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的节奏很快,高一入学数理化难度就急剧提升,学生不仅是思维能力还是投入度,都有质的提升,而下学期又重新选科,难度进步提升。而高三的一年大复习冲刺,所有知识点开始融汇贯通,往高考应试难度拓展,而在此之间的高二现象,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从学习难度上看,高中的知识点并不存在难度递进,而是平行难度,物理力学和电学没有谁难谁易,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也是如此,而数学的不等式、立体几何、圆锥曲线、概率、数列和微积分,知识体系也互相独立。

高一能够跟得上的学生,高二成绩下降,并不是源于其难度的上升,而是学习动力的缺乏,没有保持高一时的学习动力,高一分化的是思维能力,能够学好高一的学生,同样有能力学好高二的知识点。
从高一到高三,就如同一场马拉松长跑,高二正好是一个体能上的小极限,经过高一全学年的比拼,又离高三冲刺的终点还有一段时间,是最容易松懈的时候,而高中的知识难度,以及更高的整体水平,这种松懈很容易造成成绩的大幅度掉队。

出现高二现象,首先是自我肯定,毕竟能够学好高一的知识点,与高一知识点难度平行的高二,也应该能够学好,调整心态,重新回到拼搏的状态,咬牙经过这个小极限,往往未来就是一马平川。
从中考到高考,是一个逐渐选拔的过程,进入重点高中以后,身边的学生整体水平发生质的提升,大家都很优秀比的是谁更优秀,而高二经历过选科,其实是再次发生洗牌,比如物化生的重点班甚至普通班,其平均水平相比高一又有所提升,学习压力增加也是常态,但进入高中以后,教育的本质就是分层选拔,努力适应并能跟的上,就能跑赢大多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