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9 日上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的查验现场,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一台X光机发出了尖锐的警报,在屏幕上,一个托运行李的机检图像,呈现出了异样——那是成堆的、规则排列着的柱状物,密密麻麻的,几乎将整个行李箱都给填满了。
海关关员迅速地行动起来,接着开始开箱查验。
眼前的这一番景象,着实让人感到惊讶:1968支雪茄,就仿佛是一群正待检阅的士兵一样,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那儿。
仔细一看,这些雪茄,分别有高希霸、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奢侈品牌,预估的总价超出了20万元。
而令人震惊的是,携带这些雪茄的旅客,竟选择了 “无申报通道” 通关,可他携带的雪茄数量,远超免税额度,涉嫌走私。
免税额度仅 20 支,为何他敢带近 2000 支?
按照规定,普通入境旅客可免税携带雪茄 20 支,超量部分需申报并缴税。
这次查获的 1968 支雪茄,是免税额度的 98 倍之多。
若以单支均价 100 元计算,逃税金额可能高达数万元。
海关人员指出,此次查获的雪茄单次数量之多,极为罕见,远远超出 “自用” 范畴,属于典型的走私行为。
雪茄走私背后,是怎样的 “黑金” 链条?
雪茄走私背后,暴利惊人。
以古巴高希霸雪茄为例,在海外其售价约为30美元一支,这可折合人民币大约200元;不过在国内正规渠道,价格却骤然飙升至500元之上。
走私者通过绕过关税以及增值税,其利润空间,瞬间膨胀到了150%。
在高额利润的诱惑之下,部分“高端客户”,寻求地下渠道,让雪茄得以流通,逐渐形成了一条隐秘的灰色产业链。
海关 “黑科技” 如何让走私者无所遁形?
海关的先期机检系统,堪称打击走私的 “秘密武器”。
它通过 X 光成像,能智能识别异常物品,再结合旅客航班、历史记录等大数据,精准预判风险。
技术专家表示,以往走私者惯用的 “分散藏匿”“夹带日用品” 等手段,在这一系统面前,已无计可施。
不仅如此,缉私部门还将沿着雪茄的踪迹,追溯其来源与流向,深挖背后是否存在团伙作案。
走私或面临刑责,自用与走私的界限在哪?
根据《海关法》以及《刑法》,走私普通货物,偷逃应缴税额超10万元,便达到定罪标准,最高能够判处无期徒刑。
在这起案件之中,若能够核定那逃税的金额达到了规定的标准,当事人必然将会遭遇到刑事方面的处罚。
网友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大多支持海关严查,可也有人提出质疑:“自用与走私的界限,究竟该如何界定?”
严监管下,“灰色需求”何去何从?
当前国内雪茄正规进口渠道较为稀少,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这一当下的状况,催生出了“代购”以及“水货”等混乱的现象。
有专家建议,不妨适当增设一些免税额度,或者开放部分较为高端的品类进行进口。
不过海关方面强调:“任何理由,都绝不是违法的借口。”
这场天价雪茄走私案,撕开了灰色产业链的一角,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保障合法需求与打击走私犯罪之间,如何找到平衡?
各位看官老爷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