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时期的八个军的来历及后期的发展情况

梦幻之人 2023-01-15 23:08:19

1926年,南方的国民政府为了统一中国准备进行北伐,所谓的北伐其实是从南方向北方打的统一战争。

北伐战争初期南方的国民政府共组建了六个军: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第五军,第六军。这六个军采用苏军模式“三三制”(军辖三个师)。因为湖南的唐生智在省内混战失利向南方国民政府求救,国民政府才决定正式北伐。随后广西桂系的李宗仁决定加入部队番号是第七军,唐生智的部队被编成第八军。北伐时期八个军并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属于各个派系的一种联盟关系。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

编制:第1师(师长:王柏龄),第2师(师长:刘峙),第3师(师长:谭曙卿)

第一军是黄埔军校学生军,1926年北伐前黄埔军校学生共毕业四期共4981人,毕业留校学生先后组建了教导1团,教导2团,教导3团,教导4团,教导5团,5个教导团编成第1师与第2师。因为人数不够,所以将粤军许崇智的部队编为第3师。北伐期间黄埔军校毕业生在校内组建黄埔教导师,后来教导师上前线番号改成第20师。

第一军的军长何应钦原本是是贵州军阀,因为在斗争中失利离开贵州,后来在蒋介石的邀请下加入黄埔军校担任总教官。王柏龄原本是云南讲武堂的教育长,后来来到黄埔担任军校教育长。刘峙是保定军校毕业的,被何应钦看中担任战术教官。

北伐战争期间因为副军长兼第1师师长王柏龄临阵脱逃被免职,刘峙调任第1师师长,顾祝同由第3师副师长调任第2师师长.第3师本来就是为了凑数的因为第20师(师长:钱大钧)的加入被裁掉。

北伐战争结束后,第1师扩编为第一军(军长:刘峙),第2师扩编为第2军(军长:顾祝同),第20师扩编为警卫军(军长:钱大钧)后分拆成(87师,88师,36师),黄埔军校之后新的毕业生组建教导第3师改番号为第14师中原大战中扩编为第18军(军长:陈诚),抗战前黄埔军校毕业生要么分配到上面的四个派系的部队要么留校编入教导总队,南京保卫战中教导总队全军覆没,至此黄埔军校没有现组建大的编制部队。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

编制:第4师(师长:张辉瓒)、第5师(师长:谭道源)、第6师(师长:戴岳)

第二军是湘军部队,谭延闿原是湖南首任督军,因为被省内派系以“闹饷”为名被迫下野投奔广东国民政府,其亲信部队是湘军第三混成旅与第六混成旅

谭延闿后来认了宋美龄当妹妹支持蒋介石,1930年病逝,他的女婿是后来”土木系“首领陈诚。张辉瓒在1930进攻江西苏区中被俘处决后,第二军部队缩编第18师与第50师由谭延闿的女婿陈诚吞并,解放战争时期第18师隶属于第18军,第50师隶属于新1军。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

编制:第7师(师长:王均)、第8师(师长:朱世贵)、第9师(师长:朱培德)

第三军是云南滇军一部,护法战争滇军出击分成三大部分,蔡锷出击四川,李烈钧出击江西,唐继尧守云南。蔡锷部因为被川军赶出四川回到云南与唐继尧争斗失败流落在江西地区,这是朱德总司令南昌起义的本钱。唐继尧部归了龙云,李烈钧部后来退入广东成了驻粤滇军编成第三军。

北伐中朱培德的第三军与原蔡锷部的滇军合编成为第五路军,朱德担任第五路军总参议。朱培德后来担任参谋总长,35年授衔一级上将,1937年病逝。第三军后期发展相对平淡,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

编制:第10师(师长:陈铭枢)、第11师(师长:陈济棠)、第12师(师长:张发奎)

第四军是粤军,孙中山南下接受了广东省长朱庆澜的40个营组建粤军第1师。黄埔军校最初成立的原因是作为粤军第1师的随营学校,黄埔军校的校长原本是粤军第1师参谋长李济深,因为李济深要代理粤军第1师师长,所以才有了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第10师后来扩编为第19路军(总指挥:陈铭枢),第11师后来扩编为第八路军(总指挥:陈济棠),第12师继承第四军番号(军长:张发奎),第19路军在福建反蒋失利后取消番号,第四军投靠蒋介石,第八路军后来归了余汉谋。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

编制:第13师(师长:徐景唐)、第14师(师长:冯铁裴),第15师(师长:李群)、第16师(师长:陈炳章)

第五军是广东的镖局的护商队,主要负责珠江各地江河警备任务。因为支持孙中山,所以被收编整编为第五军。第五军属于地方武装实力较弱,后来第13师划归第四军,第14师划归第一军。蒋桂战争中支持桂系,被打败被解散。这与后来的第五军没有任何关系。

第六军(军长:程潜)

编制:第17师(师长:李明灏)、第18师(师长:张轸)、第19师(师长:胡文斗)

第六军是湘军部队,程潜因为在湖南军阀斗争中失利,南下广东加入国民政府。其旧部编成建国攻鄂军,后来编成第六军。”宁汉分流“时程潜的第六军被李宗仁的第七军缴械,程潜被扣押。第六军后期整编为第96师,纳入杜聿明第五军建制。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

编制:第1旅(旅长:夏威),第2旅(旅长:李明瑞),第3旅(旅长:伍廷扬),第4旅(旅长:黄旭初),第5旅(旅长:刘日福),,第6旅(旅长:韦云淞),第7旅(旅长:胡宗铎),第8旅(旅长:钟祖培),第9旅(旅长:吕焕炎)

第七军是广西新桂系部队。第七军是北伐开始后才加入的,核心人物: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北伐战争中,李宗仁坐镇第七军,黄绍竑负责留守广西,白崇禧担任北伐军总参谋长,有人带队出征,有人看家,有人总部联络,三人分工明确。

第七军的发展是李宗仁率领第七军主力在外,黄绍竑留守广西的第7军部队组建第15军,第15军是桂系的看家部队。抗战全面爆发后,第15军改番号为第48军离开广西进入一线作战,可以说广西桂军在抗战的贡献是相当大。桂系的两个军第7军与第48军实力绝对在国军五大主力之上,因为他不是黄埔嫡系,所以上不了榜,解放战争这两个军让四野吃了不少苦头。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

编制:第1师(师长:何健),第2师(师长:李品仙),第3师(师长:刘兴),第5师(师长:叶琪),第6师(师长:贺龙),鄂军第1师(师长:夏斗寅),

第八军是湘军部队,唐生智原本是湖南省督军赵恒惕湘军第四师师长,后来因为反对赵恒惕被赵恒惕攻击,他向南方国民政府求救,才正式开始北伐。唐生智的湘军第四师组建了第1师,第2师,第3师,湘军第2师的第5旅编成第5师,湖北的地方部队夏斗寅编成了鄂军第1师。

北伐战争中第5师扩编为第35军,第6师扩编为第20军,鄂军第1师扩编为第13军,这些部队先后脱离了第八军系统。”宁汉分流“中,唐生智下野,何健接手第8军,李品仙投靠了桂系。何健因为跟陈诚(第二军军长谭延闿的女婿)争夺湖南的控制权失败,第八军一派被慢慢吞并。

北伐时期的八个军后期变化,第一军作为黄埔嫡系分为第1军,第2军,第71军,第18军,第二军被陈诚的第18军给吞并了保留了第18师与第50师番号。第三军一直保持建制不变但没有发展。第四军分拆第4军,第19路军,第8路军。第五军整体番号取消,第六军保留了第96师编入第5军建制。第七军分拆成第7军与第48军,第八军整体番号取消。后期有军级番号的都形成了派系,师级番号是保留的血脉。比如:以第1军为骨架的形成胡宗南系,整个胡宗南系相关的有十几个军,但根本还是第1军。同理桂系的第7军与第48军也形成好几个集团军规模。

4 阅读:1441
评论列表
  • 2023-02-03 17:37

    可惜我广西终究还是败了,罢了罢了,不知还要过多久才能再出如李白等的人物

    吃在广州死在柳州 回复:
    没有蛤掰就没有小李宗
    用户11xxx77 回复:
    和平年代出不了!
  • 2023-01-16 23:39

  • 2023-05-01 15:32

    从文章可以看出,滇军在各位先贤的指引下,一直都走在比较正确的道路上,到现在都留有一丝血脉于人民军队(50军149师转西藏山地52旅),成为人民军队里一支年纪最长的部队(不是之一,是唯一),记录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史。😘😘😘

  • 2023-04-01 14:32

    李宗仁要求革命军政府给两个军的番号,结果只给了一个第七军,其他的军都是三个师共2万多人,第七军4万5千人左右只能编为9个旅,成就为北伐军战斗力最强.兵力最多的一个军(5个旅共2万5千人出征北伐,另4个旅共2万人留守广西大本营)。

    用户18xxx76 回复:
    你哪里的数据第七军4万五千人了?有几个旅和第三军第六军一样都是空壳子比如第五旅刘日福
  • 2023-04-29 19:39

    第七军前期北伐4万多人,北伐后变成6万多,后来拆变成了21集团军,廖磊任总司令

    用户18xxx76 回复:
    北伐前期广西第七军全部只有两万多人啥时候有4万多人了?部队最多的是第八军每个旅四个团有二十多个团打下南京以后合并了湖北军阀才有那么多
  • 2023-07-29 0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