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抑郁休学一年,妈妈选择不再“接纳”,女孩却越来越优秀

梦瑶谈育儿 2025-03-10 18:34:40

安悦还记得第一次听到“考不上高中你怎么办”这句话时心里有多难受。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是那个积极融入新环境的小女孩了。

成绩下滑,老师批评,甚至同学的嘲笑,所有这些让她一天天萎靡下去,从期中考试年级86名到期末100名以后,全然没有了学习的心思。

安悦的父母起初以为她的身体出了问题。

用了一整个周末跑了几家医院,检查结果显示她身体并无大碍。

爸妈终于明白,问题不在身体。

可就在这时候,他们的表现却是让安悦最失望的。

父母以为她不过是故意逃避学习,结果不再为她请假,甚至逼她“好好在学校待着”。

于是,安悦一进入学校就开始肚子疼、头疼,一提学业她就在家痛哭。

安悦以及她的两个姐妹,在一个并不和谐的五口之家长大。

父亲的重男轻女思想让家里的氛围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妈妈和安悦三姐妹则成了一条阵线。

妈妈对成绩的不讲情面、对安悦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让她从小随时都活在压力下。

不论成绩多好,都是冷冰冰的“别太骄傲”,逐渐,自卑的种子在安悦心里生根发芽。

每当问题升级时,家庭的态度却是“接纳”而非疏导。

任由安悦在房间里看手机、不吃饭,父母却从未尝试真正走进她的内心。

结果是,安悦每天不是躺在床上就是与家人大吵,只让亲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

有一次,父母因为工作不能及时陪她,她生气地把家里的水龙头都打开,这些行为无异于在家庭矛盾的火药桶上狠狠点了一把火。

事情似乎没了转机,直到安悦的妈妈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心理咨询老师田老师。

带着不安与希望,安悦妈妈联系上了田老师,详细讲述了孩子及家庭的情况。

刚开始时,安悦仍处在高度的防备和焦虑当中,不愿意与任何人接触。

田老师并未急于突破,而是选择每天与她一起做简单的心理活动,带她走走,聊聊天,慢慢地成为她的朋友。

当安悦的紧迫感消除,才逐渐开始内心的敞开。

四个月的时间不知不觉过去,安悦在田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任。

催眠疗法和沙盘的使用让她逐渐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无助,学会如何去正视而不是逃避。

安悦的父母也开始逐渐参与其中,做出改变。

妈妈读了田老师写的道歉信,写下了她对女儿的歉意,“我们做父母的错了,你是父母最爱的孩子,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新开始吗?

”这些改变让安悦感受到了希望。

重新振作的安悦不再是那个封闭自己、不与人交往的孩子,她开始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回头弥补之前落下的课程。

每天规律的作息,合理的学习安排,她甚至还参加了学校的辩论赛。

虽然最终没能获胜,但她坦然说:“有赢就有输,下次再来就是。”

现在的安悦自信开朗,懂得与人合作和交流,曾经的抑郁和焦虑得到了大幅度缓解。

医生的定期评估也证实了这一点,安悦的精神状态逐步恢复到正常。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安悦的故事,我们看到,接纳并不意味着放任。

在孩子困境中,父母应当深入了解其背后原因,给予正确的支持与帮助。

安悦的转变让我们看到,无论境遇多难,关键在于走出困境的方法和父母真正的爱与支持。

每位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但过度苛求或是放任,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父母的正面引导和支持像阳光与雨露,为孩子提供坚定向上的力量。

此时再看,那一年半的休学,并不是失败,而是再种希望之种重新出发的旅程。

每一个孩子都有着无限的成长潜力,只是我们要给他们适时的阳光与雨露。

0 阅读:3

梦瑶谈育儿

简介:育儿路上不孤单,这里有实用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