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香格里拉中虎跳峡的封闭管理,反映了当前国内部分未开发景区在网红效应下面临的安全与管理矛盾,也体现了文旅部门对旅游安全问题的重视升级。这一事件可从多角度分析:
1. 安全与监管的必然选择
中虎跳峡的封闭直接源于安全隐患:临崖路段无防护、护栏老化、警示不足等。这类未开发区域的地形复杂,救援难度大,一旦发生事故(如落石、滑坠等),后果严重。文旅局的禁令是履行《旅游法》中"安全优先"原则的体现,尤其在近年驴友遇险事件频发背景下(如2021年白银马拉松事故),地方政府对高风险区域的管控趋严。
2. 网红效应的双刃剑
李现打卡的"发呆石"走红,是典型的明星带动旅游案例(类似《去有风的地方》带火大理)。但流量涌入未开发区域会加剧风险:
- 普通游客可能低估徒步难度(中虎跳峡部分路段需手脚并用);
- 缺乏管理导致环境破坏(如垃圾堆积、植被踩踏);
- 当地村民自行收费带客(此前常见于中虎跳峡)衍生纠纷。
此次封闭可视为对"野蛮打卡"的纠偏,与四川甘孜"网红局长"刘洪呼吁游客勿闯未开发区域的逻辑一致。
3. 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难题
虎跳峡的困境具有代表性:
开发成本高:中虎跳峡地形险峻,修建步道/护栏需巨额投入,且可能破坏自然景观;
利益分配复杂:此前村民通过收"过路费"获益,正规化需协调多方利益;
生态保护压力:作为"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一部分,过度开发可能触发环保争议。
4. 游客体验的替代方案
目前上虎跳峡(设施完善)与高路徒步线(需向导)仍开放,建议游客:
选择成熟线路,如虎跳峡景区观景台或哈巴雪山一侧徒步;
关注官方通知(如"游云南"APP),避免盲目跟风网红打卡;
聘请正规旅行社向导,规避私自探险风险。
未来展望
中虎跳峡是否会有限开放,取决于当地在安全投入与生态保护间的平衡能力。参考贵州梵净山、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案例,可通过预约制、专业向导陪同、险段加固等方式实现可控开放。短期内,文旅部门需加强网红景点的风险提示,避免"滤镜种草"误导游客。
此事也提醒公众:自然景观的原始魅力往往伴随风险,理性旅游比追逐同款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