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6岁的薄一波迎来生日。他的亲朋好友们纷纷前来道贺,屋内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
聂力带着小外孙前往贺寿。一进门,聂力便笑着大声说道:“薄老,生日快乐!我们来给您贺寿啦!”听到声音,薄一波从屋内走出来连连招手:“快进来,外面冷吧!”
聂力拉着小外孙走到薄一波面前,说道:“快给太爷磕头。”小外孙乖巧地“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

薄一波脸上笑开了花,连忙招手让孩子起身,随后,聂力和薄一波坐在沙发上,亲切地唠起了家常。
当提及聂荣臻和薄一波之间的战友情,聂力一直都感慨良多……
会面使二人更加了解彼此薄一波出生于1908年2月6日,薄家父母满心欢喜,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薄一波的父亲是个朴实勤劳的庄稼汉,却有着远超常人的见识,他深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娃呀,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才能有出息。”
薄一波刚满七岁,父亲就牵着他的小手,送他去小学念书。在学校里,薄一波勤奋刻苦,成绩优异。
17岁那年,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内心被深深触动。回家告知父亲时,父亲虽不太懂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但还是拍拍他的肩膀,认真地说:“爹不太明白这些,可爹知道,你多读书,跟着党走,准没错,肯定能成为有大出息的人!”

就这样,怀揣着父亲的期许,薄一波踏上了革命征程。
1926年,薄一波接到党中央的重要指派,以宣传员的身份回到家乡山西,开启思想启蒙与解放工作。集市里人声嘈杂,他登上一处高台,大声喊道:“乡亲们,都来听听!新思想能让咱日子越来越好,大伙一起追求平等自由!”
有人好奇凑近,也有人满脸疑惑。一位大爷皱着眉问:“娃,你说这能有啥用?”薄一波诚恳地说:“大爷,有了新思想,咱就能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日复一日,薄一波不知疲倦地奔走,用真诚与热情传播新思想,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为山西的思想解放埋下希望的种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薄一波接到任务,要前往天津向省委进行工作汇报。走进省委的秘密联络点,聂荣臻站起身,面带微笑,伸出手热情地说道:“你就是薄一波同志吧,一路辛苦了!早就听闻你在山西的工作开展得十分出色,今天可算见到本人了。”
薄一波连忙握住聂荣臻的手,激动地说:“聂部长,您好!能向您当面汇报工作,我深感荣幸。山西的兵运工作能有一些进展,都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的时间里,薄一波详细地汇报着山西兵运工作的进展、遇到的困难以及下一步的计划。聂荣臻认真倾听着,不时点头,还会就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两人你来我往,讨论得十分热烈。

薄一波离开时,天色已晚。这次会面,成为了薄一波革命生涯中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也为他后续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人友谊长存,互帮互助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局势愈发复杂严峻,聂荣臻奉命率领部队,奔赴晋察鲁豫地区,彼时,国民党军朱怀冰部妄图破坏抗日统一战线,聂荣臻所部与朱怀冰部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战斗的间隙,在晋察鲁豫军区的司令部里,聂荣臻正与参谋们商讨作战部署,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正是薄一波。
薄一波此时已是129师决死第一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他一见到聂荣臻,脸上立刻露出欣喜的笑容:“聂司令,是我。”聂荣臻也笑着起身:“薄司令,你来得正好,咱们好好聊聊。”

两人坐下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聊到了部队情况。薄一波看着司令部里整齐的军备和精神抖擞的战士,眼中满是羡慕,忍不住感慨道:“聂司令,你们这部队可真是让我羡慕啊!瞧瞧这装备,又精良又齐全,不愧是在模范抗日根据地培养出来的,战斗力肯定没得说!”
聂荣臻笑了笑:“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根据地的百姓全力支持,战士们又刻苦训练,才有了现在的局面。你们决死第一纵队也不差,在战场上那也是打出了威风!”
薄一波听后说道:“我们还得继续努力,向你们多学习。这次和朱怀冰部作战,困难不少,但我们有信心,一定能粉碎他们的阴谋,保卫好抗日根据地。”
两人相谈甚欢,从部队建设到作战经验,再到对未来战局的分析,一直交流到天色渐暗……
新中国成立之后,薄一波和聂荣臻的工作分开了。聂荣臻的精力转到了军委和总参谋部,薄一波则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主抓财经工作。
聂力带着小孙子来探望过生日的薄一波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党中央艰难决策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前线。毛主席点名聂荣臻辅佐周总理,为前线官兵提供后勤保障。

聂荣臻的工作开展得极为艰难,聂荣臻第一时间想到了薄一波。当时,薄一波担任着重要职务,在经济和后勤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首批志愿军入朝十分仓促,又临近严冬,官兵过冬的棉衣还毫无着落。聂荣臻多次打电话与薄一波商量对策:“志愿军过冬的棉衣可不能再拖了,得赶紧想办法!”
根据他的要求,薄一波迅速在华北全区进行动员,发动群众昼夜赶制。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为出国部队解决了大批军装和棉被,及时送到了志愿军战士手中。
还有一次,志愿军官兵为了御寒,需要十万斤辣椒面。聂荣臻又找到了薄一波,说道:“现在前线的志愿军战士条件很差,我们需要10万斤辣椒粉御寒,请问华北那边的同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薄一波听后,立刻回答:“聂帅,我马上想办法,再困难也要完成任务!”

10万斤辣椒面在今天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建国初期,物资匮乏,一下子筹集起来谈何容易。好在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高涨,大家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日夜忙碌。最终,在短期内完成了任务。
1952年,繁忙的工作让聂荣臻的身体不堪重负,他在办公室里突然眼前一黑,直接晕倒在地。薄一波得知后,赶忙赶到医院探望。
后来,聂荣臻同志任国务院副总理,专门负责科技方面的工作。他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这件事上。每到逢年过节,聂荣臻的女儿聂力总会去看望薄一波,两家人情谊深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步入晚年的薄一波和聂荣臻退居二线,很少外出。
薄一波几次前往看望聂荣臻。每次薄一波来的时候,聂荣臻总是心疼地劝道:“老薄啊,咱俩都这把年纪了,你还折腾跑来看我干啥,路也不近,别累着自己。”可薄一波却说:“我比你年轻些,走动还方便,理应我登门来看望你,这是应该的。”

1992年聂荣臻去世,薄一波强忍着悲痛,为老战友写了悼文。
2004年,是薄一波96岁寿辰,聂力特意带着小外孙前来为薄一波祝寿。一推开门,屋内热闹非凡,聂力满脸笑意,“快!给你太爷爷磕头!”
薄一波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的笑容瞬间绽放开来,他的笑声爽朗而开怀,带动着在场的一家人都跟着大笑起来,整个屋子都洋溢着浓浓的欢乐与温情。
那天,坐在轮椅上的薄一波精神矍铄,心情格外好。兴致高昂之时,他微微挺直脊背,轻轻闭上眼睛,缓缓哼唱起来,正是那首经典的红军歌曲《红米饭,南瓜汤》。
2007年1月15日,薄一波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