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牌高山都上市了,别人家卷生卷死搞增程,长城偏偏反着来,一句“打死不做增程”就敢硬刚,这是真有底气,还是脑子瓦特了?
魏牌高山这车,一上来就奔着30万+去了,这价格放在MPV市场,那绝对是“高攀不起”系列。
你看看隔壁,增程车型价格都快卷到地板了,长城这波操作,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消费者买不买账?
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大家都精打细算,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则省嘛。
可长城为啥这么“刚”?
2023年上海车展,长城直接把Hi4电四驱技术的“底裤”都给扒了,各种细节全盘托出,摆明了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真东西,不是靠嘴炮。
说白了,Hi4的核心就是“全工况效率最优”,双电机加上智能能量管理,效率杠杠的,这可不是那些增程方案能比的。
而且,长城还有柠檬、坦克、咖啡这些模块化平台,能灵活搭载各种动力,技术储备那叫一个深厚。
你品,你细品,这技术,这实力,难怪人家敢放话“不做增程”。
长城这盘棋下得有点大。
早在2021年,人家就发布了氢能战略,还整出了首款氢燃料电池车型,这是要押宝未来啊!
长城掌门人魏建军就说了,氢能源才是王道,增程啥的,都是过渡方案。
“不做增程”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人家能源转型大战略的一部分。
这就像玩游戏,别人还在新手村打怪,长城已经开始研究终极装备了。
更有意思的是,长城对“智驾”的理解,也和别人不太一样。
现在新车发布,不提个“智驾”都不好意思,恨不得把自动驾驶吹成神。
但长城偏偏很务实,觉得“智驾”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安全性和便利性,而不是搞噱头。
魏牌高山也是,辅助驾驶功能那是相当完善,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啥的,该有的都有,但人家就是不跟你玩虚的。
长城智能驾驶的负责人也说了,他们会继续加大投入,但不会过度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Hi4技术这事儿,还真有点“蝴蝶效应”的意思。
长城这么一搞,其他自主品牌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技术路线了。
有些原本打算搞增程的,现在也开始加大在插电混动技术上的投入。
甚至还有一些品牌想跟长城合作,共享Hi4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长城这波操作,最终还是要回归用户体验。
魏牌高山定价这么高,是因为人家在底盘调校、NVH控制、智能安全配置上下了血本。
人家的目标用户,是那些真正注重品质和驾乘体验的家庭用户,而不是只图便宜的消费者。
长城汽车就是想告诉你:我们不玩虚的,要的就是真材实料。
长城“不做增程”也并非毫无风险。
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技术路线的选择最终还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如果长城的技术实力和战略前瞻能够经受住考验,那它就能在新能源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赢家。
但如果长城判断失误,那它可能就要面临更大的挑战。
魏牌高山敢站出来说“不做增程”,这不是无脑对抗趋势,也不是单单用价格优势和虚假宣传搏命生存,而是提前几年看透了趋势。
当别人还在用价格优势和虚假宣传搏命生存的时候,长城已经用Hi4完成了体系化降维打击。
它甚至都可以大方地告诉你,自己不会用智驾卖车,不会用增程降价,因为不需要。
长城汽车的未来会怎么样?咱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