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有多大概率得癌?医生直言:头发变白不易得癌?你怎么看?

伍科普 2025-04-19 11:21:0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人老了头发白,哪像得癌的样子?”村头老张头抖着旱烟杆子,嘴里嘟囔着。

这话听着像是民间土话,偏偏最近却被不少人当了真,说头发白了反倒不容易得癌。听起来像那么回事,可真要较起真儿来,到底一生中有多大概率得癌?白头发真能避开癌症?

咱今儿就掰扯掰扯这事,不为别的,只为让人心里有数,别一边怕得癌睡不着觉,一边又信些稀奇古怪的说法。

得癌这事,不稀奇,稀奇的是你还觉得它离你远

咱们先来讲个扎心的实话:一个人一辈子得癌的几率,大概是三分之一,甚至更高。

这不是我吓唬你,是实打实的数据。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报告》,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超过45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300万例。

换句话说,平均每分钟就有8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你要是住在农村、年纪过了五十,抽烟喝酒没个数,饭菜老油重,晚上常熬夜,那你得癌的几率可不是三分之一,是奔着一半去了。

城市人日子精致点,有时候反而更焦虑,天天盯着体检报告看肿瘤标志物,结果查出点啥也吓得不轻。

但不管你是哪类人,癌症不是稀罕病,它是常见病,甚至可以说是慢性病的一种终点。

不是说今天你不疼不痒就跟癌没半毛钱关系,咱身体里每时每刻都在长“变异细胞”,只是大多数都被免疫系统给铲了。

白头发,不是护身符,更不是不生癌的“标志”

话说回来,这“白头发不容易得癌”这话咋来的?有些人说白头发是“细胞老化”的表现,而癌症细胞是“不老不死”的,所以白头发代表你身体不容易“长疯细胞”。

听起来有点那么回事,但这说法太片面了,甚至有点误导人。

头发变白,主要是毛囊里的黑色素细胞罢工了。这跟免疫系统、基因修复、细胞凋亡机制关系不大。

你头发白得早,可能是遗传,也可能是熬夜、压力大、维生素缺乏,但跟癌症的风险,没有明确的直接关系。

反倒有研究发现,有些癌症患者,尤其是肝癌、胃癌、肺癌早期,头发也可能提前变白。

但这不能说是“保护”,只能说是身体“透支”的一种外在表现。

所以啊,别再拿头发颜色来当身体健康的晴雨表了,这就跟说“胖的人不容易得癌”一样,听着直白,实则没谱。

癌症,不是一道“砍头题”,它是积年累月的账

这年头,说得癌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突然”得癌的少,大多数都是长期不良生活方式“积出来”的账。

你看,70%以上的癌症,其实都跟生活习惯有关。

像肝癌,很多是乙肝病毒、酒精肝拖出来的;胃癌,多是老吃腌菜、烧烤、爱喝烫汤,胃黏膜年年受刺激;还有肺癌,九成以上都和抽烟脱不了干系。

癌细胞不是一夜冒出来的,是你身体里某种机制失控了,日积月累,最后“长歪了”。

有些人年轻时不把身体当回事:三天两头喝酒,天天熬夜打牌,感冒了也不去看,胃疼了就忍着,牙疼了拔一颗算了。等上了年纪,才发现哪哪都不好使了。

可惜这时候想改,也晚了。

别把癌症当死刑,它其实更像“慢性债”

说起癌,很多人就心里发慌,以为得了癌就是“判死刑”。

其实这想法早过时了。

现在医学进步了,早期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可达到70%以上,有些癌症如甲状腺癌、前列腺癌,甚至能活得比普通人还久。

你要是发现得早,处理得好,癌症就跟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可以管理的慢性病。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不是怕癌,而是怕听到“癌”这个字,结果一怕就不去查,一不查就发现晚了。

我见过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得了早期胃癌、肺癌,做了个手术,日子照样过得自在。

也见过五十多岁的人,拖着不查,等咳血、黄疸、腹水,才来医院,那时候就晚了。

所以说,怕癌没用,识癌才关键。

你要知道它从哪来、怎么长,才有机会早些发现。

咱老百姓最容易忽视的几个“癌苗子”

说到底,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一步一步“养”出来的。

下面这些,就是咱平常人最容易忽略的一些“癌前信号”。

长期胃胀、嗳气、饭后烧心 —— 小心胃癌。

尤其老吃腌菜、爱喝酒、抽烟的,胃黏膜早就被折腾坏了。

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便秘交替 —— 别只当痔疮看,可能是肠癌前兆。

咳嗽三个月以上、痰中带血 —— 别说是“老毛病”,查查肺子去吧。

皮肤老长不好的伤口,特别是脸、手背位置 —— 查查是不是皮肤癌。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乏力、发烧 —— 这些“虚症”可不是虚,可能是癌在“偷能量”。

这些信号,不是要吓唬你,而是提醒你别装糊涂。

人有病,不怕早发现,就怕撑着不看。

医生眼里的“抗癌高手”,往往是这类人

说句实在的,咱当医生这么多年,见得多了,发现那些抗癌成功、活得长的人,身上都有点共性:

第一,对身体敏感,哪不舒服早早就医,不拖拉;第二,不信偏方,也不听风就是雨,愿意听医生的;第三,不管得了啥病,心态都稳得住,不慌不躁,愿意配合治疗。

我见过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肺癌切了半个肺,回家后种菜、晒太阳、每天写日记活得比年轻人还精神。她说:“我这身子是借来的,得还好好用。”这种心态,真是治病的好药。

说到底,癌症不挑人,但你得学会挑日子过

你问我“怎么防癌”?我不说那些老三样,不说“清淡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那说了你也不听。

我只说一句:你得学着跟自己和解,别老跟身体对着干。

别熬夜,不是为了养肝,是为了你第二天不迷糊。

别老吃大鱼大肉,不是因为胆固醇,而是你肠子受不了。

别喝闷酒,不是怕伤胃,是怕你伤心没人知道。

人这一辈子,最怕不是病,是你明明知道该怎么活,却偏要作着活。

医生的“偏方”:不是药,是你对生活的态度

说到底,我治了几十年病,最好的药不是药,是人能服老,能听劝,能自个儿长记性。

你要问我什么最防癌?我告诉你:

“能吃能睡能笑,能拉能尿能喘气”。

这六个字,顶半本医学书。

别再信啥“白头发不容易得癌”这种事儿了,真的不靠谱。

头发白不白,跟你得不得癌,差得远着呢。

最后一句话:别怕得癌,怕的是你不懂它

癌这种病,早不是什么“天谴”,它是你生活方式的回音,是你身体给你拉的警报。

你要是听懂了,它就不再可怕。

咱这代人,总说“命里有时终须有”,但命不是定死的,你怎么活才决定你怎么走。

参考文献:

1.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年报2022》

2.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国肿瘤防治现状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多学科

1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