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做了皇帝,便命自己身边奴才李卫远赴南京做江苏巡抚,成为了万人敬仰的封疆大吏。做了江苏巡抚的李卫今非昔比,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写个奏折得关起门来整整一天,但在一众江苏现任官员面前,李卫还是摆足了顶头上司的谱,将这群饱学鸿儒死死地压在了脚下。
另外,随着地位的升迁,李卫也学会了金屋藏娇,将南京城内一有名歌姬赎身,安置在一栋“小别野”中,时不时去爽上一把。甚至连雍正来查岗的那一次,李卫明知雍正下午就到,偏偏与歌姬缠绵到了晚上,回来途中还好一顿嘿嘿,意犹未尽哪。
对于李卫的“腐化堕落”,作为顶头上司的雍正不能不管,于是故意虎着一张脸,对着李卫好一顿家训:“你以为还是府邸奴才啊,你现在是万人敬仰的封疆大吏,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这个时候你还敢干出有失官体、授人以柄的事情出来……”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李卫原先的标准称呼是“府邸奴才”,结合前面雍正江南赈灾的戏份可知:李卫原就是一叫花子,因为黄河发大水家乡遭了灾,李卫只能沿街乞讨,正好碰上四爷,两人一下子看对眼,李卫被四爷吸纳进了四爷府,成为了府中的“府邸奴才”,别名狗儿。
当然四爷这么热心肠的人,如此这般“乐善好施”必然也会吸纳别的流浪汉入府中。从四爷想要搞到《百官行述》的戏份可以得知:另一位府邸奴才名为高福,别名坎儿。原本四爷准备妥当,派他去将《百官行述》骗到手,并且邬思道左叮嘱右嘱咐,算是给高福做足了准备工作。
谁知高福不知变通,只一句“任伯安本人来方能提货”就被当铺挡了回去,实在是“有辱使命”,四爷大为不悦,也不得不再想法子。对于这种“诈骗”之事,四爷肯定不能亲自露面,于是只好派另一位奴才去。二派过去的奴才不是别人,正是李卫。
这是李卫的第一次精彩亮相,李卫深知其中利害,于是也做足了功夫,练就了一口标准的山西太原口音,吸着鼻烟壶欲仙欲醉,将自己装扮得一身标准的纨绔子弟模样。当然这还不是最狠的,当当铺伙计送上一碗去年的玉泉茶,李卫品了一口就分辨出来了,这让当铺伙计彻底相信了他。
有了精彩的前戏做铺垫,之后李卫伪装成山西官员“胯下的一代”非常成功,不仅将四爷府上的朝珠、玛瑙、衣物成功入驻当铺,为十三爷后期“贼喊捉贼”戏份的成功上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诓了5万两现银。
相比高福的一次失败亮相,李卫的二次现身大获成功,之后十三爷“愤怒”地闯入当铺,声称四爷府上丢了东西,正好在当铺中找到,顺便将藏在当铺中的《百官行述》一并掳走,当铺掌管愣是不敢多说一句话。
这相当于给李卫撒了又一个迷雾弹:原本他是伪装成山西的官二代,当铺上上下下都信了,没想到他“真实身份”却是一名道行极深的江洋大盗,即能偷了四爷府上的东西,又能伪装成败家祖宗的官二代,高,实在是高。
反观高福,不仅没能完成任务,还暴露了自己身份。在与李卫争夺翠儿失败之后,高福跑到酒楼里借酒消愁,结果被八爷管家认了出来。管家一番操作,成功将高福拉下了水,策反成了八爷的间谍。待四爷发现之时,高福便被秘密处死,成了一具邬思道都保不住的冰凉尸体。
同属四爷府上的奴才,为何李卫可以平步青云,做成了封疆大吏,而高福却只能被秘密处死?相信在二人为四爷套取《百官行述》的过程中,高下已立判。
李卫古怪精灵,鬼点子多,伪装功夫又是一把好手,在那个尔虞我诈的时代,能力属上品,是四爷不可多得的人才。另外李卫还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四爷对忠心很看重,于是借着生儿子的档口,对四爷进行了跪舔式的表忠心,给儿子取名李忠四爷,这样又有能力、又有忠心的奴才,谁不爱?
反观高福,不仅外表憨傻,脑子也不好使。明明给他做足了准备工作居然被当铺伙计一句话就给挡了回来,明显不会像李卫那样会装;其次高福非常不小心,居然让八爷看出了他是四爷的人,最后还陷了进去,甘愿为八爷做间谍。对于这种一无能力、二无忠心的奴才,四爷必定会痛下杀手。
所以说,《雍正王朝》就是人精戏剧,像高福这种憨傻人,必定活不长久。
第一次去当铺没有成功不能怪高福,是胤禛和邬先生轻敌了,以为到那里就可以赎回来。反而李卫过去是下足功夫的,所以能成功。高福的错是在后面,因为李卫和脆儿走了,他便借酒浇愁,被八爷的管家利用了。邬思道将计就计把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间接的传到八爷手中,八爷又让老十四寄给皇上好扳倒太子。邬思道认为这样做高福也算是戴罪立功,能保下他。没想到胤禛还是杀人灭口了!所以当邬先生看到高福的尸体时说了一句话:“杀高福者,邬思道也!”
府里的奴才是荣誉称号![点赞][点赞][点赞]
李卫留下了也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