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在咱村的鸡鸣台遗址跑着玩,也不知道这里竟然是当年刘邦操练兵马的地方,在家门口河里摸鱼、洗澡,原来是京杭运河南北运粮的泗水故道。8月28日,在微山县张楼镇湖陵村,村民蒿继杰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之前谁能想到咱自己村子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渊源,现如今了解了,大伙儿自豪感也随之而来,都说那得继承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把咱村建设得更好。”村党支部书记王昌全接过话说。
而发现、挖掘、研究这些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湖陵村人、微山县退休老干部王洪军,64 岁的他戴着一副老花镜,眉眼间带着笑意,说自己当年因为多种原因没能上大学、心留遗憾,所以后来一直喜欢看书学习、多学文化,去年要出书才学会了电脑打字,也没有什么值得赞扬的,而一谈起村子的历史,他就滔滔不绝。
“通过查找翻阅梳理古籍,我们发现,咱们湖陵可是济宁市最早设置的县。”王洪军告诉记者,史志典籍对湖陵古城多有记载,《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湖陵县,春秋宋湖陵邑。”《汉书·地理志》:“湖陵属山阳郡。”《后汉书·郡国志》:“湖陵即湖陆,章帝更名。”《三国疆域志》:“湖陵之名,始于秦,汉代因之;王莽改为湖陆,而东汉兴,仍复旧名。”自战国宋国城邑至南朝刘宋入高平郡方与县止,其间近千年,湖陵均作为县级行政区划而存在。而近年在湖陵城遗址相继出土的瓦砖、陶器、青铜器和汉画像石等文物则证实了这一点。
“原来咱们从老祖宗那会儿就很有名。”全村老小格外欣喜的时候,王洪军没有停下探究的脚步,从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旧版《沛县志·古迹》、康熙版《鱼台志·古迹》和周边民间传说中,他发现村东的鸡鸣台是当年刘邦操练兵马筑的土台,每逾五更,便有一只金色雄鸡在练兵台上啼鸣,声闻数里。刘邦每闻鸡鸣,便睡意尽消,精神抖擞操练兵马。刘邦悟道:是上苍助我灭秦剪楚成其大业,遂书“鸡鸣台”三字刻石记之。
而位于村东南角的湖陵寺,大雄宝殿碑文记载建于晋代,千百年来,一些文人雅士前来古城、古寺游览写下了众多凭吊怀古的诗篇,1971 年,因建学校被拆除,2013年,在王洪军和其他村中元老的带领下,在原址又恢复重建了湖陵寺,再现了这座千年古寺的风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访胜寻古的绝佳去处,最受广大游客和专家称道的是二十八尊泥塑罗汉和大雄宝殿的彩色绘画。
去年,王洪军编纂的《湖陵城》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挖掘传统文化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王洪军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从 2012 年他退休回村,便和党支部、村委会一起协商,制定明确村里家风家规,在这样一个民风朴实、治安良好的渔民村,当然得到热烈响应。记者看到,村里四大姓,都把各自的家风家规装裱起来,其中王氏家风为“崇孝道、讲诚信、行慈善、笃勤俭、重教育”,家规为:“秉持忠义,正心端行;尊纪守法,诚实宽容;谦恭待人,举止文明;尊老爱幼,每日三省……”
“渔村啊,缺人才缺知识。”为此,王洪军特别崇尚教书育人。2000 年,王洪军带头捐款在村里建了小学。并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背诵 150 篇诗词名篇。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越发重视教育,村里每年都设有专项奖学金,高考优秀者更有奖励。
现在,王洪军正着手编写湖陵村志,他说希望有本村志,给后人讲述村子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还希望村子能够按照“中华古村”的定位规划,被更多人知晓。“国庆节后初稿能拿出来,预计明年村志就出来了。”言语间,王洪军带着自信与憧憬。(张誉耀 陈雷 满桂丽)
来源|《湖陵古今诗文选》
编辑|苏平 卜玉叶
审核|刘迎水 王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