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战争的残酷舞台上,武器的表现往往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是否站得住脚。俄罗斯的苏34战斗轰炸机,本来被寄予厚望,结果却在俄乌冲突中频频折戟,被外界戏称为“飞行棺材”。

这事儿不仅让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脸上挂不住,也让不少人开始琢磨,中国当年没买这飞机是不是真走对了路。与此同时,中国自己的歼10战斗机,随着歼16、歼20这些新家伙的崛起,会不会慢慢没活干了?
苏34的前世今生与战场表现苏34是俄罗斯在冷战末期搞出来的一款战斗轰炸机,研发起步于1980年代中期。那时候,苏联空军觉得老旧的苏24“击剑手”有点跟不上时代了,想弄一款新飞机,能在高威胁的环境下干精确的对地打击。

苏34的底子是从苏27“侧卫”来的,苏27本身是个空战高手,机动性强、航程远、载弹量也不错。设计师们就想着,把苏27的优点拿过来,再加上强悍的地面攻击能力,搞出一款多面手。
1986年,苏34的项目正式上马,代号T-10V,基于苏27K海军教练机的衍生型号T10KM-2改出来的。1990年4月13日,第一架原型机首飞成功,当时叫苏27IB,意思是战斗轰炸机。不过,苏联解体让这事儿拖了后腿,资金短缺、项目停滞,直到1990年代末才缓过劲儿来。

1993年,第二架原型机T10V-2飞起来了,外观上改了不少,比如加了个长尾椎,放后向雷达。1994年,这飞机正式定名苏34,1995年在巴黎航展上以苏32FN的名号亮相,主打出口市场,还强调了海军岸基作战的潜力。
苏34的技术参数挺亮眼。机身长23.34米,翼展14.7米,高6.09米,空重22,5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45,100千克。装了两台土星AL-31FM1涡扇发动机,每台推力132千牛,高空速度能到1,900公里/小时,低空也有1,435公里/小时。

作战半径1,100公里,最大航程4,500公里,升限17,000米,能扛+9G过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装甲,驾驶舱用17毫米厚的钛合金裹着,能挡30毫米机炮,发动机和油箱也有防护,装甲总重约1,500千克,占空重的7%。
武器方面,苏34有12个外挂点,能带12,000到14,000千克的弹药,包括空地导弹、航空炸弹、火箭弹和空空导弹,还有一门30毫米GSh-30-1机炮。航电系统以Sh141雷达为核心,支持空地和空空作战,能多目标跟踪。不过,俄罗斯经济那几年不景气,苏34的生产拖到2014年才算正式服役,总共造了约140架,成了俄罗斯空天军战术航空的主力。

苏34本来是俄罗斯的骄傲,结果在俄乌冲突中栽了大跟头。截至2024年初,公开数据显示,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至少损失了25架苏34,有的估计甚至高达35架。要知道,它总共才造了140架,这损失率真不低,直接让它背上了“飞行棺材”的骂名。

为啥会这样?先看看它的装甲。苏34的钛合金驾驶舱和关键部位的防护,本来是想在低空突防时挡住地面火力。可现代战争里,防空系统早就不是机枪大炮那套了。2023年12月22日,乌克兰在赫尔松地区一天内干掉三架苏34,用的是美制的“爱国者”导弹。
这种远程高精度导弹,速度快、威力大,苏34的装甲根本扛不住。更别提它的雷达反射面积不小,隐身性能差,被敌方雷达一抓一个准儿。

再看航电系统。苏34的Sh141雷达在设计时算先进,但面对乌军的电子干扰就露怯了。2022年3月5日,乌克兰在切尔尼戈夫地区击落第一架苏34,飞机在低空飞时被便携式防空导弹打中,烧着坠地了。这说明苏34的低空突防策略在现代战场上风险太大,航电系统跟不上节奏,飞行员很难及时躲开威胁。
还有个大问题是俄罗斯空天军的作战体系。美国空军打这种任务时,会出动EA-18G“咆哮者”压制敌方雷达,E-3预警机提供情报,F-15、F-16护航,攻击机群才能安心干活。可俄罗斯这边,苏34经常是单打独斗,电子战和预警支持跟不上。

乌军靠北约的情报,提前摸清苏34的路线,布好防空网等着。2023年3月3日,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地区又干掉一架苏34,用的是“尼科波尔”防空导弹团的武器,精准得像长了眼睛。
这些教训说明,苏34的设计思路有点过时了。它专注于近距离对地支援,但在现代防空火力面前,太容易暴露。相比之下,中国当初没选它,看来真不是没道理。

2010年代初,俄罗斯急着把武器卖出去,找了不少买家。2012年前后,他们向中国推销过苏35和苏34。苏35是多用途战斗机,单价约8,000万美元;苏34是战斗轰炸机,单价5,000万美元,价格便宜不少。当时,中国空军正在现代化,俄罗斯这两款飞机都有吸引力。

最后,中国选了苏35,2015年签了24架的合同,2019年交完货。苏34呢,连影子都没见着。为啥?原因得从两方面看:一是苏34本身的定位,二是中国空军的战略需求。
苏34主打近距离对地打击,设计上偏重轰炸任务,虽然也能挂空空导弹,但空战不是它的强项。相比之下,苏35是多用途战斗机,既能打空战,也能干对地攻击,灵活性更高。中国空军那时候更想要全能选手,而不是专攻一门的家伙。

再说技术层面,苏35的AL-41F矢量发动机是个大亮点。中国航空工业虽然进步快,但在发动机上还有差距。买苏35,能顺便研究下俄罗斯的发动机技术,对自主研发有帮助。苏34虽然便宜,但发动机是AL-31FM1,比苏35的差一截,吸引力就没那么大了。
其实,中国没买苏34,不光是因为飞机本身,更是因为自己的路走得越来越明白。201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搞歼20隐形战斗机和歼16多用途战斗机,原型机都飞起来了。歼20是隐身高手,主打空战和高端任务;歼16基于苏30改进,双发设计,载弹量大,能干各种活儿。这两款飞机的性能指标,已经超过苏34,甚至苏35都比不上。

苏34的定位太窄,现代战争里,单一用途的飞机容易吃亏。俄乌冲突就证明了,靠低空突防打对地支援,生存率低得可怜。中国空军显然不想走这条老路,他们更看重多用途性和体系作战能力。买苏35,算是过渡,拿来补短板,顺便学技术;但苏34这种“偏科生”,实在没必要。
这选择现在看,真是挺有远见的。苏34在乌克兰的表现,等于给中国当初的决定点了赞。反过来,歼16和歼20的崛起,也让中国空军在技术和战略上甩开了俄罗斯一截。
歼10的现在与未来歼10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单发多用途战斗机,2004年正式服役,算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里程碑。最早的歼10A,用的是脉冲多普勒雷达,挂PL-8近距空空导弹,性能不算顶级,但机动性好,挺实用。

2013年,歼10B出来了,换上AESA雷达,加了PL-10导弹,战斗力上了一档。2018年,歼10C服役,航电系统更先进,还能用PL-15远程空空导弹,射程能到100公里。
歼10C还有个杀手锏——三维矢量推力技术。这东西让它在低速空战里特别灵活,转弯快、反应灵,能跟对手贴身肉搏。加上单发设计,维护成本低,出动率高,中国空军攒了不少,截至2025年,歼10系列总数约608架,包括236架歼10、55架歼10B、240架歼10C和77架歼10S双座型。

歼10这些年没少干活。空战、对地支援、快速拦截,都是它的拿手好戏。2023年一次沿海演练,歼10C编队模拟拦截任务,爬升快、锁定准,表现很抢眼。出口方面,歼10CE卖给了巴基斯坦,2022年首批交付,当地评价不错,说它航电先进、性价比高。
不过,歼10的好日子可能有点动摇了,因为歼16来了。歼16是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基于苏30改进,用国产WS-10B发动机,推力强、航程远。12个外挂点能带12吨弹药,包括PL-15空空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它的AESA雷达和电子战系统,能同时打多个目标,实战能力很硬。

歼16的双座设计也挺实用,武器系统官能专心管目标分配,特别适合海上反舰这种复杂任务。某次夜间演习,歼16低空飞了几百公里,雷达锁住模拟目标,放完导弹就跑,防区外打击能力很强。截至2025年,歼16数量超300架,还有12架歼16D电子战型,势头很猛。
跟歼10比,歼16载弹量大、航程远,执行高风险任务更稳。歼10虽然灵活,但单发设计限制了它的持久力,载荷也没法跟双发比。有人就说,歼16可能会挤占歼10的地盘,尤其在对地支援这种活儿上。

那歼10真会没活干吗?不一定。现代空军不是靠一两款飞机撑场子,而是靠体系作战。中国空军现在是歼20打高端,歼16干多用途,歼10管空防和快反,分工挺清楚。歼10C的航电和机动性,让它在空战和次要任务里还有一席之地。
再说数量,608架歼10不是小数目,扔了可惜,升级改造还能用好多年。成本上,歼10比歼16便宜,维护也简单,适合大批量部署。未来空战越来越看信息共享和无人机配合,歼10未必非得冲一线,当个灵活的补充力量也不错。

苏34的教训倒是提醒了大家,单一用途的飞机容易过时,但歼10是多用途设计,适应性强。歼16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任务全包了。歼10C还在生产,说明中国空军没打算放弃它。出口市场也有潜力,像巴基斯坦这种客户,可能还会加单。
现代空战的趋势与中国选择苏34在乌克兰的表现,暴露了现代空战的一个真相:光靠单机性能不行,得有体系撑着。美国空军靠预警机、电子战机和护航战斗机打配合,攻击机才能活下来。俄罗斯没这套,苏34就成了靶子。这说明,未来空战拼的是信息、协同和隐身,单打独斗的日子过去了。
中国空军显然吸取了教训。他们没买苏34这种偏科的飞机,而是搞多元化发展。歼20隐身突防,歼16多面开花,歼10灵活补位,再加上无人机和预警机,体系化作战的路子走得挺稳。

歼10未来可能不会是主角,但也远没到退场的地步。空战趋势变了,歼20这种隐形战斗机肯定是核心,歼16靠多用途能力挑大梁,歼10就得找准自己的位置。空防、快速拦截、低强度任务,这些活儿它都能干。加上出口市场的前景,歼10还能混得不错。
有人担心歼10被边缘化,但看看美国,F-15、F-16、F-35都还在用,各有分工。中国空军也一样,不会轻易扔掉一款成熟的飞机。歼10C的升级潜力不小,换个新雷达、新导弹,又能撑好几年。

苏34被打成“飞行棺材”,让俄罗斯吃了苦头,也给中国空军的选择点了赞。当年没买苏34,选了苏35,又搞出歼16、歼20,证明中国看准了现代空战的方向。歼10呢,虽然面对新家伙的竞争,但凭着灵活性和经济性,短期内还不会没活干。未来空战拼的是体系,歼10只要找对位置,就能继续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