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菲律宾再次在南海问题上“兴风作浪”,为了在关税和贸易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两国决定从4月21日起,展开一场代号为“肩并肩”的联合军事演习。这场演习虽然名义上是例行军演,但规模和国际化程度却堪称近年来之最。美菲两国不仅派出了大量兵力,还首次邀请了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参与,更是有16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到场“观摩”。演习地点选在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巴丹群岛以及南海争议海域,最近处距离台湾不到200公里,其针对性可谓一目了然。
从技术原理上来看,这款炸弹与氢弹有着本质的区别。氢弹是利用原子弹作为“扳机”,通过核聚变来释放巨大能量,从而产生毁灭性的破坏。而这款炸弹则是通过常规炸药触发氢化镁分解出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燃烧,形成高温火球,进而产生破坏力。因此,它本质上仍然是一款常规炸弹,与美国的“炸弹之母”和俄罗斯的“炸弹之父”属于同一类别。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美菲联合军演的次日就成功试爆这款“非核氢弹”,显然具有相当的针对性。这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巧合,更体现在其应用前景上——这款炸弹似乎是为打击美航母舰队“量身定制”的。例如,我们可以将其技术集成于反舰导弹,如鹰击-18,一旦击中目标,将产生持续高温火球,其覆盖范围和持续时间都远超传统弹头。这将大幅增强反舰导弹的威力,或提高其射程和携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