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2025年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行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身高1.8米的“天工”机器人以 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成为首个完成半马的人形机器人,展现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
比赛亮点
1. “天工”机器人的卓越表现
速度与稳定性:最高奔跑速度达12公里/小时,采用“双模态运动控制算法”,通过千万次虚拟仿真优化,确保复杂地形下的稳定奔跑。
自主导航:不同于部分机器人依赖遥控,“天工”采用 无线领航技术,自主调整路径和速度,中途仅更换3次电池。
抗摔能力:比赛中曾摔倒,但迅速调整姿态继续奔跑,展现了强大的容错能力。
亚军“小顽童”N2(1.2米高)凭借精准环境感知和智能散热系统,在电池过热后仍实现反超。
季军“行者二号” 采用仿生蝗虫跳跃机制,续航超6小时,是首个行走突破100公里的足式机器人19。
最萌选手“0306小巨人”(75厘米高)虽耗时7小时,但凭借拟人化动作和呆萌表现获“最佳人气奖”。
3. 赛事意义
技术验证:21公里赛程涉及 25万次关节运动,测试了散热、续航、算法等关键技术。
产业推动:多家企业计划将参赛技术应用于物流、救援等领域,加速商业化落地。
人机共融愿景:赛事拉近了公众与前沿科技的距离,展现了“人机协作”的未来趋势。
这场赛事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里程碑,更象征着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深度融合。正如网友所说:“科幻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