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亲口承诺,对华关税将大幅下降,中美关税战即将大结局?

希希的笔记 2025-04-24 02:30:02

美国总统特朗普又一次站在了白宫讲台上,话说得不轻。

“我们对中国的关税,将大幅下降,不会降到零,但一定是大幅下降。”语气不重,却释放出一个沉甸甸的信号。

难道,这场打了快七年的中美关税战,终于要见底了?

4月22日,特朗普透露自己希望和中国“非常友好”,并透露谈判正在进行中,这番表态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毕竟,从2018年起,美国陆续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10%、25%一路加码,最高的时候,平均税率超过145%。

中国当然没坐以待毙,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商品平均加征了125%的关税。

两边来回拉扯,市场震荡,企业叫苦不迭。

但最叫不动的,还是特朗普自己的经济账。

这几年,美国国内的通胀水平始终居高不下,消费品价格飙升,民众不满情绪高涨。

更要命的是,美联储就是不肯配合降息。

特朗普曾多次批评鲍威尔,可是美联储不是谁都能撼动的机构。它独立运作,就算总统也不能轻易干预。

鲍威尔坚持货币紧缩,控制通胀。但特朗普一心想刺激经济,低利率、高消费、强出口,这是他的“连任逻辑”。

两人理念完全对不上,这就导致了一个怪圈:特朗普在前头拼命降关税、放出口,美联储在后头死扛利率,市场像被人左右开弓,摇得头晕眼花。

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也被这场中美博弈搅得一团乱。

一些跨国企业为逃避关税,不得不将生产线从中国或美国撤离,转向东南亚或南美。

像苹果把部分产线转到越南,特斯拉也在印度建新厂。

可问题是,越南和印度能代替中国吗?基础设施、劳动力熟练度、配套产业,哪样不差得一大截?

结果就是全球供应链“剪不断,理还乱”。

一方面,企业“脱钩”的愿望强烈,另一方面,“离开中国”带来的成本暴涨又让他们骑虎难下。

更复杂的是,还有一群“坐山观虎斗”的第三方国家,在这场关税战里捡到了便宜。

巴西的大豆出口飙升,趁美国农产品被中国加税的时候,抓住了机会。

德国和墨西哥的机械制造企业,在两国互加关税的空档中闯进了新市场。

东南亚的小国如马来西亚、印尼,也承接了一部分中国溢出的订单。

但这种“顺风车”可不好坐,中美一旦谈妥,这些国家的“意外收益”立马就得吐出来。订单回流,产能过剩,代工厂关门,这不是没有先例的事。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夹在中美之间,站队很难,不站更难。

所以这场战争,从来不只是两国的事,它是一场全球经济的地震。

而这地震的中心,如今开始松动。

特朗普不仅在记者会上表态“将对中国降低关税”,还透露,“每个人都想加入美国市场,我们也欢迎中国。”

这番话与前一天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表态,形成了微妙的对比。

贝森特说,谈判“尚未正式启动”,还提醒这是一场“艰难的斗争”。

就在贝森特发言几小时后,美股大涨,道琼斯上涨近400点,纳斯达克创近月新高。

在这场“政治+金融+外交”的三维较量中,特朗普越来越像一个急于求胜的赌徒。

他明白,继续硬拼只会拖垮自己。

内有美联储钳制,外有供应链脱节,再打下去,对谁都不是好事。

何况,中方早已放话,任何出卖自身利益的交易,都是饮鸩止渴。

特朗普嘴上不说,心里却清楚,现在让步,是最体面的“退场方式”。

更何况,如果能和中方达成协议,不但能缓解国内物价压力,还能让经济止跌回升。

这对他的选情、对共和党的统一战线,都是及时雨。

一句“大幅下降”,是信号,也是妥协。

中美谈判还在继续,细节没人知道。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场牵动全球的较量,或许真的,快要见底了。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