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广受各界关注和行业赞誉的“第十届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高峰论坛”于2025年4月10日在合肥市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电池回收利用专委会、动力电池回收网主办,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汽车产业专委会支持,旨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
会上,安徽农业大学杨光教授进行了以《退役锂电池金属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技术与应用》为题的演讲。

杨光教授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关键问题、前端无酸优先提锂、过程渣高值资源化、末端低锂靶向吸附四个方面的内容。在杨光教授看来,锂电池回收具有客观性。锂电池具有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迫使其必须进行清洁的循环利用。
一、前端无酸优先提锂
在前端无酸优先提锂方面,杨光教授提出了几种方法:
1.直接电化学驱动提锂技术。杨光教授通过数据模型展示了这一技术分原理及成果,这一技术具有高回收率、高选择性和绿色等特点。
2.气氛焙烧提锂技术。
3.硫酸复合盐焙烧提锂技术。杨光教授展示了运用GREET等模型多维度评价硫酸复合盐焙烧优先提锂工艺的方法,得出该技术流程短、效率高、能耗低,经济、环境效益显著特点的结论。
随后,杨光教授还展示了无酸优先提锂技术中试论证和无酸优先提锂技术产业化实施案例,进一步论证了技术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二、过程渣高值资源化
针对针对已有退役磷酸铁锂电池回收过程存在全组分回收难、产品价值不高等问题,杨光教授分析了磷铁渣再生的Fe/Al溶度积差异化分离机制,实现了廉价磷铁组分高值转化。
针对酸浸液中微量杂离子Al3+难以与大量主离子Fe3+分离的问题,杨光教授揭示了高温F-强化络和Al3+同步FePO4沉淀再生机制,实现一步沉淀再生性能优异的电池级磷酸铁。
同时,团队还研发了超声波-离心磷酸酸洗技术、酸浸液低pH调控杂质金属溢出同步实现高纯磷酸铁回收技术、碳原位还原转型强化铁铝分离技术等,解决了多个行业难题。
三、末端低锂靶向吸附
杨光教授介绍了团队的多项技术成果,如成功开发了一锅法合成超分子含氟水凝胶吸附材料,实现含氟水凝胶在宽pH范围内稳定高容量吸附;开发了可大批量制备的含氟多孔微球吸附材料,实现含氟吸附剂的可控放大和形态调控等。
总体来看,杨光教授所在团队,突破了退役三元锂电池无酸优先提锂、磷铁渣再生电池级磷酸铁等关键技术研发、中试及产业化,在锂靶向吸附材料研发、吸附小试等做出了大胆尝试,为后续推进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校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