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分别解读了,江苏足球在球员和教练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江苏籍职业经理人比较有限和缺少教练的问题有一点是相似的,那就是关系!
在中国足坛,甭管是贾秀全、马林、王宝山、李铁、李霄鹏这种球员时期就有出彩履历的,还是王波,郑雄这种励志案例,虽然每个人上位的原因各不相同,每个人上位的过程也不一样,但关系都是他们上位不可或缺的原因之一。
对那些退役后拿起教鞭的老国脚们自不必说,球员时期积累的人脉可以帮助他们在拿起教鞭后解决很多问题,这也是中国足坛一向有“保级靠土帅”传统的原因所在。而那些球员时期没什么履历的教练,当他们带的人踢上了一队以后,自己的关系网也慢慢的硬起来了。

王宝山可以说是靠关系混迹中国足坛的典型
当然关系网够硬的背后,其实也跟俱乐部高管的态度有关。众所周知,无论是中超还是中甲,很多投资人虽然会下个指示,但俱乐部大框架是职业经理人来搭建。有的职业经理人是球员出身,从他们的引援和选帅倾向性来说,会不会优秀考虑自己经济公司的球员?会不会优先考虑把自己哥们儿弄来当教练?即便投资人可能对主教练的名气有些要求,但梯队教练,中方助教的人选,投资人还会管么?等外教带队表现不佳,再把自己哥们儿临时推上去救火,是否就迎来了转正的可能?当然有的俱乐部总经理可能不是足球圈的,但他们会请技术总监或青训总监;那么技术总监或青训总监,会不会在某些人事的安排上,优先推荐自己人?
然而江苏之前很多年都没有出过多少优秀球员,这就导致在中国足球圈的职业经理人里面,有职业球员经历的,稍微干的有点年头的,只有先后在苏州、南通任职的李毅。而在没有职业球员经历的职业经理人里面,江苏籍的,在圈内稍微有点名气的只有前重庆副总,目前在建业的陈明;哪怕是曾经在舜天(包括苏宁)干了很长时间的刘军,他也不是江苏人。

当江苏本土的俱乐部在俱乐部一把手的选择上,都选择外地人,南通、泰州、苏州、昆山这4支中甲球队在建队层面,江苏的烙印就不是很明显;哪怕是苏宁进来后的某些操作看起来也是在去江苏化的烙印时,“苏大强”或许只是表象,江苏足球的春天还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