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又开始搞事情了!将达尔文港租给中企99年,期限还未到,澳大利亚就想反悔了?
据今日俄罗斯RT报道,近日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在接受澳媒采访时称,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有意赎回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达尔文港,而且正打算就收回港口一事与中方开启谈判。
据悉,10年前,中国岚桥集团与澳北领地政府达成协议,以5.06亿澳元拿下达尔文港99年租约,如今眼看该港口在中方手里经营的蒸蒸日上,澳大利亚政府却想过河拆桥,要强行收回,契约精神何在?


达尔文港并非普通港口,其地理位置独特,坐落于澳大利亚北领地。该港口与首都堪培拉相距3000多公里,却与印尼、东帝汶等亚洲国家距离更近,因而有着“亚洲家门口的澳洲大门”之称,同时还是极具战略意义的“黄金水道”。
回顾历史,在二战时期,日本在轰炸珍珠港之后,紧接着便对达尔文港发动了袭击,这一事件充分彰显了达尔文港在战略层面所占据的关键地位。

当年澳大利亚为何如此急切地将港口出租出去?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财政资金短缺。在 2015 年之前,达尔文港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连续多年处于亏损状态。北领地政府的财政状况更是捉襟见肘,甚至连用于道路修建的资金都难以筹措。与此同时,美军驻扎在该地区的费用成为了北领地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就在北领地政府为财政困境愁眉不展之时,岚桥集团带着充足的资金出现了。岚桥集团一次性支付了 5.06 亿澳元的租金,并且承诺对港口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过去的近十年里,岚桥集团接手达尔文港后,即刻着手对该港口展开了一系列全面的升级与改造工作。达尔文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港口的运营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吞吐能力也显著增强,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从原来的 1600 万吨大幅增长至 3000 万吨。这一变化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当地创造了 300 多个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北领地政府承担美军军费所带来的财政压力,更促进了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与亚洲市场之间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与深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中国企业的积极投入与不懈努力,达尔文港绝难取得今日这般辉煌的成就。

明明赚得盆满钵满,澳大利亚为啥突然翻脸?又如何看待澳政府准备收回达尔文港一事呢?
首先,美国大哥施压,背刺中国可以讨好美国。
美国在当地设立的军事基地与中国企业运营的港口仅一水之隔,这种地缘态势让华盛顿方面始终如芒在背。自奥巴马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就持续向澳大利亚施压要求"重新评估港口运营协议",特朗普政府更进一步投入2.26亿美元在周边扩建军事设施,意图通过军事威慑手段封锁中国的重要海上运输线。随着特朗普政府将全球海运控制权争夺作为核心战略目标,美国通过强化军事存在、干预区域合作等手段,系统性地排挤中国在关键航道的战略布局。
此时,澳大利亚政府却动起了不正当的念头,企图收回租借给中国的达尔文港。其真实意图,无非是配合美国的战略布局,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造船业形成围堵之势,使中国船只陷入无港可停的尴尬境地。

其次,当前美国对澳大利亚商品加征对等关税,澳方此举或意在为自身争取谈判筹码。
在美国发动全球关税战后,澳大利亚政府率先表态“不认同此举”,强调美国不应以朋友相待之名行贸易施压之实。然而,澳方同时明确表示不会采取报复措施,而是希望通过谈判推动美国取消关税。结合澳大利亚近期推进收回达尔文港的动向分析,澳方可能将此议题作为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潜在交易筹码。

再次,拿中国当靶子,转移国内矛盾,为工党竞选服务
澳大利亚联邦议会成员卢克·高斯林近期公开宣称“港口必须归还澳大利亚民众”,北领地财政部门负责人比尔·杨更是直接向总理阿尔巴尼斯施压,要求“动用财政资金回购港口”。明眼人皆能洞悉,此举实为借题发挥,将中国作为转移国内矛盾的靶标,为即将到来的大选制造声势。
鉴于澳大利亚联邦议会选举将于5月3日举行,当前距投票日已不足一月,而美国发动的关税战令工党政府措手不及——阿尔巴尼斯曾承诺获取美国关税豁免待遇,最终却遭特朗普政府背弃。
在此背景下,阿尔巴尼斯政府将矛头转向中国,通过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营造“捍卫主权”的姿态,既呼应澳大利亚“经济去风险化”政策,又延续对华强硬立场以凝聚国内共识。这种策略实为澳大利亚多届政府惯用的政治伎俩。
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反对党领袖彼得·达顿与阿尔巴尼斯政府立场高度一致,二人均承诺若赢得大选将强制收回中国企业持有的达尔文港经营权。

最后,中澳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波折。澳大利亚政府在军事上难以对中国解放军构成实质性威胁,转而试图通过经济手段对中国进行“报复”。
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国遵义舰编队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进行实弹演习,还是中国科考船出现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都让澳大利亚政府感到极度不安。他们无法接受自家门口成为中国船只的“常来之地”,固执地认为航行自由仍是西方的特权。

澳大利亚真要撕破脸,必须慎重考虑,所要面临的现实:
高额违约代价:合同条款清晰规定,若单方面违约需支付高达29亿元人民币的违约金,而若选择买断租约,则还需额外支付数十亿澳元。北领地政府自身也坦言:“若无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此项目难以推进。”
信誉受损风险:早在2019年,澳大利亚方面就曾有过违约的打算,但最终因违约金数额庞大而作罢。如今若再次违约,未来谁还敢与澳大利亚开展商业合作?去年中国对澳大利亚的投资大幅缩减81%,这一数据便是深刻的教训。
经济反噬效应:达尔文港的货物中,有85%是运往中国的。一旦双方关系紧张,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天然气等大宗商品将面临销售难题。难道还能指望美国会以市场价格接手这些商品吗?

最后,澳大利亚方面甚至威胁要撕毁合同、没收达尔文港,这实质上是一种破罐破摔的行为。然而,这种做法近乎“自杀”,因为澳大利亚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一旦中国采取反制措施,澳大利亚将面临来自中美两方面的压力。
对此,4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我们敦促澳方切实为中国企业在澳的投资运营提供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不要把正常的商业合作政治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