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习知识只是最为基础的表象,培养思维能力选拔思维能力才是关键,而这其中理科表现尤为明显。
大多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体现出思维能力的差距,只是现在的孩子,早教“培优”现象过于普遍,使得应该在数学上体现的思维能力差距被掩盖,甚至出现很多成绩假象。

而进入初中以后,对于思维能力过于薄弱的孩子,掩盖的难度越来越大,至少50%的学生,初一阶段的数学,已经接近于他们理科思维能力上限,而进入初二进入几何与函数学习,一个明显的难度提升,原有被掩盖的思维能力差距,再也掩盖不住。
初中分流的学生,在一些小科上的差距,并不明显,数学和英语,一个比思维,一个比态度形成的差距,将没不适应更高难度课程的学生筛选出来,也就是分流。

而高中则是中考前50%的学生,再次进行分层,对比每年高考数学不足一半的均分,这中间还不算为数不少没有参加高考走单招的学生,能够基本学的懂高中理科的学生,不超过同龄人中的20%,而能够取得相对不错成绩,也就是数学100-110分70%得分率的水平学生,少之又少。
小学可以比态度,初中可以比投入,高中却只能比思维,经过学校和班级双重分层的同一间教室,学生之间的理科思维差距都极其明显。相比于初中仅仅数学一门学科部分板块有难度,高中则是数理化均有一定的难度与区分度,理科思维能力的差距,在最终成绩体现上就是天上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