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 称丨黑瞎子白菜
功 效丨镇咳,祛痰,平喘
有一个故事,名字叫《植物小暖炉》。故事讲述南美洲中部冻结的沼泽地里,有一种名叫“臭菘”的花朵,它相貌平平,身材矮小,不受欢迎。它独特的气味使得动物们避之不及,就连勤劳的蜜蜂也对它的花粉敬而远之。随着天气逐渐变冷,两只蜜蜂被冻得瑟瑟发抖,无处藏身,而臭菘却不计前嫌,大方地邀请小蜜蜂到自己的花朵中取暖。这两只蜜蜂在无计可施之下,只能无奈地躲进了臭菘的花朵中。于是,它们终于领略到了臭菘的神奇之处,无论外界多么寒冷,臭菘的花苞内始终温暖如春,真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小暖炉’。
臭菘是天南星科臭菘属的一种宿根草本植物。它喜阴湿环境,主要分布在东北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生长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潮湿针叶林或混交林下,尤其在沼泽地段大片生长。臭菘开花甚早,四月中旬依旧寒冷的时节,它们便勇敢地绽放于寒风之中,且喜欢群聚而生,即便叶子尚未抽出,只需短短数日,花朵便已竞相怒放,高约十五厘米。花朵自土壤中挺拔而出,茎干隐于泥土深处,佛焰苞中部微张,窥见黄色卵圆形结构,乃臭菘之肉穗花序,生于花序柄,两性花并蒂而生。花朵片状结构质地较厚,表面光滑,呈暗紫红色,布满不规则的黄灰斑点与条纹;顶部尖锐似鸟喙,中部膨大如卵状,半展之际,形似温暖的婴儿襁褓,基部微微交叠。在花序枯萎前,卷曲的嫩叶菜钻出地表。它先开花,再出叶,随后叶子也不怠慢,长得很快也很大,叶子宽幅可达三四十厘米,肥厚而饱满,犹如放大数倍的白菜叶,茂盛至极,足以将花朵完全掩映于绿叶之下。臭菘的佛焰花序独具一格,暗青紫色的佛焰苞犹如一艘神秘莫测的空中巨舟,巧妙地隐匿着肉穗花序,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花朵外观奇特非凡,那“巨大”的花瓣显出沉甸甸的厚重感,令人叹为观止。佛焰苞的尖端是个倒弯,可以保护花朵。据说佛焰苞的颜色花纹模拟林下的阴影,是一种保护色。佛焰苞的尖端是个倒钩,细心守护着里面的花。

臭菘因其独特的产热机制而闻名,能在冰天雪地中开花,它的机制涉及特殊的产热细胞和酶,这些细胞和酶能将植物体内的脂肪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大量热量。这种热量的产生使得臭菘的佛焰苞在环境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仍能维持在大约23°C左右,从而吸引昆虫前来传粉。它的花期可持续长达两周。这种植物的发热能力使得花序能够融化冻土、钻出地面,为花朵的发育和授粉提供必要的适宜温度。臭崧开花后会散发强烈的臭味,叶子揉碎了也有刺激性气味。但是,臭菘拥有一项令人称奇的“绝技”——花中自藏“暖气”。在开花的过程中,它的肉穗花序通过名为“抗氰呼吸”的代谢过程释放出大量的热,使得花内温度高出周边温度。在发热植物界中,臭菘无疑是个中翘楚。即便在0℃以下的酷寒环境中,臭菘依然能保持花序温度高达20℃以上,与外界的冰冷形成强烈反差,温差之大,令人惊叹,也因此被誉为“温血植物”。花朵高温如同暖阳,助力臭菘轻松融化冻土,揭开覆盖其身的冰雪被褥,迎来新生。因此,在中国东北的林间沼泽中,臭菘总是率先绽放,成为早春的第一抹亮色。臭菘之名并非徒有虚名,高温之下,其花朵的臭气愈发浓郁。尽管其花味不佳,却意外成为某些昆虫的迷恋,因这里正是它们梦寐以求的避寒天堂。它宛如磁石,吸引着那些刚从冬眠中苏醒的小昆虫,让它们群集于此,共享这片温暖的“避寒乐园”。当臭菘雌性部分蓄势待发,准备受孕之时,植物的温度会攀升至顶点;而雄性部分则在释放大量花粉后,生长步入暂停阶段。显然,生热作用的首要任务是守护那脆弱的胚珠,避免其遭受严寒的侵袭;同时,它还会释放出臭菘独有的腐臭气息,以此来吸引传粉者的注意,进而极大地提高授粉的成功率。
山里野花野草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都无法发热,其“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天南星科有几种植物的花朵或花序,也能产生大量热量,温度明显高于气温,因此,它们被称为发热植物,其温暖的花朵或花序就像自然界的‘温暖港湾’,吸引着传粉昆虫前来避风取暖。花朵绽放时,温暖的花序加速了‘芬芳’分子的挥发,早春的昆虫仿佛受到了‘意外的邀请’,纷纷前来探访,不经意间就完成了传粉的使命。植物学家发现,在寒冷环境下,一些植物通过“发热”机制来提高自身对严寒的抵抗能力。例如,生长在严寒地区的植物,如雪莲和银莲花,也能够在寒冷中开花。它们的花朵温度比外界高,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植物免受冻害,还能促进花朵气味的挥发,吸引对热敏感的昆虫前来传粉,从而有利于植物的繁衍。与天南星科的许多植物不一样,半夏、白菖蒲等也是会发热的,唯一的区别是,它们在夏天发热,而臭菘在冬天发热。

你给我授粉,我给你御寒。这或许正是臭菘生生不息、繁衍不息的奥秘所在。
春天到了,乍暖还寒,臭菘与时间开始赛跑。它必须非常迅速地生长,抢在乔木变得枝繁叶茂、遮挡能量来源——阳光之前完成出土、生叶、开花和繁殖,快速走过大部分的生命周期。于是,臭菘便在其他植物因寒冷而减缓生长步伐之时,凭借其独特的生热作用,加速了自己的代谢进程。
初闻其花,鼻息异味缭绕,轻轻撕开臭菘的叶片,一股与臭鼬相仿的气息猛然扑面而来,让人难以忘怀。“臭”这种味道帮它吸引来花粉传播者,如蜜蜂、石蝇,同时也阻止大型动物骚扰。“菘”是大白菜的古称,臭菘开花后散发恶臭,所以有了“臭菘”这个形象的名字。长白山的臭菘在民间称作,黑瞎子白菜。为何得名黑瞎子白菜?黑瞎子,乃黑熊之别称。此别称听来别致,或因叶宽如白菜,其叶色深邃,仿佛被山林中的黑熊不经意间留下的手印,故而获得了这一雅致的名称。
初春积雪还未曾融化,恰逢周六,我又奔往净月公园徒步了。我在栈道附近的沟壑边发现一个个“温暖的洞穴”,几朵紫红色的佛焰苞破冰而出,臭菘的绽放以生命之力绘就奇迹,于皑皑白雪中挺拔而立,彰显傲骨,只是臭菘周遭积雪消融,皆因佛焰苞散发热量,温暖守护着花蕾。因为雪未化,花已开,臭菘是春天到来的标志。我悄然蹲下,与臭菘花默默对视,它虽无艳丽之姿,却以独特魅力,悄然汇聚周遭所有的目光。其实,它的根茎粗大,早已深深扎入地下。然而,令人难以置信,即便那肥硕的根系深埋于冻土之下,其花朵与叶片仿佛无视寒风凛冽,肆意盛开,无拘无束,尽显生机。花朵初时展现雄性魅力,慷慨地释放着花粉,随后,那些花粉块奇妙地转变为柱头,静候着花粉的归来。蜜蜂对它们情有独钟,然而,对于花蜜的存在,蜜蜂或许有着自己的判断,而我,对于臭菘是否能孕育出甘甜的花蜜,始终抱有疑虑,甚至暗自猜想,它的花蜜或许也隐匿着一缕不易被捕捉的异味。其花序本身的形态并无太多出奇之处,倒是散发出的臭味让人印象深刻。当我轻轻触碰那柔嫩的花瓣,一股宛如春日微风般的气息瞬间渗透指尖,仿佛将我整个身心都温柔地包裹在春天的怀抱之中。臭菘又宛如雪野中的一盏温暖明灯,以其不可思议的热量,默默地消融着四周的冰雪,向世人彰显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朽的奇迹。

民间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在一个古老的村庄,村民们经常受到恶灵的侵扰,生活不得安宁。一天,一位智慧的老者在森林深处发现了一种散发臭味的植物,他将其带回村庄,并告诉村民们,这种植物可以驱赶恶灵。村民们按照老者的指示,将臭菘种植在房屋周围,果然,恶灵再也没有出现过。从此,臭菘成为村庄的保护神,也被人们视为驱邪的象征。
臭菘全身含毒,即便是牛马也对它退避三舍。一位经验丰富的草药师发现了一个秘密:村民们在森林中受伤时,会本能地寻找臭菘的根茎来敷伤口,利用其显著的消炎止痛的效果。尽管臭菘的气味强烈到足以引起呕吐,但它在传统医学中被广泛认可,用于治疗包括哮喘、癫痫、咳嗽和风湿病在内的多种疾病。
臭菘虽味道不佳,却以其直面严寒、傲然挺立的坚韧姿态,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心生敬意,仿佛能从它那不屈的精神中感受到丝丝温暖与力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 | 陈凤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2020年获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建区60周年长白山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志愿者”称号。
初审 | 陈嘉琦、李书豪
复审 | 魏星华
终审 | 韩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