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总统的第二任期,转眼就要到百日了,按理说该拿出点亮眼成绩单庆祝一下,可现在放眼望去,他主打的关税牌好像有点哑火了。
想靠逼着产业回流美国、让中国服软似乎没那么顺利,想让盟友们乖乖掏钱,人家好像也不太买账,时间一天天过去,美元和美债的压力也在悄悄积聚。

特朗普
留给特朗普的时间,看起来真不多了,手上能打的牌还有几张,他又该如何破这个局?
对华极限施压没奏效特朗普团队原本的算盘打得挺响: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企业们扛不住成本压力,自然会把工厂搬出中国,最好是搬回美国。

特朗普
这样一来既能打击中国经济,又能实现制造业回流的竞选承诺,一举两得,现实却狠狠泼了盆冷水。
就在2025年4月初,特朗普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开打关税战,搞得大家人心惶惶。可《纽约时报》在4月9日的一篇报道里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特朗普
特朗普这通无差别攻击,反而让不少原本还在犹豫的企业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因为相比于其他被卷入贸易战漩涡、政策摇摆不定的地方,中国成熟、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反而成了动荡中最安全的避风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少美国企业现在留在中国,早就不光是因为便宜了,中国在制造工艺、工程能力上的优势才是关键。
有日本媒体甚至引用《孙子兵法》来形容中国的应对,说中国这次是高手过招,是让对方跟着他的节奏走,而不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看来想靠关税逼走企业的这一招,算是被中国的经济引力给化解了。
美国优先喊得响现在看来美国口号喊得山响,可关税政策推行下来,美国自家人先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本想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这肥水没见着多少,自家院子倒先被淹了,看看美国本土企业的反应就知道有多难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就因为吃不消越来越高的关税,暂停了从中国运送部分关键零部件到美国的计划,这直接影响了他们无人驾驶出租车和电动卡车的生产。
受此影响股价也蒸发了不少,马斯克据说私下劝过特朗普,也没劝动,航空业巨头波音也跟着躺枪。

马斯克和特朗普
现在关税一来,精密的全球供应链随时可能断裂,欧洲最大的廉价航空瑞安航空的老总甚至放话,要是波音飞机因为关税涨价,他们就考虑推迟接收新飞机。
就连基础的原材料行业也没能躲过这波冲击,比如一些美国的金属公司就发现自己被关税卡住了脖子,生产成本噌噌往上涨。

波音飞机制造车间
究其原因是他们生产线上必不可少的一些关键材料,放眼全美国,愣是找不到能替代的供应商,这高出来的关税成本,最后也只能是企业自己咬牙硬扛了。
铝就是个例子,美国自己都不够用,还得依赖进口,现在连从邻居家拿货都得交重税,这波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这还没完,就连金融行业也感受到了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4月16日都出来吹风了,说这关税搞不好会让美国经济陷入增长放缓、失业上升、通胀加剧的麻烦。
这会遇到几十年来头一次面临既要保就业又要稳物价的两难局面,他讲话当天美国股市应声大跌。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甚至加州州长都坐不住,直接要把联邦政府告上法庭,说这关税政策违法,严重损害了加州这个全美第一经济大州的利益。
看的出来,现在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在抱怨关税带来的混乱、成本上升和失业风险。

加州州长
看起来这制造业回流的美梦,在现实面前是撞得头破血流,特朗普这第二条想指望国内给自己撑腰的路,看来也不行了。
急转向盟友搞促销眼瞅着对华施压效果不佳,国内又怨声载道,百日期限越来越近,特朗普政府开始调转枪头,把目光投向了欧洲、日本这些老盟友。

特朗普
策略也悄悄变了味儿,不再是单纯的威胁恫吓,而是弄了个升级版,那就是打出限时优惠。
美国高层在4月14日接受采访时就放出话来,暗示哪个国家先跟美国谈妥贸易协议,就能拿到先行者优势,得到最好的协议。
这话明显是说给当时态度强硬的日本听的,前脚人家刚批评完关税政策,表示不急于妥协,贝森特这番话,颇有点过了这村就没这店的催促意味。

贝森特
之后美国官员也开始频繁释放谈判进展顺利的信号,还说到上周跟越南谈了,4月16日跟日本谈,下周轮到韩国,一切进展神速。
听起来好像各国都在排队等着签协议似的,甚至在17号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表示,100%有信心达成协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盟友们可没这么好忽悠,欧盟这边,虽然同意暂时搁置反制措施,但4月中旬和美国的贸易磋商并没取得什么实质进展。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话说得很明白:如果谈判不满意,反制措施随时会回来,欧盟还在积极寻求贸易伙伴多元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言下之意就是美国市场虽重要,但也不是只有一个选择,日本虽然派了高官访美谈判,但首相之前的表态也显示了他们的底线。
盟友们一方面不愿彻底跟美国撕破脸,另一方面也对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反复无常心有余悸。

日本派高官访美谈判
这种先到先得的谈判策略,与其说是自信,不如说是特朗普政府在时间压力下的一种无奈表现了,这是酝酿中的第三条路,能不能走通,现在还不好说。
结语对中国的强硬路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企业更依赖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振兴国内制造业的努力,却让本国企业和民众承受了巨大代价。

特朗普
现在转向盟友寻求突破,又面临着对方的疑虑和讨价还价,距离上任百日越来越近,特朗普急需一份能向选民交代的成绩单。
再加上美国自身经济潜在的风险,留给他辗转腾挪的空间和时间确实不多了。
参考信源直新闻 2025-04-17——留给特朗普的时间不多了……

凤凰网视频 2025-04-12——中国全面反击,特朗普剩两条路:前一条他没脸走,后一条他不敢走

证券时报2025-04-18——事关关税,特朗普发声:“百分之百”相信与欧盟达成协议!美股巨震!

上观新闻2025-04-17——损失大,忍不了!美国加州“揭竿而起”,要起诉特朗普政府

环球时报2025-04-17——鲍威尔谈关税影响:美联储或面临双重目标相互冲突的挑战

环球时报2025-04-16——美滥施关税风险下,波音客户拟推迟客机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