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女尸辛追:生前极奢靡,出土后曾被解剖,最贵重陪葬品已被盗

奇史怪谈 2025-04-25 09:45:35

要说咱们国家考古界哪件事最震撼人心,那湖南省马王堆挖出的辛追夫人,绝对是头号大事。

辛追夫人,尽管已经沉睡千年,但她的遗体却依旧没有腐烂,看起来就跟真人一样,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儿。

现在,她被摆放在了湖南省博物馆里,成了那儿的一张响当当的“代表”。

20世纪70年代头几年,咱们国家正处在准备打仗的时候,因此到处都在忙着挖防空洞。就在那会儿,工人们在两个土堆中间挖坑,没想到地下竟然呼呼地往外冒冷气。

发现情况不对劲的工作人员立刻向上级汇报,很快,博物馆那边就接到了指令,要对这个地方进行发掘。

挖掘时,墓里头的陪葬东西,显示墓主人可不是一般人。

一号墓里的棺材总共有四层。最外面那层,盖了幅两米多宽的壁画。再往里数第二层,棺材上画着特别好看的云朵图案。到了最里头那层黑棺材,上面堆满了好多上好的绸缎布匹,看着特别豪华。

这棺材可真够值钱的,而且墓里头放的东西那也是相当豪华,简直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她下葬时带了不少好东西,乐器、陶器、漆器、书本啥都有,但要真说哪个最宝贝,那肯定是她的素纱蝉衣,最抢眼了。

这件衣裳瞅着挺宽敞,不过重量却意外地轻,简直令人惊讶。一件长1.2米、宽不足50厘米的衣服,重量才49克,往火柴盒里一塞,轻轻松松就搞定了。

素纱蝉衣之所以能这么轻薄,关键就在于挑选的蚕丝和纺织技术上都下足了功夫。

素纱蝉衣用的材料不是我们平常见到的那种蚕丝,而是特别的三眠蚕所吐的丝。

这种蚕个子不大,吐的蚕丝就特别细,比一般的蚕丝细多了。用这种细蚕丝做的衣服,自然就特别轻薄。

真遗憾,跟它一块儿被挖出来的那件素纱蝉衣,因为被偷,就这么永远没了踪影。

说起来,那墓穴里的陪葬东西真是让专家们大开眼界,但最让人吃惊的是,1号墓里的女尸竟然千年没烂。

女尸挖出来时,全身被丝绸包得严严实实,半截身子泡在带点红色的水里。

花了一礼拜时间,慢慢把覆盖在女尸上的东西去掉,最后,她的真实样子才被大家看到。

尽管这具女尸已经在地下躺了整整两年,但她的身体状况却出奇地完好。皮肤上没有啥伤痕,就连毛发和手掌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有些关节还能灵活地动呢,就像刚去世没多久一样。

专家动手剖开了这具女尸,想搞清楚她为啥能一直不腐烂,还有她到底是怎么死的。

解剖结果显示,这女尸皮下脂肪挺厚,身上也没有褥疮的痕迹,感觉她不像那种长期卧床的病人。所以,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她是突然得了重病才去世的。

经过更深入的解剖检查,发现她活着的时候身体状态挺差。她不光有冠心病这类问题,就连肝脏和肠道里头都找到了寄生虫的卵。

另外,专家在检查女尸肚子的时候,在里面找到了甜瓜籽。所以他们觉得,她死前可能是吃了凉的甜瓜,身体受不了,然后就没了。

关于她尸体为何能长时间不腐烂,专家们认为这更多是个巧合,并非有什么特别原因。

那时候,他们检测了棺材里的红水,发现里面不光有朱砂,还有一些中药材,能起到一定的消毒效果。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最关键的是,在下葬那会儿,棺材密封得特别严实,而且还有人给尸体做了些防腐处理,这两点加起来,就让她的遗体得以完好保存。

之后,考古专家把整个坟墓都挖了个遍,仔细研究了一番,最终才弄清楚了那具女尸到底是谁。

辛追这女子,生在公元前217年,那会儿正是秦始皇当政的时候。

她老公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长沙国丞相利苍,早些年跟着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后来因为立了战功,被封为了轪侯。

不过有野史提到,辛追在成为利苍的妻子前,和韩信有过一段情缘。后来,为了保全韩信,她选择嫁给了刘邦。等刘邦处决了韩信,她就离开了刘邦,最后才和利苍结为夫妻。

但说到底,这只是本民间传说,大家随便翻翻就好,别太当真。不过,从辛追下葬时的排场来看,利苍对这位原配妻子还是挺上心的。

从坟墓里头的墙上画画看得出来,辛追活着的时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豪华。在那个男人当家做主的年代,她居然能养些稀有的动物,这说明她在家里头地位可不低,绝对是个重量级人物。

她去世后,老公特地为她准备了四层棺材,每层都刻了好多画,希望能让她快点去到极乐世界。

挺让人惋惜的是,辛追夫人算是现在留存得最完好的古代尸体了。但刚开始展览那会儿,大家还没啥保护的概念,结果辛追夫人的遗体被外面抬她的人碰来碰去,搞得样子都变得难看了。

到了2003年以后,专家们终于明白了问题有多严重,他们特别设计了一个能保持固定温度和湿度的柜子,专门用来存放辛追夫人的遗体。

2002年的时候,专家们通过仔细研究辛追夫人的骨头,成功复原了她活着时候的长相,然后就把这个复原像放在了博物馆里,给大家参观。

辛追夫人已经离世好久了,但她活着时候的事儿和去世后的陪葬品,一直让我们记得清清楚楚,至今都还在不停地琢磨。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都盼着科技能越来越发达,以后别再因为抢救不及时,让那些文物再受啥损害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