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和孙悟空都有坐骑,为什么却偏偏不骑?看看他们坐骑是啥?

楚风文史 2025-04-09 05:01:5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古籍记载,天界神明往往拥有威武坐骑,彰显其尊贵身份与无上威严。

太上老君有青牛,二郎神有哮天犬,龙王有蛟龙,玉帝有麒麟……奇怪的是,佛教至尊如来佛祖与西游记主角孙悟空,虽各自拥有坐骑,却从来不骑。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奥秘呢?

坐骑:神仙的身份象征

在古代神话体系中,坐骑不仅是神仙出行的工具,更是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不同品级的神仙,所配坐骑各有差异。

天庭诸神骑乘祥云、神兽,地府阎罗驾驭黑白无常,而凡间帝王则拥有龙辇金舆。坐骑的种类、体量和稀有程度,直接反映了主人在神界的位阶和权势。

通常情况下,神仙的坐骑越是奇特强大,越能彰显其主人的威严和神通。

龙马承载河图洛书,青牛载着老子西出函谷关,八戒的"天蓬元帅"身份配有猪形坐骑,显示其曾经的天庭职位。

即使是最普通的仙人,也至少拥有一只白鹤或灵龟作为代步工具。

对于如来佛祖这样佛教至高无上的存在,和大闹天宫后封为齐天大圣的孙悟空而言,坐骑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必要的礼仪性配置。

实际上,这两位神通广大者几乎从不需要依靠坐骑移动,他们拥有比坐骑更快捷、更符合自身身份的出行方式。

空有坐骑的佛祖

梵文古籍《佛祖降生记》中描述,释迦牟尼王子诞生前,其母摩耶夫人曾梦见一头洁白如玉、拥有六根獠牙的大象从天而降,入腹孕育未来佛祖。

这一祥瑞梦境成为佛教绘画与雕塑中的经典场景,也是六牙白象与佛祖特殊联系的开端。

六牙白象自此成为释迦牟尼转世的如来佛祖象征性坐骑。

此象体型庞大,力大无穷,六牙齐全,白毛如雪,眼放金光。

它口中的六根獠牙更是佛法六度的象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传说其牙尖可穿透金刚石,足踏之处万物臣服。

在佛教造像中,常见如来立于莲台之上,背后是六牙白象托起的宝座,象征佛法威严与无上力量。

六牙白象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力大无穷却难以驾驭。

传闻其曾单蹄踏碎须弥山一角,惊得四大天王连忙阻拦。如此凶猛的坐骑,若无强大神通难以约束。

而佛祖长期居于灵山,参悟万法,极少外出游历人间。这六牙白象留在身边既无实用价值,还需耗费心力管束。

据《西天佛国图志》记载,如来见六牙白象无处安置,便将其转赠给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精通佛法奥义,神通广大,骑乘六牙白象游历四方宣扬佛法。此举一来解决了佛祖的烦恼,二来也为六牙白象寻得合适主人。

金翅大鹏鸟

如来佛祖另一坐骑金翅大鹏鸟,渊源更为复杂。

金翅大鹏鸟本为佛教护法神,与孔雀大明王菩萨为亲兄弟。传说大鹏鸟羽翼展开能遮天蔽日,飞行时引动九天罡风,神鬼见之退避三舍。

《佛门秘宝录》记载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远古之时,妖魔肆虐,天地混沌。孔雀大明王与金翅大鹏鸟兄弟二人降妖除魔,守护众生。

一日,孔雀大明王为救苍生,不慎吞下正在化身为光明普照世间的如来佛祖。

佛祖感其慈悲之心,不但不怪罪,反而封其为佛母,护佑世间众生。

此事之后,金翅大鹏鸟因妹成佛母,自己便成了如来佛祖的"舅舅"。

这层奇特的关系使得如来不便骑乘金翅大鹏鸟,否则有失尊严,贻笑天下。尽管名义上是坐骑,但双方更像平等的家人关系。

金翅大鹏鸟虽不为如来所骑,却在佛教体系中地位崇高。

《灵山威仪录》描述:"金翅大鹏鸟,昂首立佛前,护法降妖魔,威震三千界。"

连东海龙王见到金翅大鹏鸟都要礼让三分,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传说中金翅大鹏鸟最爱吃龙族,一日能吞食数百条幼龙。

猴王与牛魔王

花果山“齐天大圣”孙悟空,本领通天,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可翻十万八千里。如此神通广大的妖王,本不需要任何坐骑辅助出行。

《西游补遗》记载,猴王成为唐僧徒弟后,念及自己与诸多神仙都没有专属坐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虽说法力高强,但在神仙世界,坐骑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没有坐骑的齐天大圣,总觉得少了几分威风。

机缘巧合下,孙悟空在前往火焰山取芭蕉扇的路上,遇到了昔日的结义大哥牛魔王。

《火焰山异闻录》详细记录了这次偶遇:牛魔王当时正骑着一头通体赤红、双眼如金的奇异坐骑,引起了孙悟空的注意。

这头名为"避水金睛兽"的神兽,能喷火吐焰,避水而行,是牛魔王征战四方的得力助手。

孙悟空与牛魔王因芭蕉扇一事大打出手。

战斗中,猴王使出偷天换日之计,先将避水金睛兽迷惑,趁牛魔王不备将其坐骑偷走。

有了这头强大坐骑,孙悟空本以为日后出行会更加威风,却发现这头避水金睛兽并不适合自己。

束之高阁的二手坐骑

《西游真传》记载,孙悟空得到避水金睛兽后,试骑了几次便失去兴趣。

原因有多方面:首先,避水金睛兽虽然神异,但速度远不及筋斗云。

猴王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而避水金睛兽全力奔跑一日也不过数千里。对习惯了"闪现"般速度的孙悟空来说,这实在太慢了。

第二,这是从结义大哥处"借"来的二手坐骑。

虽然当时两人已反目,但毕竟曾共同征战。骑乘大哥的坐骑总有几分不自在,仿佛时刻提醒着那段破裂的兄弟情谊。

第三,避水金睛兽虽有避水能力,但孙悟空西行路上已有小白龙作为水路帮手。两兽相遇难免尴尬,甚至可能引发冲突。

《龙马缘》中提到,小白龙见到避水金睛兽时曾大发脾气,认为猴王是嫌弃自己才另寻坐骑。

为安抚小白龙,孙悟空只得将避水金睛兽送回花果山,交由猴群看管。

最后,避水金睛兽智力有限,不如猴王的猴子猴孙聪明伶俐。

《花果山志异》描述:"金睛兽虽力大无穷,却不解人言,难与交流。大圣欲教其变化之术,竟难入门,实为憾事。"

孙悟空作为齐天大圣,实不宜骑乘如此愚笨的坐骑,有失身份。

《——【·结语·】——》

神话传说中如来佛祖与孙悟空这两位强者的坐骑故事,看似奇特却蕴含深意。

真正强大的存在,不需依靠外物彰显威严;真正智慧的灵魂,不会执着于表面形式。

坐骑对于如来和孙悟空他们而言,不过是身份的象征,而非实用工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资料来源:《西游记》、《佛教神话传说》、《佛教文化研究》



1 阅读: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