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快狗陈小华的到家集团为何非要流血上市?

业界风云汇 2022-02-23 19:31:25

争议声中奔向资本市场的快狗打车,临门一脚之际,压力也达到了最大值。

2021年8月,快狗打车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彼时,同样由陈小华创办的天鹅到家刚刚暂停了赴美上市进程。前者冲击的是“同城物流第一股”,后者则是“家政第一股”。

半年之后,快狗打车通过港交所聆讯,第一股的光环这次似乎十拿九稳了。然而,新的麻烦接踵而至。

四年亏损超23亿的流血上市,快狗打车在急什么?烧钱营销换不来增长,快狗打车何以为继?市场份额个位数,落后竞争对手14倍,快狗打车的想象空间有多大?一时间,质疑四起。

显然,随着更多的数据和事实公开,大家担心的点已经从快狗打车能否上市成功转移,即抢跑之后,平台的故事是否还能继续讲下去。

古今中外,成功者多讲究顺势而为。孟子就曾直言“虽有镃基,不如待时”,即便家大业大、有才有略,也终要乘时借势方能不负多年的积累。

天鹅到家没上成的市,交给了快狗打车。可问题是,快狗打车家业不振,此刻急于上市,既限制其在资本市场的发挥,又让未来多了一份不确定性。

市就在那里,上或不上,都是痛。

盈利能力存疑,前路并不明朗

数据不好的差生,非要当全班第一。放在小说里是逆袭爽文,可是在资本市场,投资人为爽文买单的可能性并不大。

根据招股书内容,基本可以确定快狗打车的“差生”身份:

首先,亏损的窟窿越来越大。

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9个月,快狗打车分别实现营收4.53亿元、5.49亿元、5.30亿元及4.73亿元。

可以看到,2020年快狗打车的营收受到疫情影响,同比有所下滑。2021年,营收逐渐恢复。前三季度同比增速达27.2%。但是,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并没有因此好转。2018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车亏损分别是10.71亿元,1.84亿元,6.58亿元,3.93亿元。

不到四年时间,累计亏损超过23亿元。

其次,经营改善的转折点没有着落。

流血上市是槽点,但并不致命。互联网行业靠流血上市换取资金注入的案例比比皆是,特别是近几年,小米、美团、拼多多、爱奇艺、bilibili等等,流血上市甚至已经成了常规操作。但是,这之中有人信心满满,有人却前路未卜。

比如2018年,美团上市时招股书披露,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别录得亏损105亿元、58亿元及190亿元,经调整后亏损分别为59亿元、53.5亿元及28.5亿元。面对巨亏至此的生活服务第一平台,投资者依然相信其外卖餐饮、到店酒旅等业务的盈利能力。事实也确实如此,2019年,美团在成立的第十个年头实现了首次盈利,净利润达47亿元。

亏钱不可怕,可怕的是赚不回来。盈利能力,决定着流血上市后的故事走向。

目前来看,快狗打车的盈利转折点并不明朗。公司成本项中,销售及营销费用始终是大头。2018年至2021年前三个月,该项支出占收入百分比分别为115.7%、54%、36.7%、48.9%。销售及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并没有带来业务的持续增长。与之相反,其业务数据还走起了下坡路。

招股书显示,快狗打车平台的托运人平均月活跃规模从2018年的86.9万,降至2020年的64.5万,2021年前三季度继续降至59.4万,与2018年相比已经跌去三成。托运订单亦是如此,平台托运订单数从2018年的3133万单下降至2020年的2586万单。

值得注意的是,营销投入收效不理想、业务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快狗打车尝试通过以提高佣金的方式扩大营收。2021年1-9月,快狗打车在国内面对司机的抽佣利率为11.7%,而2018年时为5.8%。

从司机身上增收,对应司机收入受到影响,随之而来的危险的连锁反应无需多言。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司机群体对于快狗打车乱扣费、派单少、保证金难退等投诉并不少见。

总之,有得有失,通过港交所聆讯的快狗打车,一方面离“同城物流第一股”又近了一步,但另一方面又把经营问题充分暴露,把自己推向了被动处境。

抢跑“第一股”之外,还有比上市更紧迫的事

2021年,陈小华的两大创业项目都走到了资本市场的大门前,天鹅到家和快狗打车。

7月份,天鹅到家向纽交所提交招股书,然后戛然而止。8月份,快狗打车接力,业内外由此纷纷猜测其会不会是下一个天鹅到家。如今答案明了,就上市这件事来说,快狗打车似乎要与天鹅到家走向不同的结果,但是,无法否认二者确实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业绩方面,二者均处在绕不开的亏损泥潭。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天鹅到家的经营亏损为5.91亿元、6.16亿元、6.33亿元。2021年一季度亏损相比2020年同期扩大21% ,达到1.43亿元。报告期内亏损总额达到19.83亿元,与快狗打车不相上下。

而且,两个平台在未来增长性方面存在同一组矛盾,即平台的抽佣。

天鹅到家的营收构成中,将近9成都是来自佣金。按照经验来说,平台对抽佣的高度依赖,可能会成为日后扩大营收的隐患。

以月嫂服务为例,2020年,天鹅到家平台上月嫂平均每次服务收入1.25万元,2021年则涨至1.35万元,平台抽佣约30.5%。抽佣过三成,仍止不住天鹅到家的亏损。继续提佣,平台与阿姨之间的矛盾终会因抽佣过高而爆发,进而引发劳动者流失、消费者体验下降、平台营收下滑、继续提高佣金的恶性循环。

业务方面,二者所处的领域天然存在极高的运营难度。

2017年8月,58到家升级为到家集团,业务覆盖家政、速运、平台三大板块,旗下包含天鹅到家及快狗打车两个子品牌,均脱离58标签以独立品牌运作。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平台提供的服务却重度植根线下,从线上到线下,中间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就连最简单的安全问题,至今依然是家政、速运行业的共性痛点。

一年前,“货拉拉女乘客坠车死亡事件”引发全社会关注。与当年滴滴事件一样,平台的安全漏洞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平台纷纷以此为戒,承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然而,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网上依然能看到快狗打车送货人员侵犯用户隐私、电话骚扰用户的投诉。

如业内人士所讲:“出于成本最优、利益最大的考量,平台只做线上信息的撮合者,而不对线下的服务人员、服务流程深度参与。这种外包式的核心业务模式不改变,安全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家政市场亦是同理,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天鹅到家平台上注册和认证劳动者(即月嫂、保姆、保洁等)超过150万。这150万劳动者必然不全是平台自有,也就意味着平台对服务无法做到完全掌控。也因此,关于保姆虐待儿童的恶性事件屡禁不止。

综上,天鹅到家和快狗打车流血冲击“第一股”无可厚非,但同时毋庸置疑的是,上市之外,无论公司业绩还是业务方面,都有比“第一股”称号更紧迫的事等着到家集团去解决。

大市场里的小平台,故事还能讲下去吗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中国家庭服务市场规模庞大,2020年约为9090亿元,预计到2025年增加到约2.12万亿元。

同城货运领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0年中国内地同城物流市场规模达1.23万亿元,预计2025年同样将达到2.12万亿元。

锚定两条两万亿的赛道,到家集团的故事似乎可以讲得非常丰满,然而现实情况却反常地骨感。

招股书显示,2020年天鹅到家总交易额为88.28亿元,在万亿市场中占比不足1%。同期,快狗打车总交易额为20亿元,放之1.23万亿的市场更不值一提。

鉴于此,市场空间之大无法作为支撑平台未来想象空间的论据。作为大市场里的小平台,在小的维度上已经出现增长放缓,市场万亿的上限实质上已经与平台无关。

如果非要拿万亿市场讲故事,面对巨大红利却把握不住,对应的其实是平台竞争力不足的尴尬。

2020年,按照交易额计算,快狗打车彼时在国内线上同城物流市场份额为5.5%。作为对比,排名第一的货拉拉占比为54.7%。2021年前三个季度,快狗打车交易额为14亿元,份额跌至3.4%,被跟进入场的滴滴货运反超。

而且,根据前文提到家政、速运业务重度植根线下场景,线上平台的介入、改造很可能费力不讨好。按照资本市场的一贯调性,此类业务“不够性感”的市场,本身就很难讲出高估值的故事。

归根结底,现在绝非天鹅到家、快狗打车上市的最佳时机。

陈小华自然不会不明白这一点,那为何还要急于冲击“第一股”?因为,经历了连年的亏损,摆在到家集团面前的是无法回避的现金流压力。

招股书显示,2020年,天鹅到家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出为5.29亿元,而截至2020年底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只有5.09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快狗打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为2.55亿元,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可动用现金储备仅为3.18亿元。

当现金储备仅能维持平台一年左右的运营,相比周期长、见效慢的开源节流,上市筹集资金自然成了一条“续命”捷径。

上市或不上市,企业可以自主选择。可一旦踏进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业绩数据和现实情况就将摆在那里接受所有人的审视。

至于愿不愿意买单、接盘,则是投资人的自由了。

本文作者:业界风云汇

业界风云变幻莫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0 阅读:10

业界风云汇

简介:一群互联网和媒体人融合后的化学反应