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A告别一线,苏霍伊时代在中国空军渐行渐远

沐沐熬夜 2025-04-22 17:01:03

歼-11A战斗机的003号机出现在了空军大学,它已经摇身一变,成了部队的教具。这意味着,苏-27/歼-11战斗机正在逐步退出空军的作战序列,中国空军的苏霍伊时代,正缓缓落下帷幕。

说起11号工程,那可是上世纪咱们最大的武器装备引进项目。上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引进了苏-27SK战斗机,1992年,首架24架就交付了。那时候,咱们自己的歼-10战斗机还在研制中,而台湾地区已经从美国和法国买了不少F-16BLOCK20、幻影-2000-5战斗机。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咱们决定引进苏-27SK战斗机生产线,争取在90年代末形成三代机的批量生产能力,让部队的主战装备能快点升级换代。

1996年,中俄双方达成了苏-27SK战斗机生产线转让协议,这就是咱们说的11号工程。这可是咱们引进武器装备里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实施,让咱们空军的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也极大地推动了咱们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按照协议,俄方先提供了20架散件,咱们中方来组装,打通生产线后,就能达到年产15架的生产能力。咱们原计划是采购200架歼-11A战斗机,这些战斗机本来要在2012年之前全部交付。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好转了,就开始调整对外军事合作政策,在许多关键领域都进行了收缩。具体到11号工程,就是俄方不愿意开放火控系统源代码,这意味着歼-11A战斗机以后的升级、维护都得依赖俄方。而且,在11号工程的改进和升级工作上,俄方也拒绝咱们中方参与深层次项目,咱们除了出钱,几乎没什么能做的。在这种情况下,11号工程已经没法继续下去了。最终,在2005年,咱们在生产了105架歼-11A战斗机之后,就停止了生产,转而发展全国产化的歼-11B战斗机。作为补偿,咱们还向俄罗斯买了100架苏-30MKK/MK2战斗轰炸机。

其实,咱们放弃歼-11A战斗机的生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技术水平已经落后了。歼-11A相当于苏-27SK战斗机的水平,机载雷达是NO01雷达,天线还是卡塞格伦天线,甚至还不如歼8III战斗机的1471火控雷达。航空电子系统架构也比较陈旧,数据总线只相当于美国ARINC429和国内HB6096的水平,跟歼-8Ⅱ(02)批和歼轰7差不多。不过,新世纪后,咱们国内的航空电子综合系统、机载PD火控雷达都成熟了,涡扇10涡扇发动机的研制也取得了突破,这样咱们就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改进和升级歼-11A了,不用再依赖俄方。

实际上,歼-11A本身的升级咱们也没直接找俄罗斯,而是跟白俄罗斯588厂一起,进行了苏-27、歼-11A飞机的升级,这就是苏-27综合改装工程。后来,咱们又靠自己的力量对歼-11A进行了改进,比如加装了导弹逼近告警系统,提高了它的战场生存能力。

随着歼-10、歼-11B战斗机的批量生产,以及歼-20隐身战斗机的研制成功,歼-11A战斗机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功成身退了。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