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最近告诉我,他在超市遇到了一位老相识,这位朋友的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而他的孩子成绩平平。
回想起学生时期的光景,这位朋友的父亲总是不停地教育他要努力,而他的父亲则从来没有这么严厉。
但现在,他觉得,父亲虽然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但却让他度过了轻松的童年,他现在也非常感谢父亲的这种“不出息”。
父亲的真正价值在于“无欲无求”小时候,我们可能都想要一个无所不能的“超级爸爸”。
一个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解决所有问题的人,或是一个总能满足自己所有愿望的父亲。
生活告诉我们,理想和现实往往有很大差距。
长大后再回看,才发现,或许那些看起来“无欲无求”和“平凡”的父亲,正是最优秀的父亲。
我的邻居张叔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爸爸。
他每天准时出门上下班,家里从来不缺柴米油盐,生活过得有条不紊。
小时候,我羡慕那些有着“高大上”职业的朋友,觉得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惊奇和机遇。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逐渐理解张叔的朴素和踏实。
或许他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但正是这种平凡的稳定,给了他的家庭无尽的安心。
从“国民爸爸”王健林谈父子关系讨论父子关系,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王健林和他的儿子王思聪。
一边是“国民爸爸”,一边是“顶级富二代”,这看似是一对完美的父子关系,但背后却藏着很多我们看不到的故事。
王健林的成功之路大家都有耳闻,从军人到坐拥万达集团创始人,他的奋斗史堪称传奇。
而王思聪,从小就在父亲忙碌的事业中长大,很多时候,父子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
5岁的时候,王思聪被送去英国留学,从此在他成长的重要阶段里,很少有父母的陪伴。
长大后的王思聪,表面上风光无两,但内心却有着很多不甘和怨恨。
他曾公开表示不想接手父亲的产业,甚至想要脱离父亲的“控制”。
这样的家庭,究竟在成功与亲情之间得到了多少平衡,是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思考的问题。
理解“父爱如山”的真正含义许多人提到父爱,可能会提到“父爱如山”这句话。
小时候的我们,父亲总是家里的支柱,为家里提供一切所需。
走过了青春的岁月,才体会到“如山”的另一层意思:沉默、深沉,但稳重可靠。
曾经,有位朋友提到他的爸爸。
这位父亲并不高大,也不富裕,但他一直为家庭辛勤付出。
他的朋友们也有一些家庭富有,但父亲总是缺席家中的场景。
后来他才明白,尽管父亲并不能让他过上轻松的生活,却一直默默为家庭奉献,这份无声的爱,才是真正的深沉。
直到我们自己成了父亲,才真正理解什么是父爱。
那一天朋友带着他的小孩在公园散步,突然一个急转弯,小孩不小心摔倒了。
尽管只是擦破点皮,他却心疼得不行。
这时他才深深体会到自己父亲当年对他的爱与付出,那是一种不善言辞却非常深沉的关怀。
前几天,我在书里看到林海音的一段文字。
她小时候因为下大雨不想去上学,赖在床上装睡。
父亲看到后非常生气,把她强行拉起来送到学校。
年幼的她一路哭泣,但当她抬头时却看到父亲在窗外小心翼翼地关注着她。
小时候的委屈,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父亲的深沉爱意,也在细微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首过去,细细品味这些经历和故事,正如开篇那位朋友的感慨。
我们年少轻狂时,未必懂得平凡和沉默的力量,但伴随岁月流逝,走过人生曲折起伏,才真正理解那份在平凡生活中的深沉父爱。
而成了父亲之后,对这种“普通”父爱的理解和感念,更是愈发深刻。
真正的好父亲,或许就是那个“无欲无求”的平凡人,他无声无息,却用他的所有去爱你和守护你。
让我们珍惜这份永无止境的爱,热烈地陪他们走过生命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