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商务部宣布已针对出口至中国的AI芯片实施管制后,黄仁勋现身北京宣布继续与中国合作!
失业君小编 | 文网络 | 图

4月15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对出口至中国的NVIDIA H20、AMD MI308及同类AI芯片实施更为严苛的出口许可审查机制。英伟达官方声明指出,此项政策调整将直接造成公司高达5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该损失主要由已采购原材料的库存成本及因违约交付产生的罚款与运营费用构成。
据行业分析师测算,受此政策影响的英伟达在华实际营收规模可能突破100亿美元,这不仅是该公司近年来遭遇的最大单次财务危机,更暴露出地缘政治博弈对全球科技产业链的深层冲击。作为应对,英伟达已启动全球供应链调整计划,试图通过优化库存管理降低损失。
H20芯片作为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定制的"降规版"产品,虽计算性能仅为旗舰型号H100的14%,但凭借在AI推理任务中的高效表现,仍稳居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科技巨头的核心采购清单。然而,美国政府以该芯片具备高带宽内存及芯片互连能力、可能被用于超级计算机或军事领域为由,决定无限期收紧出口限制。这一决策既折射出技术竞争的深层焦虑,也暴露出美国对华AI产业发展的系统性遏制战略。
禁令生效次日(4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以商务正装形象高调亮相北京,重申"中国是英伟达战略版图中的核心支柱",承诺将持续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并深化对中国市场的服务支持。他特别强调,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与合规运营的双重路径,维护在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黄仁勋同时指出,人工智能正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当前变革仅处于发展初期。未来医疗健康、金融服务、气候科技及制造业等各领域,均将经历由AI技术驱动的颠覆性转型。这一论断既展现了英伟达对技术趋势的前瞻洞察,也折射出全球科技产业面临的变革机遇。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黄仁勋此次访华之举,实则是多重战略意图相互交织的体现,背后蕴含着英伟达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深谋远虑。
❶客户关系维稳:稳固市场根基
尽管美国政策持续施压,试图限制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但中国依然是英伟达全球版图中至关重要的市场。在2025财年,中国市场为英伟达贡献了高达13%的营收,这一数据充分彰显了中国市场对于英伟达的重要性。特别是在AI推理这一前沿且关键领域,英伟达的H20芯片占据着主导地位,是众多中国科技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硬件支撑。黄仁勋此次访华,核心目的之一便是向腾讯、阿里等重量级客户传递强烈的合作信心。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供应链的稳定性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英伟达希望通过高层互动,让客户放心,避免因供应链断裂这一潜在风险,导致市场份额被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芯片企业抢占。毕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客户信任和供应链的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一旦失去这些,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地位将岌岌可危。
❷迂回合规策略:突破出口限制
面对美国严格的出口限制政策,英伟达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应对之策。公司承诺“优化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体系”,这一表述背后,暗示着英伟达未来可能会推出性能进一步降级的“特供芯片”。这种策略并非空穴来风,此前A800/H800系列的成功推出便是有力证明。这两款芯片在满足美国出口限制的前提下,依然能够为中国市场提供一定的计算能力支持,满足了部分客户的需求。英伟达希望通过不断调整产品策略,在遵守美国法规的同时,尽可能保持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连续性,确保自身利益不受过大影响。
❸生态壁垒防御:守护竞争优势
NVIDIA的CUDA生态是其垄断AI芯片市场的核心壁垒,这一生态体系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库,使得基于CUDA开发的AI应用能够高效运行在英伟达的硬件上。然而,美国禁令却迫使中国厂商加速开发开源框架。这些开源框架的兴起,为中国本土芯片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逐渐威胁到英伟达的长期优势。黄仁勋此次访问,或许正是希望通过技术合作等方式,与中国科技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延缓生态替代进程。通过与腾讯、阿里等企业的合作,英伟达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CUDA生态,同时也有机会将其技术优势与中国企业的应用场景相结合,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从而在生态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英伟达所实施的“中国战略”,本质上是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下展开的一场生存博弈。尽管该公司因相关决策承受了高达55亿美元的惨重损失,但若选择放弃中国市场,则意味着要将每年上百亿美元的营收拱手相让。然而,持续依赖“特供芯片”这一策略,极有可能致使技术迭代速度放缓,进而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出台的一系列禁令,已促使中国AI芯片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发展阶段。以华为昇腾910B芯片为例,其性能已接近英伟达的A100芯片;与此同时,初创企业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也在迅速崛起,不断加快追赶步伐。倘若英伟达无法持续保持技术代差优势,其市场份额极有可能遭受结构性侵蚀。目前,英伟达正逐步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地,但中国依然是其关键的制造基地。此次黄仁勋访华,或许涉及供应链韧性方面的谈判,旨在平衡政治风险与成本效率之间的关系。

总体而言,英伟达付出的55亿美元代价以及黄仁勋的紧急访华之举,充分折射出跨国科技企业在技术民族主义浪潮中所面临的艰难抉择与困境。一方面,美国企图通过出口管制手段来维持其在AI领域的霸权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市场庞大的需求规模以及本土创新力量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反作用力。
对于英伟达来说,短期内采取妥协策略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住市场份额,但从长远角度来看,仍需在技术自主性与地缘合规性之间探寻新的平衡点。而对于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既是一次严峻的压力测试,更是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的战略机遇。展望未来十年,全球AI芯片市场的格局极有可能因这场博弈而发生彻底改变。
议
网友热议
@GaInHai(IP京):
55亿美元说没就没,老黄这波是给白宫打工了吧?美国割完韭菜还要企业擦屁股,科技冷战里最惨的还是跨国巨头。
@麋鹿的唠鹿(IP沪):
西装一穿,态度拉满!但说句实话:特供芯片性能阉割成这样,国内大厂真愿意长期买单?

@紫禁保安部小贾(IP粤):CUDA生态才是英伟达的王牌,只要中国开发者还被绑在这套体系里,老黄就有谈判资本。但国产框架真追上来那天呢?
@老孙Leroy(IP苏):
来找补来了?笑死,H20性能只有H100的14%还敢卖高价,真当中国是冤大头?国产芯片赶紧争口气,别让老外卡脖子还赚暴利!

@nuinui陈溜溜(IPHK):美国这是逼着中国搞出7nm全自主产业链啊!封锁十年后回头看,英伟达今天的选择可能成了中国芯片崛起的催化剂
@SMILE996(IPUSA):
穿西装打领带就能‘面目一新’?不如把A800芯片价格降50%,比什么形象工程都实在!……


最后一条,你是懂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