报,说急需援兵来帮忙。

这时候,华中野战军已经顺利拿下了盐城和高邮,帮着津浦铁路那边的战斗。山东的部队也在胶济铁路那边打了胜仗。国民党军队现在是前后都有敌人,处境非常不妙。

到了1946年1月份,津浦、陇海还有胶济这几条大铁路的关键路段,全都被咱们军队给拿下来了。山东军区跟华中军区那边也联手了,一块儿把国民党的老巢——首都给盯上了,让他们感到压力山大。

从1946年6月开始,咱们军队那是势如破竹,一座接一座地拿下了德州、枣庄、张店、高密这些城市,把山东的一大片地方都牢牢握在了手里。

山东野战军把后方安顿好后,7月份就一路往南,打了场漂亮的朝阳集战役,赢得大胜。还是在这个7月里,陈毅的儿子陈小鲁,在临沂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时候,陈毅正在山东忙活着解放当地的老百姓,他就借用了一句古代大智慧的话来给儿子起了个名字,这里面包含了他对山东这片地儿的深深感情。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没急着回中央,所以陈小鲁是在1954年才跟着老爸到了北京。到了北京,陈小鲁先后在育英中学和实验一小念书,那时候,好多领导人的孩子也都在那儿上学呢。

后来,陈毅一家搬进了中南海居住,而陈小鲁也升学到北京四中,开始读初一。一直到现在,北京四中都是国内最棒的中学之一,排名很靠前。

投身军旅,成为士兵。

陈小鲁的高尚品德,源自他成长时所处的优质学习环境和家庭氛围。他自小便由陈毅亲自教导,父亲的行动和言语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他。

陈毅常对孩子们说,家和国是分不开的,你和普通百姓没啥两样,别把自己摆得太高。受老爸的影响,陈小鲁从来不觉得自己有啥特别待遇。要是真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得更加卖力地给老百姓服务。

1968年那会儿,陈小鲁22岁了,得找个地方安排下。周总理就跟陈毅说:“孩子不小了,要不就直接跟你以前一样吧。”

陈小鲁就这么去了第三十九军当兵。陈毅在他走之前,特意叮嘱了几句,想让他好好锻炼:“我得跟你定几条规矩。第一条,别跟外面联系。第二条,别说我是你爸。第三条,别当逃兵。”

陈小鲁牢记老爸的话,把这些叮嘱当成了自己当兵和干活的标尺,一点都不敢马虎。1969年7月份,长江闹了大洪水。陈小鲁所在的部队接到任务去抗洪,他带头往前冲,直接到了抢险的最前沿,帮老百姓保住了家当。

所以得到了三等功的荣誉。从1968年参军开始,陈小鲁连续三年都被评为了优秀战士,真不愧为陈毅的儿子,也深得领导们的喜爱。到了1970年,陈小鲁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1971年的时候,陈锡联想回北京参加政治局会议,心里还盘算着带上挺看好的陈小鲁去北京见见世面。可到了北京后,陈小鲁却开口了:“领导,我爸病了,我能不能先回家瞧瞧?”

陈锡联当然爽快答应,他叫陈小鲁来指路。接着,陈小鲁领着司机,一车人直奔中南海而去。

陈锡联愣了一下,瞪大眼睛问:“你到底啥来头?”

陈小鲁这时候才透露,他老爸其实是陈毅,接着他还求陈锡联帮他保守这个秘密。

会议一开始,陈锡联就直接朝陈毅走过去,脸色不太好看,开门见山地问:“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啊?怎么把你儿子派到我手底下当兵,还不提前跟我说一声,是不是想看我出洋相呢?”

陈毅看他已经掌握了真相,就咧嘴一笑,啥也没说。这个一辈子都爱逗乐的人,现在没啥力气再开玩笑咯。过了两天,陈毅就安详离世了。

结束语到这里,咱们就聊得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就是说了这么多,希望我说的这些内容能帮到你,让你有所收获。咱们今天的分享就先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聊。

爸爸走了之后,陈小鲁就待在部队里了,他开始只是个普通战士。因为立功加上自己肯拼,后来就当上了团政治处主任。

1972年,辽宁发生了地震,陈小鲁带着队伍赶紧去救灾,表现得特别勇敢,立了大功。每当老百姓遇到生命危险,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不顾自己的安危。陈毅元帅的那种精神,一直在他身上发光发热。

你对这事儿有啥想法或者建议不?赶紧在评论区写下来,咱们一起聊聊。

0 阅读:24

云端逐梦星河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