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下,土帅看到曙光?上位需靠能力,并非每个人都是李霄鹏

苏元香 2024-04-01 00:14:06

李霄鹏接卓尔无疑是这几天中国足球圈最大的新闻,在和一群大牌教练的竞争中,能在18年和19年连续两夺中超最佳教练,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李霄鹏的能力。

考虑到金元风暴已经逐渐在中超退去,各家俱乐部的运营思路本身就发生了转变;且新政下教练的工资需要计算在6个亿的投入帽里面,注定了大牌外教未来也很难再来中超,赛会制的长期封闭对于一向强调生性自由的老外又是一种煎熬的情况下,看似也给了更多土帅上位的机会。

只是上位机会多了和李霄鹏遭哄抢,看起来又是两个略显矛盾的现实,而这是中国足球的现状所决定的。

在2020赛季的中超联赛,我们看到了一些干得不错的本土教练,比如说带泰达保级的王宝山,带黄海保级的吴金贵,以及带华夏打进争冠组的谢峰。即便在赛季进行中,外界也曾对这三名教练的执教颇有微词,但他们都是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把任务完成了,也足以证明他们有能力在中超立足。而张效瑞在多纳多尼离任后,小克鲁伊夫接手前的几场比赛,过渡的也还不错。

然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反例,比如说通过内斗在建业赶走王宝山的杨戟;赛季前几轮靠着王宝山准备期打下的底子,建业的开局还不错。但打着打着,杨戟就把建业带到沟里去了,最后还是建业的投资人实在看不下去了,才把他拿掉。第二阶段才接鲁能的郝伟虽然捡到了一个足协杯冠军,但他已经让鲁能成为中超最大比分逆转的背景帝;且联赛第二阶段打国安的两回合,以及足协杯打富力,都把他临场指挥和掌控力不足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如果不是因为投资方进行调整后,第一年选择了求稳的运营策略,否则郝伟恐怕也被拿掉了。当然在整个2020赛季,最糟糕的本土教练非卓尔的中方教练组莫属;当卓尔的卧龙凤雏一次次作死般的安排,差点把球队玩到了中甲,才逼的投资人亲自推翻了卓尔原有的管理模式。。。

0比5惨败后,还能笑得这么开心也是醉了

同样是在2020赛季,由于有的外教一开始没有跟大部队回来,有些球队的准备期就得由本土教练负责带队训练。苏宁今年用一套班底打天下,主力球员没有掉链子,且半决赛打上港的两回合,决赛打恒大的两回合,展现出了比对方更强硬的作风,更为积极的奔跑,这足以说明本土教练曹睿赛季开始前给球队打下了不错的体能基础。但让本土助教当执行教练带准备期的,更多的是负面案例。比如说泰达,王宝山接手后就说过因为前任主教练准备期不在,泰达的中方教练带队训练质量打了很大的折扣,他接手时泰达的节奏比女足都慢。再比如说国安今年长期由本土教练做执行教练带队备战,在联赛中的体能明显不如以往,直到亚冠,他们才调整好状态。。。

除了中超外,本土教练在今年中甲也有红黑两面。中途接手带亚泰第二阶段0失球冲超的陈洋无疑是个成功案例;把昆山带到中甲第三的高尧,把泰州带进争冠组的殷铁生都还不错,但我们也同样能找到王新欣、李毅、王波等反例。

王波愣是把人和带到中乙去了。。。

那么话说回来,这些本土教练的成功案例,成功在哪里?基本都离不开务实。比如说黄海的投资人一直想着让球队坚持西班牙风格的传控,但吴金贵顶着压力玩防守反击;考虑到黄海的牌面是今年中超最差的,吴金贵最终带队保级,就足以说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再比如说王宝山接手泰达时,看到球队情况如此糟糕,实际上第一阶段后面的比赛,他的所有调整都是在拉体能,调状态,为第二阶段提前做准备。谢峰今年一开始希望高拉特在前面当箭头,但踢着踢着他妥协了,高拉特回撤盘活了进攻组织,马尔康则迎来了爆发。

两位老帅都顶着压力完成了任务

这些本土教练的失败案例,失败在哪?主要是好高骛远。杨戟带建业,尽然在部分比赛想着打进攻。而郝伟刚接鲁能的时候,对自己信心满满的,想要推掉高空优势,进攻一度是有所起色,但防线彻底崩了;到了足协杯,他自己做出了妥协,又开始玩高空轰炸了。至于武汉那几位中方教练,大家恐怕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到什么优点。。。

“好高骛远”其实不光是在这几个教练身上才出现,而是中国足坛的一大通病。过去数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退役的老国脚们说,中国足球不给我们本土教练机会,中超中甲最好的岗位给到外教,你看看人家日本韩国什么情况。。。客观的说,日本韩国本土教练的就业率确实比我们的教练更高;K联赛12支球队每年充其量只有一到两个外教;J联赛18支球队,每年也能确保至少有10支球队聘用本土教练,相比之下中国足球给本土教练的机会确实不多。

但机会本就有限的情况下,本土教练更应该去努力的争取;然而我们可以看看今年中超这些教练,吴金贵、王宝山、谢峰都50多了,他们已经可以算是老帅了。而杨戟和郝伟、马永康、庞利这些中生代教练的是一塌糊涂的情况下,才凸显出李霄鹏和李铁的执教是多么的出色。

武汉球迷被这三位搞怕了

之所以给了机会还不中用,跟“思维”有关。这些年很多成名国脚退役后,走上了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体育总监的路,这主要是因为以他们球员时期积累的人脉,干总经理、副总或者商务总监、体育总监、技术总监以及经纪人更容易上手,来钱比较快。而教练就不一样了,这需要更多的学习积累;根据中国足球的职业教练晋升体系,要想成为亚足联职业级教练,要么去干至少两年青训工作,要么踏踏实实的学习几年。然而不管是去学习,还是干青训都意味着至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收入将大打折扣。对于大多数球员时期踢出一定名望的球员来说,他们更看重钱,而没有潜下心来去好好的学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

当我们的很多老教练常年不跟国外交流,早就丧失了学习能力;年轻教练不努力、不上进,又怎么能指望俱乐部给他们机会呢?真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又怎么能把握住呢?何况张外龙一年就40万欧元(还有50万美元的说法),有些便宜点的欧洲教练一年100万欧也够了,而这些在中超执教的本土教练,一年往少了说也能拿7、800万人民币,你要是投资人,会怎么选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足球人与其不停的抱怨,何不潜下心来好好学习?毕竟打嘴炮谁都会,上了战场还得看真功夫。

0 阅读:0

苏元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