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白酒行业分化加剧,头部企业强者恒强,二三线品牌加速掉队。贵州茅台以超1700亿元的营收、857亿元的净利润继续巩固其霸主地位,而珍酒李渡、舍得酒业、酒鬼酒等品牌的业绩却集体“哑火”。
在一片低迷中,金徽酒业成为罕见的亮点——其营收突破3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8.59%;净利润达3.88亿元,同比增幅18.03%,成为行业调整期逆势增长的样本。

为何金徽酒业能在行业洗牌中突围?曾经的“黑马”酒鬼酒、舍得为何陷入困境?这场分化背后,映射出中国白酒行业怎样的底层逻辑?
行业变局:从“遍地黄金”到“存量绞杀”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销售收入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0%;白酒行业利润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但规模以上企业营收总额却同比增长5%,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这一趋势下,头部酒企凭借品牌、渠道和资金优势持续收割市场,而二三线品牌则面临“高端化乏力、大众化失守”的双重挤压。
以贵州茅台为例,其营收规模相当于后十家上市酒企的总和,其核心产品飞天茅台牢牢占据千元以上价格带,并通过系列酒布局次高端市场。反观部分二三线品牌,在高端化战略中盲目提价、透支品牌,反而导致渠道库存高企。
以酒鬼酒为例,酒鬼酒预计2024年营收14.23亿元左右,较上年同期下降49.7%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万元-15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97.26%-98.17%;酒鬼酒早年凭借黄永玉设计的“麻袋瓶”一炮而红,但其文化营销始终未能落地。内参酒过度依赖“品鉴会+圈层营销”,但复购率不足30%;舍得酒业,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24.41%,净利润暴跌80.46%,其“老酒战略”未能有效转化为市场认可度,终端动销疲软。
与此同时,大众消费市场呈现分级特征:一方面,百元以下光瓶酒市场持续扩容,牛栏山、玻汾等产品占据优势;另一方面,区域酒企在100-300元价格带的竞争白热化。
金徽酒业正是精准卡位这一赛道,其核心产品“世纪金徽”系列定价150-300元,既避开与头部品牌的直接对抗,又满足西北市场消费升级需求。
金徽酒业的战略突围路径:西北狼的“精准战略”1. 区域深耕:从“西北王”到“根据地裂变”金徽酒业的核心战略是“深度西北化”。2024年,其在甘肃市场营收占比达65%,陕西、宁夏等周边省份增速超30%。这种“根据地模式”与古井贡酒深耕安徽、今世缘聚焦江苏异曲同工——通过高密度渠道覆盖、高频次消费者互动建立区域壁垒。
相比之下,酒鬼酒、舍得等品牌过早推行全国化战略。酒鬼酒2024年省外市场营收占比超60%,但其在华北、华东市场遭遇本土品牌狙击,渠道费用激增却未能打开局面。金徽酒业则采取“先做透基地市场,再梯度扩张”的策略,2024年新增终端网点1.2万家,其中90%位于西北地区。
2. 产品结构:大众升级与高端试水双轮驱动金徽酒业的产品策略极具针对性:在主力市场(甘肃、陕西)主推百元价位带产品,巩固基本盘;在宁夏、青海等新兴市场推出50-80元光瓶酒,抢占大众消费;同时通过“金徽28”等产品试水500元以上价格带,培育高端认知。2024年,其百元以下产品贡献45%营收,100-300元产品占比40%,形成“金字塔”结构。
反观金种子酒,其核心产品“馥合香”系列定价300-800元,在安徽市场遭遇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口子窖的强力压制,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超20%。这反映出二三线品牌高端化必须解决的悖论:缺乏品牌溢价支撑的高定价,反而会加速客户流失。
3. 渠道革命:数字化赋能与厂商关系重构金徽酒业的渠道创新值得关注:其通过“金徽云店”系统实现终端动销数据实时监控,将经销商库存周转天数压缩至45天(行业平均超90天)。同时,公司推行“厂商命运共同体”模式,对核心经销商实行股权激励,2024年经销商单店产出同比增长22%。
对比舍得酒业,其2024年经销商数量减少15%,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120天以上。过度依赖大商制、终端管控乏力的问题暴露无遗。金徽酒业通过数字化工具和深度绑定策略,在行业寒冬中维持了渠道稳定性。
掉队者的战略误判:战略失焦的代价白酒行业2024年的业绩分化背后,折射出区域酒企全国化扩张的集体性战略误判。酒鬼酒、金种子、舍得、珍酒李渡等品牌的困境,本质是"无根扩张"与"战略失焦"的双重危机。白酒行业已进入"刺刀见红"的存量竞争时代,区域酒企全国化的正确公式应是:根据地深度(市占率)×产品锐度(价格带统治力)×用户黏度(场景渗透率)。当企业尚未在本土市场形成"铁三角"壁垒(品牌认知、渠道控制、消费习惯),盲目全国化只会加速资源耗散。那些业绩崩塌的酒企,本质上都是在用计划时代的组织能力,挑战工业4.0时代的市场竞争——这场战役从开始就已注定了结局。1. 酒鬼酒:全国化过快,文化IP失焦酒鬼酒曾凭借“文化名酒”定位异军突起,但其近年来的战略摇摆导致品牌势能衰减。一方面,内参系列过度依赖圈层营销,未能建立大众认知;另一方面,省外扩张中盲目投入品鉴会、高端活动,费用率攀升至35%(金徽酒业为22%)。2024年其省外市场营收下滑28%,暴露出“品牌底蕴不足支撑全国化”的硬伤。
2. 舍得酒业:老酒概念透支,渠道压货反噬舍得酒业的困境源于战略短视。其“每一瓶都是老酒”的营销口号缺乏品质支撑,被消费者质疑为“概念炒作”。更严重的是,公司为冲业绩向渠道大量压货,导致2024年经销商库存高达25亿元(相当于其全年营收的47%),最终引发价格倒挂、渠道崩盘。
3. 金种子酒:混改阵痛与品类创新失效华润入主后,金种子酒试图通过“馥合香”品类实现差异化,但其香型教育成本过高,安徽消费者更倾向浓香型产品。同时,混改带来的管理层动荡导致战略执行断层,2024年销售费用投入同比增长,但营收反而下滑22%,陷入“越投入越亏损”的怪圈。
4. 珍酒李渡:全国化与高端化的双重困境作为“酱酒第二股”,珍酒李渡在行业调整期仍坚持全国化扩张,导致费用激增。其高端产品珍三十终端价从1599元跌至850元左右,渠道利润空间被压缩;大众产品“老珍酒”在河南市场遭金沙回沙酒狙击,市占率不足5%。2024年净利润下滑43%,暴露出酱酒泡沫破裂后的生存危机。
生存法则:存量时代的三大铁律白酒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结构性增长”时代,二三线品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收窄。从金徽酒业的案例中,可提炼出三条突围路径:
区域聚焦:建立不可替代的根据地优势在3-5个省份做到市场占有率前三,通过渠道精耕、消费场景创新形成区域壁垒。在3-5个省份做到“毛细血管级”渗透,如金徽酒在甘肃的“一县一策”模式,终端网点密度是竞品的3倍。
性价比革命:用极致产品力重塑大众市场在100-300元价格带打造“质价比之王”,避免与头部品牌正面交锋。如金徽能量系列通过“纯粮固态+生态酿造”概念,实现终端溢价15%。
组织进化:构建敏捷型供应链与数字化生态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柔性生产、精准营销,将库存周转效率提升至行业均值两倍以上。
存量市场生存法则:更懂消费者2024年的业绩分化,本质是一场“战略定力”的较量,而是白酒行业从粗放扩张转向精益运营的必然结果。金徽酒业的成功证明:在存量市场中,唯有坚守战略定力、深度绑定区域市场、重构厂商价值链的品牌,才能穿越周期。而那些盲目追求规模、忽视核心竞争力的玩家,终将在洗牌中黯然退场。这场战役的终局,或将由“谁更懂消费者”决定。
白酒行业的终局,或许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沿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在这场变革中,胜利永远属于那些尊重市场规律、敢于自我革命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