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诞辰131周年的辉煌时刻,两架“神秘飞机”划破南北天际,以独特的方式向这位伟人致敬。这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浪漫,更是对毛主席“独立自主”发展路线的坚定传承。国防时报的小编,用这份心意,勾勒出一幅属于新时代的壮丽画卷。
歼10,这个在后毛泽东时代崛起的战机,不仅让中国军工迈入了世界一流的门槛,更为歼20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见证了“独立自主”路线的回归,让中国军工从追赶走到了领先。六代机的诞生,更是在时间上领先了美国,这是对中国军工实力最有力的证明。然而,歼10的诞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还记得那段“穿着破背心造歼10的艰难岁月”吗?1998年,中国真的缺钱吗?并非如此。那一年,各级法院审理了数万起经济罪案,其中腐败案件占比极高。而歼10的研制经费,却是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因为在那时,“造不如买”的思想正在蔓延,导致对自主研发的投入严重不足。
然而,正是在这些挑战中,中国的航空人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为了国家的航空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不幸的是,歼9项目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下马。
但是,歼9及相关配套项目虽然大部分流产,却为后来的航空雷达、武器发展奠定了研发基础。涡扇6的试验设备和队伍得以保留,为后来研制昆仑发动机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宋文骢等老一辈航空人的带领下,歼10的研制工作艰难前行。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外界质疑等多重压力。然而,他们从未放弃过“独立自主”的信念。在歼10的十八年艰苦研制过程中,多位主要研制人员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铸就了歼10的辉煌。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毛主席“独立自主”发展路线的坚定支撑。
毛主席选择的这条独立自主的路,虽然艰难无比,但却是一条光明大道。它让我们在困境中崛起,在挑战中成长。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摆脱贫困和落后;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才能走向繁荣和强大。今天,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回望过去那段曲折的历史时,更应该铭记那些为了“独立自主”而付出巨大努力和牺牲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毛主席选择的这条光明大道,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