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教授说过:“孩子小时候学习好,你觉得孩子是来报恩的;老了你才会发现那个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才真的是来报恩的”。
初闻不明其中意,再品已是意中人。从孩子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每个父母都对子女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都希望将来孩子学习成绩优秀、考上一所名牌大学能够出人头地,有一番作为。
因此,从小就对孩子严加教育,灌输“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的思想。
可实际情况却不是尽如人意,做父母的得认清现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书读得进去,每次考试都能拿到100分。
日前,河南一女子回到老家看到村子里面一位大叔孤零零的在“工地”(实则大叔是在自家门前整理倒塌的一间砖房,媒体报道有误,并不是在工地上)上忙活着便聊了几句。
干活的大叔看到女子回到老家,在想到自己一个人忙活着,孩子都不在身边便感慨:“要是有个学习不好的儿子就好了……”
根据该女子所说:原来大叔是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博士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小儿子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之后投身了部队。孩子们平日里工作都非常繁忙,空闲时间很少,除了特殊情况外,他们压根就没时间回到老家,更别说陪伴在父母身边。
所以当大叔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时不时的都能回家看望父母时,心中泛起一片涟漪,感慨颇多。
在旁人看来,两个孩子都这么优秀,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才生,属实是让人羡慕不已,可实际情况却是:“冷暖自知”。
能够同时把两个孩子培养成高级知识分子,说明大叔给孩子营造的家庭教育氛围是非常融洽的,从这一点便不难让人得知,大叔不是一个自私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只不过是触景生情而已。
这就是现实版的《人世间》,老来都希望有个像周秉坤一样的孩子。
所以做父母的我们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多方面考虑,不能过于固执。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人世间,都有他的道理,即存在就有意义。与其强制性的要求孩子野蛮学习,不讲究任何科学方法,只是单一的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考不好就棍棒相加,倒不如多找寻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辅导想必也能成为人中龙凤,闪闪发光。
毋庸置疑的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哪怕最后孩子成才远离了家乡,都没有任何怨言。
有人戏虐性的调侃:“别看我是社会的边角料,可到头来我还是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看似非常矛盾,实际却是“因祸得福”,就看各位做父母的是怎么想的吧!
教育涵盖的内容太多,只言片语难以将其中的真理全部诠释出来,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更加深刻。话说,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出现一名博士生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说另外一个是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
在河南能上985太难了
[横脸笑]以前管个患者老爷子,就一个闺女,博士出国了,6年没有回来过[笑着哭],就逢年过节打电话[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