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思学院|为什么员工要抵制精益管理和改进?

小优谈质量 2025-04-15 12:14:30

很多企业在推行精益改进时,都会遇到员工的抵制,这是正常不过的事。面对这种情况,管理者和精益推行者常常感到困惑:明明是为了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为什么员工却不积极配合呢?

其实,这正是我们最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习惯于从管理者或公司的角度看待精益改进的好处,却很少真正站在员工的位置去考虑和思考:

员工从精益改进中,到底能获得什么?又会失去什么?一、员工眼里的精益改进:先说可能的坏处

从员工的视角看,精益改进经常意味着:

工作强度可能加大:员工常常误解精益就是“压榨”,管理层要缩短周期、减少浪费,很容易联想到会被要求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

既有习惯和舒适区的被打破:改变对每个人来说都不轻松,员工已经习惯于原来的工作方式,新方法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从头学习、适应和磨合,很多人因此产生抵触心理。

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感的威胁:员工可能担忧精益推行后,工作岗位的价值变低甚至被替代,效率提升了会不会导致裁员或降低收入?这直接威胁到他们的安全感。

缺乏参与感,觉得被动执行:很多精益改进是从上到下推动的,员工在整个过程中很少被真正听取意见和需求。他们会感觉自己只是管理层达成目标的工具,完全被动参与。

二、员工眼里的精益改进:他们可能获得的好处

不过,精益改进对员工来说也并非全是坏消息。如果推动得当,他们也可能获得很多好处:

工作变得轻松简单:当流程变得更加顺畅高效,日常工作中无意义的繁琐步骤减少,员工的工作负担反而可能变得更轻,效率更高,压力更小。

个人能力得到提升:精益推行过程中的培训、改善和学习,实际上可以让员工的个人能力显著提高。他们可能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甚至提升个人职场竞争力。

工作环境的改善:精益追求现场的整洁有序、安全舒适,长期来说,这种环境会给员工带来更好的工作体验和身心感受。

参与感与成就感的增强:如果员工被有效地邀请参与到改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想法和方案,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成就感,也更愿意主动推动精益的落地。

三、为什么员工依然抵制?根源在哪里?

当我们把这些好坏一并摆到员工面前时,就能清晰看出问题的根源:

沟通不足与信息不透明:员工不了解或不相信精益改进带来的积极变化,因为管理层缺乏有效沟通,员工天然产生抵触。

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和保证:如果精益改进最终带来的效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脱节,比如裁员、降薪,员工自然会反感和抵制。

没有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当员工始终是被动的执行者,改善过程缺乏员工自己的声音,改变就会被视为一种负担和压力,而非积极的机会。

四、如何才能让员工不再抵制?

要解决抵制问题,我们要做到:

充分沟通:精益推行时要充分告诉员工改进的意义和好处,坦诚地沟通他们关心的问题,化解焦虑。

建立激励机制:将精益改进与员工利益紧密结合,比如分享改善后的收益、提高奖金、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给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让员工深度参与:真正邀请员工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改善的主导者之一,而不仅仅是执行者,这会让员工产生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

建立安全感与信任:明确承诺不会因精益而裁员,确保员工基本利益不受损,这样员工才有动力接受和推动精益改进。

只要管理者和精益推行者愿意真正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思考,充分理解员工的顾虑和需求,就能更顺利、更持久地推进精益改进,也让员工从抵触变成主动拥抱改变。

毕竟,精益不是要让员工变得更累,而是要让他们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成就感。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