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太白湖文化发展促进会赴高新区东贾村农耕文化博物馆考察交流,博物馆负责人张书国热情接待了考察人员一行。
东贾村位处济宁孟子大道与济邹路之间,北邻洸府河,在这林木葱郁,绿色掩映,盛产瓜果的土地上,坐落着一座农耕文化博物馆。而张书国正是这座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创始人。张书国同时也是济宁市高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济宁市任城书协副主席,他还是济宁市非物资文化遗产发展协会理事,非遗传承先进个人。作为东贾村人,乡亲们都认可他这位文化人,文化人就办文化事,而创办赧稼村农耕文化馆正是张书国所办的最具“文化含量”的事。
在张书国的带领下,我们进入了一片约百亩菜地和果园的腹地,打开宽敞院子的大门,便看到了农耕文化博物馆,打开文化馆的大门,扑面而来的是朴拙、厚重、挟裹着泥土味浓浓的文化气息,满眼的古石碑、出土文物、老物件的有序陈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高大宽敞的展馆里,摆放了传统农业生产耕、种、收所常用的一些农器具,铧犁、耙、镢头、锄头、铁锨、镰刀、耧、打铁用的砧子、风箱、打麦场上的木杈、木锨,木制轱辘的马车、独轮车、马灯、油灯,老式的条几、桌椅等,种类齐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还有在他村内出土的一些春秋与汉代的石碑和画像石,完好的秦砖,陶器、瓷器、破碎的瓦罐、瓷片等,具有很高的考古、收藏、观赏价值。同时展览着利用本村的资源,制作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制品。
听着张书国对这些器物的来历背景如数家珍,让考察人员恍若进入了时光深处,感受到历史中仍未散尽的烟尘。太白湖文化促进会负责人对农耕文化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赞叹不已,并表示农耕文化不仅是济宁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它的发掘和保存十分具有历史意义。正如太白湖新区的河湖文化、渔家文化、太白文化、廉政文化等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样,农耕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丰富资源,在现代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