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平台的两部动画作品却有着天壤之别。
一部动画《三体》豆瓣评分4.8,一部《中国奇谭》豆瓣评分9.5。
前者骂声一片,后者好评如潮。
“上美”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中国奇谭》打开了国产动画新天地,无疑是近些年国产动画的又一个高峰。
人民网评《中国奇谭》,可谓字字珠玑,说出了广大观众的心声。
首先说道,《小妖怪的夏天》《鹅鹅鹅》等故事,片名看似轻巧、可爱,剧情却后劲十足,对经典故事进行了新解读,呈现出一种“万事聊须付酣畅”的尽致。
的确如此,片名上与剧情内容上给人的反差之感,带来了意外之喜。
虽然它们都是改编自传统著作,经典IP,但是却有着传承和新意。
像《小妖怪的夏天》中“小猪妖制箭过程中被上级领导熊妖的粗暴对待;母亲对他这个外出打工孩子的怜爱与牵挂”等剧情,让青年观众与之产生了不小的共鸣;
而《鹅鹅鹅》剧末尾,并未展现原著中货郎对秘密的保守,而是以“你失掉了三只鹅”来嘲讽货郎对所见真与假的无力辨识。
小猪妖是浪浪山万千小妖中的一个,动画照进现实,以现代打工人的视角重新解构,不管是职场,还是家庭,都能够让人感同身受,引人共鸣,每一个打工人都是小猪妖,而每一个小猪妖也都是打工人。
《鹅鹅鹅》中的货郎最终一无所获,遭遇嘲讽,既是外在因素影响,更是内心不坚定造成的。大多数人都会患得患失,最终顾此失彼,甚至空手而归。
然后,又说道,创作者将“生与死”“虚与实”“善与恶”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投射到作品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命题的思考。
《小妖怪的夏天》中,最后的一出惊喜反转大戏,蕴含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思辨,当然更是对小猪妖给予了充分的人文关怀,善良终被温柔以待,失而复得的幸运给予了大众慰藉,对打工人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部短剧的温度。这不仅是剧情上的戏剧感设计,更是一种现实的关照,背后也是传统哲学的表达。
《鹅鹅鹅》中,最终一无所获的货郎,错过良机,一切付诸东流。“世态渔洋已道尽,人生何事不鹅笼”,幻中生幻、变幻无常才是世间的本质,酸甜苦辣的人生况味才是世间的永恒。在含蓄的意境中有着对大众的启迪,货郎的短暂遭遇道尽了人生的真谛,给人留下了无限遐想和启发。
《林林》中,猎人狭隘的是非善恶观导致了林林和人类的悲惨命运,人妖殊途,可是人妖都并非善即恶,传统文学作品中对这种是非观的表达有着太多,而如今用这部短动画重新演绎,依然让人唏嘘不已,最终只剩下了只剩林林与人类之子隔河相望的遗憾。
再者,在作品的叙事风格上,创作者也将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审美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小妖怪的夏天》中国画特征的环境塑造,清新又治愈,让人好似回到了梦中的童年;
看到《小妖怪的夏天》让人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是干净纯粹的不夹带一点杂质的时光,简单质朴,清新治愈,这不单单是传统美学的回归,更是融合了当下环境的一次重塑。
《鹅鹅鹅》中的意境化表达,人物与景物浑然一体,风格鲜明犀利。
从默片的形式,到声音的搭配,以及整个水墨画风的结合,让这个荒诞故事的诡异、迷幻色彩更加浓厚,丰富、拓展了观众的想象空间。营造出的悬疑感引人入胜,呈现出来的质感让人意犹未尽。
最后说道:《中国奇谭》作为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既传承了《大闹天宫》《天书奇谭》等优秀民族风格作品的神韵,又彰显出了新时代创作者的探索与创新,是“中式想象力”的一次集中展现。
过往半个多世纪,“上美”带给了大众一部部经典优秀作品,《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等,可以说每个人的童年里都离不开“上美”,如今再度归来,依然是王炸,既有着对过往动画的传承,也有着对新时代下的全新思考,方才做出了如此动画,让这部动画直接封神,成为了全年龄段观众喜爱的作品。
最喜欢第一个,第二个鹅鹅鹅的那个着实没看明白,第三个也还行
立帖为证,用不了几天就会有一大批家长抵制下架,原因就是吓到孩子了[笑着哭]
艺画开天真的好差,瞎掰掰吹牛第一
鹅鹅鹅[笑着哭]我也没看懂。
第三集要钱,我就不看了
以后看不了了,被家长举报了。
也就第一个还可以,都让这些装B的强行解读给升华了,你们要是不说我还以为第二集是讲婚外情的呢!狐狸心里装个兔,兔心里装个猪,猪心里又装个鹤。。。这不就是婚外情嘛。。旁白解释的也是有情。。就算没结婚也是脚踏两只船。。。最可怜的是狐狸,绿的一塌糊涂,最后还嘲讽路人这个旁观者[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真的不错,就是第二集有点诡异的感觉[笑着哭]
时间管理大师
猜一猜,会不会被脆弱的家长搞下架了呢[吃瓜]
没看过,但从画风来看,确实不适合小孩子看,这本来就不是拍给小孩子的,家长正确引导不就行了
夹带私货?就不能把人物形象做好吗??
第一集经典,第二集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