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ella 已死”— 这样的宣言在过去两周来不断被反复提起。举办于加州印地奥市、为期两个周末的科切拉音乐节一个周末便能吸引超过 12 万的人流量,然而其中真正为现场演出而来的人却越来越少。贩卖人造生活风格、阵容越趋商业化等评论铺天盖地而来,让人趋之若鹜的实力与魅力似乎不如从前。但,Coachella 真的会垮吗?或许没那么简单。
Coachella 的崛起要讨论 Coachella 的崛起,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前辈 —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Woodstock)。从 1969 年宣扬爱与和平的摇滚盛会,到 1999 年沦为展现人性失控与罪恶的野蛮之地,见证了一场音乐节既能大起,也能大落。在 1999 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事件落幕的几个月后,一个名为“Coachella Valley Music and Arts Festival”的全新音乐祭带着满腹野心而来,演出阵容里多是个性独立音乐人,较为知名的有 Beck、The Chemical Brothers 和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等。
活动举行的短短 60 天前开始宣传,一张门票 50 美金,一共售出 25,000 张,最后 1999 年的 Coachella 惨赔了 100 万美金,受挫到隔年直接取消举行。后来他们在 2001 年卷土重来,终于做出了点声色,隔年便由一位神秘富翁买下经营权,也是我们今日熟知的 Coachella 的真正起点。
Coachella 的神秘幕后老板 — 那个被誉为“美国最边缘富豪”的男人
Philip Anschutz,1939 年生于堪萨斯小镇,以石油和铁路起家,典型的美国中西部保守派。从石油生意中收获巨额资本的他在 2000 年代初将投资眼光放到了体育和娱乐产业,首先收购的是三家破产的电影院,后来被改造成了 Regal Cinemas,美国最大的连锁影院之一,2022 年时全球共有 505 家影院。
根据《Business Insider》报导,在 Anschutz Corporation 旗下子公司 Anschutz Entertainment Group(AEG)如今运营的业务之中,我们听过的可不少:洛杉矶湖人(三分之一的股份)、Crypto.com 体育馆、伦敦 U2 体育馆,另外还有全球超过 90 家的夜店和俱乐部,超过 25 场的音乐祭,还有一些豪华邮轮和五星级度假村等。
关于今年 83 岁的 Anschutz,最为人得知的是他高达 109 亿的身价,和他身为史上唯一自《富比世》杂志创立美国富人榜的 41 年来,年年上榜没有缺席的传奇身份。经济学家曾和《洛杉矶时报》这么形容过他:“Philip Anschutz 有点像《绿野仙踪》裡的奥兹国巫师。他几乎从不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却在洛杉矶拥有超乎想像的影响力。”
从 Live 音乐节,到网红打卡圣地Philip Anschutz 将 Coachella 收购旗下的 21 年来,经历过 Prince 惊喜翻唱电台司令〈Creep〉的 2008 年,由保罗麦卡尼、The Killers、The Cure 三大传奇共同担任 headliner 的 2009 年,Guns N’ Roses 久违合体演出的 2016 年,还有碧昂丝打破各项现场和线上观看纪录的 2018 年。于此同时,票价年年上涨、造成交通堵塞、住宿一房难求等现象已是常态,但许多人慕“名”而去或许不再是为了享受现场演出,更多是为了 Coachella的
巨型艺术装置、时尚品牌派对、奢华消费选择,参加 Coachella 的人们对于“Instagrammable”的期望越来越高,这何尝不像买了湖人队的场边票,却几乎都在滑手机一样?而在这样往主流和商业靠拢的趋势之下,不只是让对现场和独立音乐怀抱热情的乐迷们大失所望,就连演出者们也将开始衡量自己是更希望登上大舞台增加能见度,还是将力气放在经营自己的听众上。
但总归来说,树够大才能招风,好的坏的都是宣传,而 Coachella 就是音乐节中究极的话题制造机。尤其是今年,从 Frank Ocean 演出过程屡出状况,第二周甚至直接取消登台、Bad Bunny 在演唱过程中偷 diss Harry Styles 后隔周道歉,到 Zendaya 惊喜且久违的登台特别演出,甚至是 BLACKPINK Lisa 表演全程刘海维持完美状态都能能占据热门话题,让许多音乐文化评论家们看了都说,Coachella 不但离落寞还远,甚至之后新增第三个周末都有可能。
为什么音乐节不会死?而且听现场演出只会越来越爽?那还得归功于音乐节的本质 — 现场音乐。眼尖的乐迷们一定会发现,比起以往人们印象中一箱箱沉重的音响在舞台的两侧堆叠成墙,如今大型演唱会的音响相较细长许多,且是高高悬在接近舞台中央的上空位置。这样的不同不止于厂牌或者型号,而是声音工程师的巧妙安排。
“当我第一次听到直线型 Line Array 的时候,我就知道它会是未来。”Coachella 自 2001 年以来御用的声音工程设计师 Dave Rat 在与《Wired》的访问中说道。Line Array 声波效应的概念早在 1957 年便在文献中发表,却要直到约 40 年后来才被应用在音响上,也彻底颠覆了现场音乐的感官体验。
以往为了扩音到各个角落,我们会在舞台两侧,甚至是场馆多处角落设置音响。它们各司其职,音波朝不同方向发送,最后音波重迭处却会出现局部干扰,影响听觉品质。如今 Line Array 当道,迭放式的设计让音响仅放在舞台靠中央处,就能让整个场域中各角落所听到的音乐都能保持相同品质 — 平均、清晰、音量加大,涵盖范围也同样扩大,也进而腾出了给视觉效果的空间,为表演舞台设计带来了更多可能。
Dave Rat 最后这么总结:“当你认真思考之后会发现,我们想听音乐,但不想看到又大又重的音响。如果有天我们能把音响变透明,才是真正的胜利。”所以说,请把视线从手中荧幕上移开,把耳朵打开、心灵交给舞台,因为越来越精彩的视听享受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