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周总理在延安遇袭,10余名警卫壮烈牺牲,幕后主谋意欲何为

郭江 2022-12-26 00:10:14

“传令下去,立刻给我彻查此案!”

1937年,一场劳山刺杀案轰动全国,而遭遇暗算的主人公不是别人,竟是为了两党合作不停来回奔波的周总理。

这是周总理有生以来遇到的最惊险的一次暗杀,十几个人警卫员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只有4个人逃出生天。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之后,更是雷霆震怒,当即亲自下令,要求彻查这件事,查出幕后真凶,对其给予严惩。

那么这场刺杀事件究竟是谁策划的?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1936年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蒋介石不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同意和共产党联手,将侵华敌寇赶出中国的意见。

双方在西安展开了一系列的谈判。

然而尽管双方就一些事情达成了协议,可是在最后的签字环节,双方却陷入了僵持。,,国民党的代表团在蒋介石的指示下,拒绝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导致这场谈判差点宣布告终。

最终还是在周总理的斡旋下,蒋介石才最终同意了双方的提案,使得双方达成了和解。

可谁料,这次行动却也成为劳山暗杀事件的导火索。

国共两党在一些意见上达成一致之后,为了更好地建立起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统一战线,周总理决定亲自去一趟南京,和国民党面对面的讨论关于红军的改编问题和作战问题。

但是在去往南京之前,周总理打算绕道西安,在西安办事处中先把手中的事情处理完,再前往南京。

规划好时间和路线之后,周总理等人就出发了,和周总理一同前往的还有军委副总参谋张云逸、中央军委参谋负责人孔石泉等人。

由于西安事变中周总理声名大噪,恐引起各方关注,为了保障他的安全,特务处特意配备了一个加强排,沿途护卫周总理的人身安全。

他们一共配备了32个人,每个人都有一把枪和一把随身匕首、4可手雷以及一把大刀,按理说,西安事变之后,各地的安保工作都应该已经有了极大程度的加强,这样的警备力量护送周总理可以说是绰绰有余。

或许正是有着这样的考虑,出发前夕,为了尽快敲定谈判的细节,两辆卡车带着半数人员先行出发,这样一来,留给周总理的警卫人员就只剩下十几名了。

4月25日当天,和毛主席等人一起吃过午饭之后,周总理就和张云逸等人一起坐上了一辆卡车,准备途经劳山、甘泉等地,去往西安。

“恩来,路上一定要小心。”临走前,毛主席殷殷嘱咐道。

“放心吧,等我的好消息。”

毛主席站在营地门口,眼睁睁看着周总理乘坐的卡车,消失在了远处。

行驶途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周总理的人身安全,陈有才特意和周总理换了一下衣服,他穿上了周总理的呢子大衣,周总理则是穿上了军装。

走到劳山附近的时候,周总理特意叮嘱他们要小心一些,因为这里自古以来也算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是最适合用来埋伏的地方。

一时间,车厢内谈话的声音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时刻关注着周围的地势情况,以防有人突然偷袭。

结果越是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他们刚刚穿过三十里铺,到劳山北麓的一个关隘口时,突然一阵枪声袭来,惊到了所有人。

此时车子正处于一个山谷中,一侧是悬崖峭壁,另一侧就是深不见底的悬崖,更何况敌在暗我在明,这里根本不适合展开拳脚。

“快冲过去!”周总理当机立断下达了指示。

司机当即加大油门,拼命地向前开去。

没想到敌人竟然提前在前面设置了路障,卡车的轮子陷入了一道沟壑中,动不起来,眼看他们落难,密集的子弹顷刻间朝他们射击过来,擦出了一片火花。

挡风玻璃碎了,卡车轮胎也爆了,司机身体中弹,当即倒地昏迷,所幸的是周总理正处于敌人的视野盲区,这才躲过了一劫。

“有人埋伏,全员戒备,保护总理!”

关键时刻,张云逸一声令下,所有的警卫人员立刻排开防御阵型,以卡车为掩体,四处寻找敌人的方向。

周总理也跳下了卡车,找了个地方暂时藏了起来,因为他穿的只是普通士兵的衣服,因此敌人并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他,而是将目光放在了穿着呢子大衣的陈友才身上。

“你们带着周副主席先撤退,我来掩护你们!”张逸云朝他们大声喊道。

陈友才此时身上已经负伤,他和张云逸默契的点了点头,当即带着人朝着后方撤退。

陈友才

但是枪声似乎是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一时间无法确定究竟那里才是出路,不断地有人倒下,陈友才等人心急如焚,暗处的敌人显然并不打算放过他们,越来越密集的火力朝他们打过来。

“往东南方向撤退!”

关键时刻,还是周总理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断定东南方向没有敌人的埋伏,众人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一边打一边往东南方向的林中撤退而去。

“你们先走,我来掩护你们。”

眼看无法摆脱敌人的追击,陈友才做出了这个大胆的决定:“我穿着副主席的衣服,现在只有我能引开他们。”

“你自己小心!”周总理知道,此时如果耽误时间,就是在辜负陈友才的好意,更何况他们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交代了这一句之后,陈友才就匆忙地远离了周总理等人。

果不其然,敌人的火力一时间全部集中到了陈有才那边,陈友才身上毕竟有伤,还没来得及发起反击,他就被敌人的子弹无情击中,倒地而亡。

而周总理在其他人的掩护下,很快就撤离到了安全的地方。

正当他们准备到附近的警卫处找人支援的时候,恰好碰到正带人匆忙赶过来的黄霖等人。

“周副主席,前面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黄霖等人大老远就听到了这边的声音,他们意识到是周恩来这边的车队遇到了危险,这才急匆匆的赶过来。

看到周总理等人的时候,黄霖才松了一口气。

“我们遭到了敌人的伏击,你们快去支援。”

“是!”

黄霖一边派两个人将周总理带到了安全的地方,一边带着人往事发地赶过去。

可是他们还是去晚了一步,敌人击毙了陈友才之后,还以为任务已经完成,这才离开了这块是非之地。

党黄霖等人匆忙赶到的时候,剩下的十几名警卫人员已经全部牺牲,尤其是陈友才身上的伤,更是触目惊心。

为了不影响工作的顺利推进,周总理只好改乘飞机,飞去了西安。

这件事很快就惊动了中央,毛主席对于周总遇刺这件事相当重视。

他当即命人彻查这件事,找到凶手之后要严惩不贷!

相关部门很快就展开了全面的调查,他们首先将目光放在了国民党身上,毕竟蒋介石此前一直不愿意同我党展开合作,趁着周总理准备前往南京的时候,暗中作梗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然而经过一番调查,他们很快就发现,幕后真凶并非国民党,根据现场的情况来看,歹徒们刺杀结束之后,对现场进行了一番“扫荡”,大部分的武器和值点钱的东西几乎全部被搜索走,只留下了文件。

这些文件几乎都有关于党内的机密,如果是国民党动手的话,不可能将这些东西留下,因此负责调查这件事的中央报班处侦察部部长谢滋群断定,这件事很有可能是一些没有名号的匪徒所为,而目的正是为了“谋财”。

为了获取到更多的线索,谢滋群当即命人在当地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结果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一些端倪。

根据当地一名名叫李老汉的村民说道,那天他刚砍完柴准备回家,结果在回家的路上就听到了山谷这边激烈的枪声。

兵荒马乱的年代,李老汉原本并不想掺和这件事,只想赶快回家,但是在好奇的驱使下,他还是走近看了一眼,结果刚好看到一位自己认识的人,而那个人早已经加入了盘踞在这个山头的土匪。

谢滋群这才知道,刺杀周总理的不是别人,正是附近的土匪。

可是随着真相水落石出,他很快又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这群土匪能够提前埋伏在这里,并且做好陷阱,精准的锁定“周总理”,显然并不是临时得知的消息,而是很早就知道了这件事。

如果不是由内鬼透露消息,以他们的防范水平,这群不入流的土匪又是如何知道他们的动向的呢?

谢滋群并没有贸然行事,他决定派人潜入这群土匪中探探虚实。

很快,谢滋群就从团队中挑选出了几名当地人,让他们找机会混入了土匪窝点中。这群土匪到底是没有什么见识和原则的人,没过多久,我方派出的侦察员就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并且成功从他们手中探取到了关键的信息。

原来他们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消息,是因为他们很早之前就在延安的南门地区安插了一名名叫冯长斗的眼线,这名眼线每日闲的无事就在这里搜罗信息,不久前他刚得知周总理准备前往南京的事情,他觉得这是一个“建功立业”了的好机会,四处打听一番,就急忙将这件事汇报给了李青伍。

李青伍是当地的土匪头子,这个人空有野心,却没有与之匹配的能力,一听闻共产党领导人的车要经过劳山地区,当即动了心思。

他以为,只要拿下周总理,就能够在蒋介石那里邀功领赏,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指示下,李青伍这才做出了这个决定,埋伏周总理的车队,造成了我党大量的人员伤亡。

调查清楚这件事之后,中央以雷霆之势派出了大量的人员,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这伙土匪全部端掉了。

在进行了一番审理之后,这群土匪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他们没想到自己一时不经思考的行为竟然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

为了告慰那些牺牲烈士的灵魂,同时也为了给民众们起到警示作用,这期案件中涉及到的冯长斗、李青伍等主要人员都在三十里铺进行了公审之后,当众处决,以儆效尤。

至于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当地政府在中央的指示下,也建立了一个烈士陵园,用来纪念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而周总理的西安和南京之行也十分顺利,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随着国共两党的合作顺利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此完成,周总理为这次国共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次遇袭是周总理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如果不是这些烈士舍己为人,顾全大义,恐怕历史早已经被改写,正是因为有他们的牺牲,,才有了后来的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胜利。

这些英雄值得被铭记,周总理的丰功伟绩也将永世流传。

0 阅读:6

郭江

简介: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