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块一瓶的水,却在2023年,一年里赚到了202.62亿。
如此离谱的数值,就源自于在“矿泉水”上,卖个水都能赚到盆满钵满,可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实际上卖的居然是瓶子,因为一瓶550毫升水的生产成本,只需要不到半分钱,反观瓶子的成本却是最高的,占比超过了整体的30%。

这就意味着,你花的钱大多都是买这一牌子的瓶子,水反而是最不值钱的,可这不就成了纯纯智商税了吗?不过更让人好奇的是,他们是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盈利的?创始人老钟,又是如何运作卖“瓶子”的模式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聊一聊饮用水的暴利。
泥瓦匠的发家史
老钟小时候的生活水平一般,小学还没读完就帮着家里讨生活了,由于年纪太小,外加穷的叮当响,到头来只找了个泥瓦匠的工作,之后也学过木匠。累确实是挺累的,好在收入还是可以,可老钟不甘心做一辈子的苦力活,等到高考恢复了,他想方设法考上了大学。
但是,老钟毕业后,并没想到卖水这条路,他选择去做了记者,那口才简直了,而这一做就是5年之久。尽管收入没有原本想的那么顺心,不过有些东西,却比高收入来的更加实惠——广阔的人脉和眼界。

正是从此时开始,老钟给自己建立人脉了,他也有一颗创业的雄心,只不过没赶上好时候,摆摊、种蘑菇赔的相当狠。但就在此刻,转机跟着出现了,因为积累了众多人脉,遇到困难后,不至于措手不及,老钟由此和娃哈哈“饮用水”结缘了。
娃哈哈的知名度无需多言,纯净水行业的巨头,由于双方谈的顺利,老钟拿到了两处省份的总代理权限。只不过他的一轮魔幻操作,导致双方闹崩了,原因就是卖串货。
串货是什么意思?比方说,公司让他做某个地方的销售代理,价格都是定好的,可老钟有自己的想法,他把水卖到和他代理的八竿子打不着的省份,还是以更高的价格卖的。
所以,公司的老总一听到这事,顿时火大了,很快便取消了老钟的代理资格。
只是,可能娃哈哈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矛盾,居然制造了一个巨大的竞争对手。当然,老钟此刻也没有考虑到卖水这件事上,和娃哈哈闹崩的他,走了卖保健品这条路,一年就赚了1000万,之后的两年,他有了更多的资金积累,就开始盘算卖水了。
相比于卖保健品,卖水的门槛要更低,而且老钟经营保健品的3年期间,还卖过饮料,单纯饮用水的成本,可比饮料低的太多了。但是,门槛低,并不意味着谁都能从中赚到钱,如果没有几把刷子,很快就会被老牌子的名头所淹没。
可是,老钟的点子多啊,他从水的源头上动心思了,不卖矿泉水,也不卖纯净水,就卖“天然水”,并且给天然水加上各种“最”字头的名号,宣传这种水有多么好、多么健康,同时向其他两种饮用水“开战”,说白了就是抹黑一下对方。
至于目的,不仅是为了打响知名度赚钱,更多的是希望抢占高端市场,或者说要把如何定义“高端市场”的权利,控制到自己手中。
这就让人好奇了,所谓的“天然水”,到底有什么优势呢?它和其他两种饮用水,又有什么不同呢?
水企业的明争暗斗
先来看矿泉水。
主要集中在一个“矿”字上,必须含有矿物质。而这一类的水,来源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人工打井打出来的,但概率比花1毛钱中500万还要低;第二种是自然给予的地下水,属于是老天爷赏饭吃,只是概率依然低的令人发指。

不过,矿泉水也不都是一个口味,它自身所含的矿物质不是一样的,但是口感这一块确实相当不错了,这也是矿泉水价格卖的比较高的原因。有些卖到三五块一瓶,贵的还有卖到十几块的,没别的说法,就是喝下去的口感舒服,消费者愿意买单。
但你要说矿泉水能补钙?倒也没错,只是喝下去4斤左右,才能顶得上一块200克肉里面的元素,而人体每天所需补的钙,如果光靠水,那么至少得喝下去400斤了,一个浴缸可能都不装不下。
再来看纯净水。
这位就和“矿”没关系了,单纯是给你补水的,口感比较普通。像是特别便宜的那种纯净水,一般是家里自来水管接来的,然后通过蒸馏加工等工艺,便生产完毕了,说白了就是蒸馏水。
价格方面肯定要更便宜一些,早些年是一块一瓶,现在有的涨到两三块了,这一类的水,非常适合口渴的时候一饮而尽。而它所含的效果,和白开水、矿泉水都没有太大区别,毕竟喝水只是为了补水,自己觉得哪种好喝就选哪种。
最后是天然水。
天然水属于“其他水”的一种,老钟就打算搞天然水,主打的一个“弱碱性水”的口号,宣传比上述提到的两种水更加“健康”。水源是千岛湖,把水运输过来加工,然后再贴上天然水的标签卖出去。
一个“弱碱”,一个“健康”,对消费者的吸引无疑是非常大的。但是,天然水真的能起到质的变化吗?实际上,无视就好,人的身体可以自我调节,所谓的弱碱性水,人体甚至完全感知不到,说白了只是一种吸引人的宣传手段罢了。

而“健康”方面,就不要多赘述了,你只要记住一点就没问题,你喝水是为了补水,只要能让你成功补充水分,并且喝下去口感舒服的,就是健康的。上面提到的三种饮用水,选择一种合适自己的就好。
再将目光转回到老钟的发家史上,他为了占领市场,就用“弱碱性水”和“健康”不断宣传,炮轰纯净水。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是针对娃哈哈,之后不久,以娃哈哈在内的多家企业,联手将老钟告上法院。
然而,不得不说,老钟的确是营销鬼才,他反手就把联合的几家企业给告了,剑指娃哈哈,主打一个挑衅纯净水巨头。说来也讽刺,老钟这么一高,甭管过程怎么样,目的是达到了,抢占了饮用水市场的份额不说,还靠着口才和宣传,一步步站稳了脚跟,慢慢成了新一代的巨头。
那么,问题又来了,老钟是怎么做到靠卖“瓶子”赚到暴利的呢?天然水又是否会在某一天,彻底抢走另外两种饮用水的市场?
智商税的“水”
原因很简单,天然水太便宜了,而且宣传的到位。550毫升的水,取水成本不到半分钱,“有点甜”的概念,更是早已深入人心,广告中随处可见,可别小看这一宣传,很多消费者都信以为真,一旦喝习惯了一种口味,就很难改变了。
想要满足高大上的宣传,就必须整一个好的包装。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在上一个十年,或者更远点的二十年,小卖部里经常会卖一些汽水,一瓶5毛左右,这些水的瓶子很薄,喝完之后,你可以轻易把它拧成麻花。
但是,这一类的瓶子,在今天基本很少用到了。
老钟矿泉水的包装,用的是相对厚一些的瓶子,这一类的瓶子很结实,而且第一眼看过去就觉得比一般的饮用水“强”。但是,大家喝完后一般不会留着瓶子,随手就丢在垃圾桶了,这一做法就显得有些智商税了,你买的水根本不值钱,唯一值钱的瓶子又丢了。
而且,在他们的招股书中,放在最前面的就是瓶子,然后才是标签和纸箱这些,这两项成本相加的占比,超过了60%。明明是卖水,可这里还没有提到半点“水”的字眼。
还有个有意思的点,也许你也注意过,别的饮用水,拧开不是全满的,会剩下一点的预留空间给空气,但老钟矿泉水不会。有时候你一拧开会发现盖子的部分都是湿的,能把水装的那么满,只能说明他们的水是真便宜,卖的还真就是瓶子。

说完了瓶子,再回到市场,天然水能否代替另外两种水?
说实话,不能,越是打着“天然”的名头,越考验水的质量,万一水质出现了问题,那就是最无解的。而矿泉水的话,倒是有可能被抢占大部分市场,它的行业壁垒没有那么坚固,售价也相对较高,一旦新兴品牌问世,打着更便宜的旗号,说不定就会被替代了。
至于纯净水,这一牌子还真的是经久不衰了,而且稳住了市场,老钟矿泉水也打算分一杯羹,正式进军纯净水。
理由则非常简单,消费者对一块和两块钱的涨幅并不敏感,该买的还是会买,而一个品牌只要销量足够好,那么它的利率就更高。像是超市和商店,也不会愿意换更加便宜的水,不过零售网点和小摊子倒是乐意,只要他们的水质不翻车,价格稳住,就能稳稳占据市场。
所以,这种赚钱模式的效率很高,不需要什么技术投入,而且还是垄断的地位,零售网点和小摊子,成为固定的进货市场,毛利高的吓人,这一类的公司,简直就是赚钱机器。
信源:《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2024).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报.》
《中国经济网》——《一瓶水毛利达六成 农夫山泉卖水不只是“有点甜”》
《正观新闻》——《每瓶售价2元,农夫山泉进军纯净水市场》
《凤凰网WEEKLY》——《从泥瓦匠干到记者,这位中国人靠卖矿泉水成了亚洲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