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墨西哥政府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高铁项目,计划修建一条从首都墨西哥城到工业城市克雷塔罗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全长约210公里,预计投资高达44亿美元,被视为墨西哥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然而,这个项目却在短短几天内经历了戏剧性的转折:中国企业中标后,合同被突然取消,墨西哥仅支付了810万人民币的赔偿金,并且在后续的重新招标中明确禁止中国企业参与。这一事件不仅让中国企业蒙受损失,也给中墨两国的经济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超过1.2亿人口,其中墨西哥城作为首都,集中了全国约五分之一的人口。
这座城市每天要应对数百万通勤者的出行需求,但其交通系统却远远跟不上节奏。公路上车流拥堵不堪,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和公交车也常常人满为患。更糟糕的是,墨西哥城到周边城市如克雷塔罗的连接,主要依赖老旧的公路和低效的火车,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克雷塔罗作为墨西哥中部的重要工业城市,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制造业投资,尤其是汽车和航空工业。连接墨西哥城和克雷塔罗的高速铁路,不仅能缩短两地间约3小时的车程至不到1小时,还能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2013年,墨西哥政府宣布启动这一高铁项目,希望通过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国的高铁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崭露头角。从2008年第一条高铁线路开通,到2014年,中国已建成超过1.2万公里的高铁网络,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一半以上。中国的CRH系列动车组,以其高速度、低成本和可靠性,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理想选择。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高铁作为中国技术输出的核心领域,被寄予厚望。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建)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参与了国内外众多铁路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墨西哥的高铁项目,对中国铁建来说,既是进入北美市场的突破口,也是展示中国技术实力的绝佳机会。

2013年10月,墨西哥交通部正式发布招标公告,邀请全球企业参与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高铁项目的竞标。这一项目计划采用最高时速300公里的高铁技术,总投资预计约44亿美元。然而,招标过程却显得异常仓促。从公告发布到提交标书截止,仅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这让许多国际企业措手不及。
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斯通、加拿大的庞巴迪等知名公司都表达了兴趣,但由于时间紧迫,它们未能提交完整的投标文件。最终,只有中国铁建牵头的联合体按时递交了标书。这个联合体包括中国铁建、中国南车(现为中国中车)以及四家墨西哥本土企业,实力不容小觑。

中国铁建联合体的投标方案有几个显著优势。首先,他们承诺采用中国成熟的高铁技术,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其次,联合体中的墨西哥企业熟悉本地市场,能够协助处理土地征用、劳工雇用等具体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铁建提出提供部分融资支持,这对财政状况不佳的墨西哥政府来说极具吸引力。
2014年11月3日,墨西哥交通部宣布,中国铁建联合体以约43.8亿美元的报价中标。这一结果在两国引发了强烈反响。对墨西哥来说,这是该国首个高铁项目,象征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对中国来说,这是中国高铁首次进入北美市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然而,中标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发酵,事情就急转直下。2014年11月6日,仅仅三天后,墨西哥政府宣布取消中国铁建联合体的中标结果,理由是招标过程“不透明”且“缺乏竞争”。这一决定让外界瞠目结舌,中国铁建更是感到措手不及。
墨西哥交通部长公开表示,由于只有一家企业提交了投标,无法保证项目的性价比和质量,因此决定重新招标。然而,这个解释并未平息外界的质疑。毕竟,招标规则是政府制定的,时间限制也是公开的,中国铁建按要求完成投标,为何突然被指责“缺乏竞争”?

合同取消的背后,更多是墨西哥国内政治因素在作祟。当时的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正面临多重挑战。
2014年,他的政府因一系列丑闻备受批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豪宅丑闻”。据媒体报道,中国铁建联合体中的一家墨西哥企业Grupo Higa,曾为总统夫人建造了一座价值700万美元的豪华住宅。这一事件在墨西哥引发轩然大波,反对党借机指责政府在高铁招标中存在利益输送。

为了平息国内的不满,培尼亚·涅托选择迅速取消合同,以示“公正”。这种做法虽然暂时缓解了政治压力,却让墨西哥的国际信誉付出了代价。
赔偿纠纷:810万的争议合同取消后,中国铁建联合体面临巨大损失。据估算,他们在投标准备阶段投入了数千万元人民币,包括技术方案设计、人员派遣、与墨西哥企业的协调等费用。更不用说,失去这个44亿美元的大单,对中国铁建的市场拓展计划是一次沉重打击。

按照国际惯例,合同取消后,中标方有权获得合理赔偿。然而,墨西哥政府的态度却让中方失望。经过数月谈判,墨西哥最终同意支付810万人民币(约131万美元)的赔偿金,仅相当于中国铁建前期投入的一小部分。
中国铁建对这一赔偿金额表示强烈抗议,认为它远远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更重要的是,赔偿金额的微薄暴露了墨西哥政府在处理此事上的敷衍态度。中国商务部也对此表达了关注,表示希望墨方妥善处理后续问题,避免损害双边合作。

2015年1月14日,墨西哥交通部宣布重启高铁项目招标,但新增了一项规定:参与竞标的企业不得与上次中标的中国铁建有任何关联。这一条款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一决定“不公平”,违背了自由竞争的原则。中国企业认为,墨西哥政府的做法不仅是对中国铁建的不尊重,也损害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

然而,重新招标并未带来新的进展。2014年底,国际油价暴跌,作为石油出口国的墨西哥财政收入大幅缩水。政府不得不削减预算,高铁项目作为一项高成本工程,自然首当其冲。2015年1月30日,墨西哥交通部宣布,由于财政困难,项目将被无限期搁置。
这一决定让高铁项目彻底陷入停滞。墨西哥民众对此反应不一,有人认为暂停项目是无奈之举,也有人批评政府决策反复,导致资源浪费和信誉受损。

高铁项目的失败,给中墨关系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013年,两国刚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贸易额逐年增长,中国成为墨西哥的重要贸易伙伴。然而,高铁事件的处理,让中国对墨西哥的投资环境产生了疑虑。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渠道表达了遗憾,希望墨方能维护合作大局。中国企业则表示,虽然此次受挫,但不会放弃墨西哥市场,未来仍会寻找其他机会。

尽管在墨西哥受挫,中国高铁的国际化步伐并未放缓。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高铁项目遍布东南亚、欧洲和非洲。例如,印尼的雅万高铁、匈牙利的匈塞铁路等,都展示了中国的技术实力。墨西哥事件只是中国高铁“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
墨西哥高铁事件提醒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时,必须更加重视政治风险评估。招标过程虽然看似公平,但当地的政治风向可能随时改变。此外,企业需要加强合同的法律保障,确保在类似情况下能获得合理赔偿。

对于墨西哥来说,高铁项目的搁置意味着错失了一次基础设施升级的机会。政府的短视决策,不仅让国内交通问题无解,也损害了国际信誉。直到2023年,墨西哥才重新启动高铁规划,与加拿大太平洋堪萨斯城铁路公司合作研究新线路,但前景仍不明朗。

国际合作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或资金投入,而是需要双方在复杂环境中找到平衡。未来,中墨两国能否修复信任、重启合作,或许是比高铁本身更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