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那场政治风波一起来,韩叙就成了礼宾司里头第一个挨批的。为啥呢?就因为他敢站出来,不让那些捣蛋鬼搅乱正常工作。结果,他成了第一个被点名批评的。韩叙那会儿比谁都谨慎,可还是出了个“大岔子”,说是没法原谅的错误。
韩叙因为犯了个“大错”,结果被安排去干司里收发报纸和打扫院子的活儿。让人意外的是,韩叙竟然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安排,他每天按时到岗,扫地、发报纸,干得认认真真,一点不含糊。
韩叙的做法很快让那些家伙不再“纠缠”他,这让他迎来了一段清净的日子。他有了空闲时间,可以坐下来安心看看书,而且下班后,他还会偷偷去看望那些同样受到打击的人,尽自己所能帮他们一把。
有了周总理的庇护,韩叙在短短9个月里,陆续整理出了十份说明材料。他在礼宾司里一遍遍地核对,最终通过了审查,得以“解脱”,并再次挑起了礼宾司全盘工作的大梁。
那时候,礼宾司里就剩9个人干活了,跟以前比起来,人数少了不老少,足足是原来的五分之一。但话说回来,跟那时候冷清的外交活儿一比,这9个人倒也忙得过来,能撑起礼宾司的一片天。所以,韩叙他没当礼宾司司长,而是挑起了“礼宾工作领头小组”的大梁。
1969年5月份,毛主席跟那些外国的驻华大使们见了个面,在会上他说了句话,意思是咱们中国乐意跟世界各国的关系变得更好,一起发展。这话一出,外交那块儿本来不太景气的局面,立马就有了盼头。于是,外交部门就开始慢慢跟各个国家修复关系,重新建立联系。
韩叙面临的是一个啥都得从头开始干的烂摊子。身为礼宾司的一把手,他每天忙得团团转。白天得忙着安排各种会见,还得陪着接待外国客人,下了班也不得闲,得一头扎进文件和电报堆里,又是看又是琢磨。弄完了这些,还得赶去参加周总理晚上组织的工作碰头会。
韩叙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得到夜里两三点钟才能搞定。
虽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还没法立马回到老样子,但好多有经验的外交官又重新上岗了,这让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来访的外宾数量一天比一天多,中国的对外关系也很快就摆脱了那段“冷淡”时光。
1970年4月,周总理踏上了去朝鲜的旅程,这是为了努力改善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这次访问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政治风波后他首次出国访问。
周总理访问朝鲜完事儿,要回国的那天,韩叙就让中央的领导还有一些部委的头头们,一块儿去机场接机。一行人走在路上的时候,马保奉这个新来的礼宾司小职员,突然发现迎接的队伍里咋没廖承志呢,他赶紧就跟韩叙说了这事儿。
韩叙没对马保奉发火,只是让司机开快点。到了机场的VIP休息室,他领着马保奉去找电话,耐心地教马保奉怎么跟廖承志沟通。电话打完,马保奉一头汗,眼看周总理就要到了,时间不到一小时了,韩叙也在旁边不时瞅瞅手表,挺着急的。
要是廖公没法准时到,那咱们可就要捅大娄子了。
周总理和廖家有着很深的三代情谊。早在革命年代,16岁的廖承志就与周总理结识了,廖承志和他的姐姐都亲切地叫周总理“哥哥”。而邓颖超呢,因为和廖承志的姐姐出生年月日都一样,所以就很自然地管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叫“妈”。
1933年那会儿,廖承志加入了红四方面军开始工作。由于他站出来反对张国焘走的那条歪路,张国焘就给他扣了个“国民党奸细”的大帽子,还让他戴着脚镣一直坚持走完了长征。等好不容易到了陕北,周总理直接在张国焘面前,狠狠地把廖承志给训了一顿,之后对廖承志也是不理不睬的。
周总理用了个巧妙的办法,给张国焘留足了颜面,也让本来可能会被枪毙的廖承志捡回了一条命。没过多久,他就又回到工作岗位上了。
七七事变一闹起来,周总理就建议让廖承志跑一趟香港,去准备建立八路军的办事处,这个主意中央也点头了。廖承志到了香港后就开始忙活起来,他到处奔走,结果香港的老百姓们很给力,给八路军和新四军捐了好多东西,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加起来值8000多港币呢。
香港被日军占领后,廖承志遵照中央的命令,把当时留在香港的进步朋友和民主人士安全转移到内地的安全地带。
新中国一建立,廖承志就接下了好多外交上的活儿,这样一来,他和周总理碰面的机会就更频繁了,两人关系也越走越近。后来政治风波一起来,廖承志肯定也躲不过。周总理知道这事儿后,赶紧派人找了个理由,说是有紧急的外交任务,把廖承志从乱局里给拽了出来,还亲自上阵,把风波给暂时压了下去。
按照周总理的命令,外交办的人员尽管拼尽全力保护廖承志,但外来的压力还是太大,难以抵挡。关键时刻,周总理调来了8341部队,让他们在外交办周围严加防守,还特别叮嘱,绝对不能让外交办受到冲击。
周总理为了保护廖承志不受影响,多次安排他换地方住,还坚持让他留在北京。等廖承志住下后,周总理又让人成立了个“廖承志小组”,说是看着廖承志,其实是为了照顾好他的生活,还有对付那些想找他麻烦的人。
去朝鲜访问前,周总理感觉廖承志的状态好转了些,就特地跟韩叙说,让廖承志也出席欢迎活动,稍微露个脸,好让大伙儿知道廖承志已经恢复正常工作了。
马保奉一时大意,结果导致最关键的人物廖承志没能在机场露面。
看着飞机一点点往下落,各部门的朋友已经在停机坪上排好队等着了,可这时候廖承志还没到,韩叙心里紧张得要命。等飞机稳稳停好,舱门一开,周总理正要迈步下来,廖承志的车子这才匆匆赶到。
马保奉在机场外面候着,一见停机坪那儿韩叙在,就赶紧比划手势,告诉韩叙廖承志到了。接着,他快步走到车边,亲自给廖承志拉开车门,一路陪着他走到欢迎的队伍里。廖承志刚站稳没几分钟,周总理就走了过来,俩人的手握得紧紧的。
马保奉朝远处的韩叙瞅了一眼,两人眼神一碰,心里虽然松了口气,但韩叙脸上的紧张劲儿还没过去。事后,韩叙把马保奉好好数落了一顿,说他工作大意,差点儿就把周总理营救廖承志的整个计划给搅黄了。
这是周总理为了让廖承志重新出山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
那年10月份,日本的一个芭蕾舞团队被邀请来中国进行友好交流,周总理专门让人给廖承志送去了演出的票,好让他能公开亮相。后来,日本的代表团来中国访问的时候,周总理还特意安排他们亲自去见了见廖承志。
1972年,陈毅的告别仪式那天,毛主席突然说要出席,这让政治局势一下变了样。周总理赶紧通知了在北京的政治局委员和各民主党派的头头脑脑们,说只要想来的,都可以来,廖承志也在被邀请的名单上。
第二天发的新闻稿,最后面有段不太显眼的小字,说了廖承志去参加了陈毅的追悼会。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结果比上次发唁电还轰动。
说廖承志去参加葬礼,其实更像是他的一次正式露面。
三个月后,廖承志正式开始他的工作,一头扎进了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艰巨任务里。有了周总理的亲自指挥,廖承志所负责的“解放”任务,也就顺利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